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古中國與同時期其他世界級大國的對戰一直是網絡上熱議的話題,從秦對馬其頓,漢對羅馬到唐對阿拉伯,明對帖木兒,每一個話題都能引起熱烈的爭論。
都說滿清以前,古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重溫一下,一場改變亞洲版圖的“超級”戰爭——東漢與貴霜帝國之戰!
之所以稱這場戰爭是被人“遺忘”的“超級”戰爭,主要是因為,它在漢史中的記載只有寥寥數筆,而且不費漢朝中央一兵一卒,只是拿出了一個班超,便輕易化解了一場,對漢民族來說,足可以改變亞洲版圖的“危機”。
這場戰爭發生在班超平定西域期間,當時班超早已在鄯善殺匈奴使者,在于闐殺巫師,痛打宰相私來比,威震西域。但由于匈奴的存在,大多數西域各國還處于觀望狀態,只有鄯善、于闐、疏勒三個王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
漢明帝去世后,西域的形勢開始變得惡劣,焉耆國率先發難,它趁大漢新喪之機,圍攻西域都護陳睦,將其殺害。而龜茲、姑墨等國也屢屢發兵,進攻疏勒。
眾所周知,班超出使西域,身邊只帶36人,當年明帝想多給他點人馬,也被他拒絕:“愿將本所從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為累。”雖然明帝對此大為贊賞,但兵到用時方恨少,孤立無援的班超只得與疏勒王忠互為犄角,在盤橐城據守了一年多。
漢章帝即位后,認為陳睦已死,擔心班超在西域獨木難支,于是下詔命班超回國。史載,班超受命將歸時,疏勒舉國憂恐,不少百姓抱住班超的馬腿苦苦挽留。班超不忍離去,于是上書章帝,請求留在西域,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
章帝非常滿意,于是任命平陵人徐干為代理司馬,率一千人去相助班超。雖然援兵不多,但這無疑代表了漢朝的態度,班超以大漢天子的名義,聯合西漢細君公主的婆家——烏孫國,先平疏勒叛亂,斬殺被莎車王賄賂誘降的疏勒王忠,后調發于闐、疏勒、烏孫等國西域兵兩萬五千,攻降龜茲控制的莎車,殲5000余人,龜茲膽寒,罷兵休戰。
在此期間,朝廷又派和恭為代理司馬,率兵八百趕來增援。這樣班超手下的的漢兵擴張到兩千余人。
就在西域形勢逐漸轉好之際,月氏人出現了。
說起月氏來,它與漢朝還有很深的淵源,月氏人原來是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的一強大部落,匈奴冒頓單于時,由于西漢的強大以及和親政策,冒頓轉而西進,擊破月氏,用他們國王的頭蓋骨做了一個酒杯,這也是月氏名字的由來(中國史書中月氏就是用來形容酒杯的)。
月氏人被迫西遷,后來又被漢朝支持的烏孫擊敗,繼續向西遷至中亞阿姆河流域一帶。此后,月氏人不斷在中亞發展,趕走當地土著塞人,向東擴張至興都庫什山以南,占領了犍陀羅和呾叉始羅,向南,從安息帝國手中奪回了高附,攻取了濮達和罽賓,統治了整個阿姆河、錫爾河流域。
當時的月氏有多么強大呢?這么說吧,當時世界有四大帝國,分別為東漢,羅馬,安息,貴霜,東漢羅馬為第一梯隊,貴霜安息為第二梯隊,這里的貴霜就是月氏人建立的貴霜帝國。不過漢朝覺得這個名字太自夸,仍稱其為月氏,“漢本其故號,言大月氏云。”
強大起來的月氏覺得自已有資格跟同時代的大國搞搞交流了,于是,月氏王派人帶了珍寶、符拔、獅子等禮物前往漢朝,希望與漢朝和親,娶一位漢公主。當時的月氏王在世界史上可謂赫赫有名,是至今在印度西北地區依然被譽為“救世主”的索特·麥加斯,相當于古代中國的“千古一帝”。
然而使者在西域就被班超扣下了,原因很簡單,一是班超根本看不上被匈奴和漢朝打得亂竄的月氏,二是他知道月氏王求婚,是項莊舞劍意在絲綢之路。于是班超連請示都沒請示就拒絕了。
