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坐的三個基本方法是什么?
調姿勢、調呼吸、調意念。
二、打坐時難以熄滅妄想、妄念,怎么辦?
打坐的三個基本方法中,其中的調意念是比較重要和難度比較大的。
要記住:意識就是能量,意念放在哪里,能量就會到哪里。
師父教大家的方法是:要一步到位,跳過下、中丹田,直接把意念守在上丹田,同時念“六字真言”,不守下丹田和中丹田。
因為你沒有禪定基礎,看不住自己的念頭,就要用“有為法”。亦即要借助外援的力量從而達到念頭的專注,要學會觀想:
第一步:是觀外物,如觀香,或觀水晶、觀蠟燭;
第二步:是觀自身,如觀自己身體的某個穴位;
第三步:是觀意念,即看住自己的念頭。
師父教大家的方法是,直接觀眉間的慧眼,想象頭頂如一朵蓮花綻放,而全身都是蓮花桿。
第四步:最后才會達到禪宗的核心——靈明的覺知與空性, 與萬物同體,心住在空性上,住于虛空法界中。
以上的過程是:由外到內,由粗到細,由看得見到看不見。
最重要的是,當妄想、妄念來時,要記得完全地重復以上的方法,更要抓緊用功,不需要刻意地想“我要靜下來了”,而要想“我要不停地去重復以上的這些方法”。
三、打坐時為什么會昏沉散亂呢?如何對治昏沉散亂呢?
造成昏沉散亂的原因主要有:
1、生理的影響:因為姿勢不端正,氣就沉不下去了,頭腦就靜不下來了。記住生理會影響心理,所以要先對治生理才能對治心理,即要降伏其心,就必先降伏身體;要降伏身體,必先降伏其氣。
氣往上沖,雜念就多了。雜念多,氣又沉不下來。氣住則神閑,心平則氣和,氣和則不動,不動才能同體。
2、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不愿意動腦筋,不按方法去修,所以才散亂。散亂久了就會身心疲憊,就昏沉而想睡覺了。
3、不能保持初修道時的那種心態和毅力,沒有充足的耐心和充足的時間去克服;
4、急于有一點點成就就出來弘法了,然后再修道,這樣就容易被紅塵所染,而致心態難以平靜。
對治昏沉散亂的方法主要有:
1、當胃氣產生的時候,要加大運動量;
2、呼氣時要小聲甚至不需要出聲,只要收縮小腹,往外出氣,就達到了呼氣的效果;
3、不要怕麻煩、復雜,要有耐心、細心;
4、不同階段,身心有不同反應,就要用不同的對治方法,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要按方法去修,要使身、心、事三合一;
5、要善于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要用心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念頭,要懂得把心收回來;
8、要一鼓作氣地去修,要形成慣性地去修;
9、要以小乘佛教的戒律為修行的首備條件,即先修后弘。
四、閉上肉眼,透過第三眼看出去,是不是只有一片漆黑,為什么會這樣呢?如何打破眼前這個“漆黑桶底”呢?
1、眼前為什么會一片漆黑呢?
因為,“四禪八定”的每一個層次其實都各有境界,但修道的心不強烈,正念提不起來,就不能進入境界,你額頭里面的那團光就升不起來了。亦即說,沒有修出來智慧,就不能與道相應,眼前的光明就不會出現,所以眼前會是一片漆黑的,亦即“無明”也!
2、如何打破眼前的“漆黑桶底”呢?
只要你身心有一點點的協調寧靜,即使就“跑香”做得好,臉上都會放光。當你內在的光明產生以后,在你的臉上、皮膚上都會呈現出來的。當你真的提起了正念,帶著很強的愿心修道時,最多不超出一百天,你的眼前就一定會大放光明。
五、如何強調靜坐過程中的要點?
1、靜坐前可以先跑香20~30分鐘;
2、姿勢要端正;
3、上坐、打坐、結束打坐,都要往外呼氣,使氣下沉,呼氣要小聲或不出聲;
4、兩個肩膀要盡量往下沉,這樣能使全身的氣往下沉;
5、要善于觀察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要看住自己的每一個念頭;
6、要懂得平衡身體兩邊的力量;
7、靜坐時,腰要直,兩個肩膀不要往前抱而要往后開,即開胸。這樣胸部的氣舒展了,兩個肩膀也就絕不會往前抱而是會往后開了。當胸部的氣暢通了,頭頂的蓮花才會開,內在的力量才會出去。
8、如果氣沉下去,肩膀塌下去了,脖子就會拉得長長的,如雞脖子一樣,說明你的中氣沖上來了。
9、每天要有充足的時間靜坐,只坐2個小時不夠的,能坐3-4小時甚至5-6小時最好。
六、 靜坐前最好先跑香20~30分鐘,跑香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在跑香的過程中,要把體內的虛氣和濁氣呼出去。另外,身體跑熱以后再打坐,腿也不容易痛。跑香的時候,肩要往下沉,頸略往上伸(脖子略帶一點意識地往上沖),腰桿挺直,下巴稍微內收,身心必須高度放松,身心放松才容易空掉。
七、在行、住、坐、臥方面要如何做呢?
1、行、住、坐、臥都是禪、都在禪,但“坐”是最基本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坐,可以在行、住、臥這三方面調整,以補充坐的不足;
2、無論行、住、坐、臥,都要做到身在此、心在此,即“身心合一、統一”,就是最高的修行方法。做任何事情要能使“身、心、事合三為一”,就是在修道;
3、要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用功,要在行、住、坐、臥中,懂得相互用功和相互記憶。
4、要盡量延長修行的時間,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機會用功!
5、要時刻守住自己的心念,不執著于外在的事物,讓自己的心不住于外、而要住于內,以守住自己的“真心”。
6、要把對別人的在意反過來扭轉為——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并將此方法或訣竅用于世間的一切為人處事上,就是要懂得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來而用于一個點上,就能積聚力量,從而取得突破、成就。
7、要做好世間的事,就能學好佛。反之亦然,學好了佛,就能把世間的事做好。學佛就是做事、就是做佛事。只有學會做人做事才能學會做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