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指在中國畫藝術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從而有意留下空白。代畫家湯貽汾在《畫鑒析覽》指出:“人但知有畫處是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處全局所關,即虛實相生法?!闭f的是繪畫中,筆墨未到的空白處,同樣是有意義的,是影響畫作整體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創作和欣賞中不可忽視。
吳灝國畫山水藝術作品:秋山晴藹
一般認為,中國畫“留白”藝術形成于六朝,成長于唐代,興盛于宋代,及至明清則成為成熟的創作法則。縱觀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發展脈絡,不難發現“留白”藝術已然成為中國畫重要的構圖法則和審美特征。
“留白”藝術也使中國畫體現出含蓄內斂的審美特征。當代畫家李可染曾說:“空白,含蓄,是中國藝術一門很大的學問?!迸颂靿壅J為,中國畫要求有藏有露,即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必須留下發人想象的余地,一覽無余不是好畫。
王雪濤國畫梅花
追溯中國畫的發展史,從理論上和創作實踐中,乃至傳統哲學思想都可以得到明確的印證。郭熙指出:“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本褪钦f以無示有,以斷示連,而“留白”就是以空白表示無限,形成隱約含蓄的繪畫表達。
漆志才國畫作品:畫之道
齊白石畫蝦,追求神似,不見水波,卻有水中游弋的感覺。南宋馬遠因只畫一個角落而被稱“馬一角”,畫面沒有填色的空白處,可以是天空、水流、遠山等,任由想象,如《寒江獨釣圖》,只是一葉小舟,一個垂釣漁翁,卻讓人有煙波浩渺之感,就是空白之處,給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