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鼻子不舒服了,去醫院檢查大多會是鼻炎,但是鼻炎有很多種,醫院治療,一般耳鼻喉科西醫居多,或者中西醫結合,用的藥物也是西藥為主,但是西藥的毒副作用比較大,長期還有可能產生藥物性鼻炎,很難有較為理想的效果,西醫西藥在 目前來看,沒有較好的治療鼻炎。下面,我來大致寫一些純中醫的一些鼻炎知識,供大家了解學習,共同交流探討。
對于鼻炎,中醫講究辨證,對癥治療,各種療法結合的理念。
中醫辨證分為:1、辨鼻塞,2、辨鼻涕,3、辨鼻衄,4、辨嗅覺異常,5、辨頭痛。
鼻炎病癥分:鼻窒、鼻淵、鼻鼽、鼻槁、鼻息肉、傷風鼻塞、鼻疔、鼻疳。
療法分:內治法、外治法、針灸療法(也可以艾灸)。
鼻病辨證要點:
1、辨鼻塞
①.鼻塞初起,鼻內肌膜紅腫,流涕色黃,并見全身惡寒輕、發熱重、頭痛、脈浮數,此為風熱外邪侵襲。
②.鼻塞初起,鼻內肌膜淡白水腫,流清涕,并見惡寒重、發熱輕、頭痛、脈浮緊,此為風寒外邪侵襲。
③.鼻塞已久,時重時輕,鼻內肌膜腫脹而色淡,多為肺氣虛寒或脾氣虛弱之證。
④.鼻塞持續不減,鼻內肌膜腫脹暗紅,鼻甲凹凸不平,多為氣血凝滯所致。
⑤.陣發性鼻塞,鼻癢,噴嚏頻作,流涕清稀,肌膜蒼白,為肺氣虛或腎陽虛寒邪凝聚。
⑥.間歇鼻塞,肌膜紅腫較甚,流涕稠黃,量多,口苦咽干,為肝經火熱。
⑦.鼻有都塞感,或干痛,肌膜干燥萎縮,涕痂積留,為肺虛或脾虛,津液干燥,邪蝕肌膜,肌膜失養而致。
2、辨鼻涕
①.鼻涕多而清稀,新病者多為風寒之邪侵犯。久病多為肺脾氣虛,或腎陽虛。
②.鼻涕稠黃,多為膽經火熱上蒸,涕黃量多,多為膽脾二經濕熱熏蒸。
③.涕白稠粘量多,多屬脾虛不運,痰濁上漬。
④.久病涕黃綠,膠結成塊,或有臭氣,多為肺脾虛損,虛火燔燒,邪毒滯留。
3、辨鼻衄
①.血色鮮紅量少,點滴而出,多為風熱之邪壅滯鼻竅。
②.血色鮮紅量多,多為胃腑熱盛,或肝陽亢盛,燒傷血脈的實熱證。
③.血色淡紅量不多,時出時止,多為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或因脾氣虛,脾不攝血。
④.夜間鼻衄,多為虛證。
4、辨嗅覺異常
①.鼻病初起,鼻塞不聞香臭,鼻內肌膜紅腫,多為風熱邪毒壅盛之證。
②.鼻內肌膜淡白腫脹,嗅覺遲鈍,多屬脾肺氣虛之證。
③.不聞香臭,而鼻內有臭氣,是為肺脾虛損,邪犯肌膜,肌膜萎縮之證。
④.鼻塞不聞香臭,鼻內肌膜腫脹,其色暗紅,多為邪滯脈絡,氣血凝滯。
⑤.嗅覺失靈,鼻內有腫物堵塞多為濕濁上結,脈絡被阻,氣血凝滯而致。
5、辨頭痛
①.頭痛初起,鼻塞、流涕,為外感風邪。
②.頭痛劇烈,鼻塞,涕稠黃,鼻內肌膜紅腫甚,多為膽經熱盛。
③.頭痛、頭昏、頭脹、涕黃量多,持續鼻塞,為脾經有熱,濕熱上蒸。
④.鼻病已久,頭痛綿綿,過勞則甚,或健忘,失眠,夢多,為氣血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