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湖
新的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必然帶來對學校育人模式價值功能的重新審視。選擇性教育思想、個性化育人方式,促使學校在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途徑等方面,進行內源性、結構性、系統性的變革。筆者學校的育人模式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轉變育人方式,培育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變革,從強調知識技能學習向立德樹人的新時代教育轉變;從關注書本、分科式教學向整體綜合式教學轉變;從強調個體學習向協作知識建構和社會化學習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探究學習轉變;從重復記憶型學習向深度理解學習轉變。強調體驗式學習、研究性學習、項目式學習等,要求學校對管理方式、課程體系和教材教法等進行變革,注重師生關系的重建。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與高考綜合改革對學校教育的機遇和挑戰,我們以新理念、新視角和新思維,研究普通高中改革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趨勢,破解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變革過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探索普通高中新課改背景下學校育人模式變革,落實選擇性教育思想,優化個性化育人模式,形成了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
構建新課改背景下學校育人模式變革的策略和方法,系統地、全面地設計高中育人方式新體系,形成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教育價值功能,正確處理考試文化制約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矛盾。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校本化實施,使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內化為全校師生的自覺行動。
重構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重構學校課程方案頂層設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需要以課程為依托,課程的品質影響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品質,課程結構影響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結構。重構課程體系依據學校辦學理念、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隨著新的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不斷推進,重構選修課程應該以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適應新課改和高考綜合改革,激活每一位學生發展內驅力,為每一個學生發展搭建階梯,讓學生進入自主發展快車道,實現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個性化發展。
基礎型課程的重構 基礎型課程,即根據2017年課程標準分為的高中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將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在具體教學中,實現國家課程的再創造、再開發,必須對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根據課程標準、教學資源和學生學習路徑,解讀和定位模塊內容蘊含的學科價值,然后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靈活地、創造性地、個性化地改變模塊內容的用法;對模塊內容進行重新定位,對模塊結構進行有效重組,對模塊順序進行合理調整,對模塊外延進行多維整合;提出以問題為導向,實施“主題式”教學和“項目化”教學,選擇一個核心主題或項目,實行跨模塊的知識內容整合教學。最終形成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融合,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相整合,基于發展核心素養形成一系列課程群,充分體現學校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體現發展性、學術性、選擇性和開放性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可供選擇的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基礎上個性化發展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
重構拓展型課程 拓展型重構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科內部橫向和縱向上重構,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互聯網+”和“STEM+”是課程中兩大重要元素,把學習者置于中心地位,讓課程與生活、生產、社會、現代科技、學科前沿知識聯結,聚焦問題解決,批判性思維、團隊協作、數字素養的培養。
項目課程重構 項目課程以學科和主題兩個視角進行設計。其中,學科視角是聚焦各學科核心素養,聯通多學科知識,讓學生感受跨學科學習,感受學科之間不是孤立的,解決問題需要多學科知識;而主題視角,則是基于某個學習主題開展跨學科合作學習,在“浸潤式”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重構課程群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升重構課程群的系統性和層次性。重構同一施教對象的認知結構,將本專業培養方案中若干門在知識、方法、問題等方面有邏輯聯系的課程,加以整合成系列課程。以國家課程為主干,將核心素養的各項要素分解到具體課程中,打通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之間的通道,更多地關注顯性和隱性課程的對接,實現校本選修課程與國家課程的有效整合。基于核心素養開發特色課程群,挖掘學科內部或學科之間邏輯關系來構建學科課程群,利用學校和地區特色來滲透多學科課程群。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確保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效實施,通過多種途徑重構學校選修課程。重構教師專業發展頂層設計,提高教師重構選修課程能力;教學資源建設與重構選修課程相結合;聘請校外專家聯合重構選修課程,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和各行各業專家聯合重構和完善選修課程體系,科技類課程通過與大學共建“創新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共同探索“創新教育、聯合培養、個性化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選修課程評價為重構選修課程提供依據。從學生視角審視選修課程,并不斷架設階梯,多層次培育學生發展增長點。形成了校本選修課程體系重構的方法,組建特色課程群在已形成核心課程但結構較為單一課程群,可以按照“由點到面”的發展路徑,以“整合發展,拓展開發”為策略,形成一個多樣化的特色課程群。
