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以其服用安全,療效顯著,在治療腎病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不僅起到治腎的效果,還結合運用治肺、治脾、治肝、祛邪等手段,達到綜合治療與調理的目的,且不易復發。
(1)利尿作用
中藥的利水藥有肯定的利尿作用,如豬苓、茯苓、澤瀉、車前草、金錢草、半邊蓮等。
中藥利尿藥配合溫腎藥可提高利尿效果,經研究證實,溫腎藥可改善腎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的濾過率;而利水藥可減少腎小管的重吸收,故兩者合用可提高利尿作用。
(2)免疫調節作用
據報道,中藥中補益藥、活血藥及清熱解毒藥均能增加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
有些中藥對免疫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中藥祛風勝濕藥有抗變態反應作用,尤其是雷公藤對腎小球腎炎有明顯治療作用,據研究證實此藥能抑制免疫復合物形成,減輕腎小球炎癥改變。
(3)排泄代謝廢物作用
例如:大黃能促進尿素氮和肌酐的排泄,從而起到減輕氮質血癥的作用。
(4)改善腎功能的作用
活血化瘀藥可改善腎臟的血液循環,減輕高凝狀態,促進纖維組織的吸收,可使部分廢用腎單位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復。
(5)腎毒性作用
個別中藥具有腎毒性作用,如有報道用木通60g,煎水頓服,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但常用量無明顯毒性作用。
腎病常用藥物雷公藤也有腎毒性,主要引起腎小管壞死,故臨床上只能使用雷公藤制劑,如雷公藤多甙等。此外,還有報道防已、生草烏、蜈蚣等超劑量使用時也有腎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