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點號“精誠名醫(yī)匯”原創(chuàng),經(jīng)一點資訊平臺全網(wǎng)首發(fā))
本文理論依據(jù):《赤水玄珠》、《黃帝素問宣明論方》、《普濟方》、《本草綱目》
特效方特在哪里?一句話,此方在你體內(nèi)“開天辟地降濁氣”。怎個開天辟地?且聽筆者為你慢慢道來。
先看這大黃。它性味苦寒,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肝經(jīng)、心包經(jīng)。這味藥苦寒沉降,勢大力沉,直達下焦,可以滌蕩胃腸的積熱,所以一般被看作是治療便秘的要藥。再看那荊芥。這味藥味辛,性微溫,入肺經(jīng)和肝經(jīng)。和大黃想比,荊芥的藥性似乎恰恰相反,不是沉降,而是辛散生發(fā),氣質(zhì)輕揚而驅(qū)散表邪,還能祛風。可以說,大黃和荊芥,仿佛天生的對頭,一個藥性向下走,一個藥性上升向上走。一個要去表邪,一個要清內(nèi)熱。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藥材,放在一起,到底有什么神通?
列位看官,這要從古代先賢對疾病的辯證認識說起了。古人認為,要想降濁,必須升清陽。只有提壺揭蓋,才能讓水液順利下行排出。這是體內(nèi)氣機遵循升降之性的必然結(jié)果。有升才能有降。大自然萬物如此,人體更是如此。所以,你看一些治療便秘的組方中,有諸如葛根之類的升清陽之物。
總而言之,大黃和荊芥搭配巧妙運用了人體氣機的升降理論,在體內(nèi)“開天辟地”,使得陰陽格局日漸明朗,氣機運轉(zhuǎn)有常,也就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結(jié)果了。
事實上,大黃和荊芥這兩味藥,從藥性上分析,對小便不通的治療意義也不難理解。比如說大黃。人們都知道它善于治療便秘,其實,它利小便的功能也是很明確的。比如《日華子本草》,言其能“利大小便”,《本草綱目》,稱其主治“小便淋瀝” 。所以,用大黃來治療小便不通是很有道理的。再說那荊芥,此物有搜風祛風的功能,而且能驅(qū)散血中之風邪,所以被稱為血中之風藥。而當風邪內(nèi)犯膀胱的時候,就與水熱血毒互結(jié),形成小便不通。荊芥能祛風,散瘀,故而可以治療小便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