月氏王哪里受過這等閑氣,于是,憤怒的麥加斯當即便興兵進犯西域。史載,月氏人興兵七萬,由副王(節制一方的總督級人物)謝率領,越過帕米爾高原(蔥嶺),進攻漢朝在西域的諸附庸國。
當時,班超的漢兵僅有兩千余,就算加上能夠征調的西域屬國兵馬,也僅有三萬冒頭,于是士卒恐懼,國王離心,班超召集部眾,慷慨陳詞,穩定軍心,他說:“月氏兵雖多,然數千里逾蔥嶺來,非有運輸,何足憂邪?但當收谷堅守,彼饑窮自降,不過數十日決矣?!眲e看月氏人多,但是千里跋涉,糧草轉運困難,待其糧盡,不戰自潰,數十日即可勝矣。
于是,班超冷靜地采取了誘敵深入、堅壁清野的戰術,結果也如其所料,貴霜軍隊雖然騎兵眾多,行軍迅速,以“馬眾”名聞天下,但顯然沒有多少有效的攻城手段,而班超則挖壕溝,設柵欄,滾木礌石齊發,將漢人的守城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因此月氏人面對少數漢軍把守的于闐國束手無策,盡管連續強攻了十幾次,但連城頭都沒登上過,還折損了不少兵馬。
不過十幾天,貴霜的糧草已經告急,副王謝不得不派出小股部隊四處劫掠,但是在班超堅壁清野的戰術下,貴霜“抄掠無所得”,于是謝又派出使者,帶著“金銀珠玉”,前往一直與漢帝國不和的龜茲、姑墨等國求援,希望能獲得一些糧草支持。
然而這一舉動也被班超提前料到,他預先在從疏勒綠洲到龜茲、姑墨必經的天山南路上設下伏兵,于是謝派出的使者被班超全部擊殺,并“持其使首以示謝”。
謝早就被班超一系列的戰術搞得頭暈腦脹,現在一見使者頭顱,知道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都被班超搞掉,于是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向班超遣使請罪,“愿得生歸”。班超也體現出了天朝上國的大度,網開一面停止了這場戰爭,并放其歸國,“縱遣之”。月氏由是“震怖,歲歲奉貢?!?/strong>
由于班超的存在,這場漢帝國與貴霜帝國之間的火星碰撞,就這樣輕描淡寫的結束了。
對漢朝來說,這場戰爭實在算不上什么大事,邊境沖突而已,因此漢史中的記載僅有寥寥三十來字,但它對于整個亞洲的版圖、政治格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漢朝經營西域的歷史來看,這場戰爭鞏固了漢政府對于西域的主權,使絲綢之路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分界線---蔥嶺。中國對蔥嶺以東地區的主權,從那時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而東進受阻后的月氏人,也意識到了漢王朝的強大,以及漢人無窮的戰爭智慧,開始對漢朝轉為睦鄰通好,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另外貴霜帝國將自己的軍事擴張策略調整為“西進”與“南下”。
月氏人打漢朝沒本事,打起中亞和“文明古國”印度,卻是得心應手,摧枯拉朽。月氏人向南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向西打敗了強悍的波斯帝國,吞并錫斯坦,在吃了一通軟柿子之后,建立起自己龐大的帝國,版圖東起巴特那,西達赫拉特,南至納巴達河,北盡咸海一帶。
對比戰敗后貴霜帝國在印度平原和波斯高原上的自由馳騁,我們不得不感嘆:與貴霜的較量,一邊是傾國而來敗退而去,一邊是兵不血刃化殺機于無形。此戰充分證明了那個時代漢帝國的強大以及像班超一類漢朝人的驕傲。中國以擁有你而自豪,你以身在中國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