構建德育特色課程群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重構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學校德育的時代性、主體性、系統性和多元性,充分運用新時代德育平臺——課程+活動+新媒體,進一步提高學校師生對思政課的認識,重構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群,建設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
重構探索式開放型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群 生涯規劃教育是喚醒的教育,喚醒初心、喚醒夢想、喚醒對人生價值和幸福的追求。在引領學生學會選擇、主動規劃人生、提高生涯規劃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在高考綜合改革和新課改推動下,生涯規劃教育從“任選題”變為“必答題”,構建“課程、活動、體驗、咨詢”四大體系,形成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級課程體系,以及自我覺察、自我認知、生涯規劃、生涯能力四大課程群,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多元化、系統性的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生涯規劃創新實驗室,推進學生發展導師制,建設生涯規劃實踐體驗基地群,形成生涯規劃教育個性化評價與反饋體系,讓生涯規劃教育成為激活學生發展內驅力主要途徑,使學生進入自主發展快車道。
變革教育組織,實現學為中心
變革學校組織機構,能夠優化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創建。因此,學校組織機構變革應當從管理取向向發展取向轉型,對現有機構進行整合或轉型。
選課走班是高考綜合改革和新課改的必然要求。高考必考學科分層走班,學考、選考學科分層分類走班,體音美學科分項走班,校本選修課選課走班,目前已成為新常態,形成了選課走班形式變革、管理變革、評價變革的策略和方法。通過教學班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評價文化建設,強化備課組建設,提高教學有效性,構建保障機制,為選課走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保障。
新課改和新高考對學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我們構建了學科團隊建設頂層設計。通過學習教育理論、學科前沿知識,開展“學為中心”課堂教學變革,拓寬和創新學科研修方式,項目研究成果實踐檢驗和推廣應用,還構建了學習型組織,促進學科領軍教師和教師整體素質提升。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為學生創設在內驅力驅使下主動學習環境和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學科專用課室和創新實驗室建設策略和方法。實施教學資源建設與課程建設同步進行策略。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實現高中課堂教學的根本轉型,是當前我國高中教育改革的緊迫任務。學科核心素養的本質是學科思維,學科思維就是學科專家發明和應用學科知識的思維方式,學生學習了學科,意味著能夠像學科專家那樣思考,能夠運用知識解決真實問題,能夠形成學科思維。學生形成了學科思維,就是發展了學科核心素養。而打造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學校教學文化,能讓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讓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具體應用到真實情境中,能夠讓學習過程成為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勇于提出自己的觀念,并使創意“物化”,善于質疑、批判,并學會理性批斷和論證。
變革評價體系,促進全面發展
在新課改和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分層、分類走班教學已成為常態,急需設計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目標和方式相適應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教學質量評價在價值取向上,從追求現實功利轉向追求對人的發展價值轉變。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構建適合學校實際、富有學校個性、促進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適應新高考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教學質量目標、組織、評價方法、反饋調控和保障機制。構建表現性評價,根據“生成性主題”與“素養目標”,設計表現學生學科思維方式學科素養的真實任務情境;根據“學業質量標準”的相關內容,以及學生課堂學習的真實過程,評價學生的“思維表現”;根據思維表現的需要,改造傳統的紙筆測試,增加其開放性。同時,教師要學會“不評價”學生,尊重而欣賞學生的思維表現。讓師生成為評價主體,形成教學質量評價與教學管理、教與學過程整合的策略與方法,使教學質量評價成為改進教學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成為激活師生加快發展的有效激勵機制。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普通高中教育體系中重要環節,也是對學生主動發展的積極引導和支持手段,是促進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個性化特長的重要改革舉措。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運用獲取大數據和典型案例,運用多變量增廣混合逐步回歸非線性數學模型,得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相關因素大小,得到綜合素質評價一、二、三級指標體系和權重。構建多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注重評價的維度和區分度,充分體現多元化評價、突出過程和發展性評價。這既客觀反映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化特長發展狀況,又促進了學校切實轉變育人模式,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同時還滿足了高校選拔人才的需要。
新的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的育人模式的探索,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還是一個永久的歷史過程。這是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學校培養目標的共同訴求,育人模式的探索必將促進我們在新時代改革道路上與時俱進,為普通高中教育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浙江省天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