億萬蒼生,人有9種。中醫(yī)認為人的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氣郁質、濕熱質、痰濕質、血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瘀血質9種體質。“有諸于內必形諸于外”,人體內有些什么變化,必然通過各種途徑向外表現出來,我國古代醫(yī)師據此發(fā)明了望、聞、問、切四診法:根據這四種方法,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對自己的體質做出判斷。
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辨別一下自己是屬于什么體質吧!
觀察形體、面色、舌體、舌苔,根據形色變化確定病位、病性。
(1)看形體:體胖多實(痰濕),體瘦則多虛。
(2)看面色:暗多瘀血,白則多虛。
(3)看神氣:靜多偏虛,喋喋不休多內熱。
(4)看眼睛:無神則虛,渾濁多濕。
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方面。
聽聲音:語音低微,多中氣不足。聞味道:異味較大,非熱即濕。
經常內熱、有積滯的人有口氣,痰濕、濕熱、陰虛體質的人易出現口氣。
經常汗味、體味特別大,是痰濕或濕熱。
(1)問寒熱:陽虛外寒,陰虛內熱。
(2)問二便:便溏脾虛。尿黃多熱。
(3)問汗液:自汗多氣虛,盜汗多陰虛。
(4)問經帶:痛經多瘀,帶黃濕熱。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yī)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橈動脈搏動處,借以觀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