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國悍然入侵伊拉克,掀起了伊拉克戰爭的序幕。由于經歷了多年制裁,伊拉克軍隊在美軍的突擊下完全不堪一擊,最終巴格達被攻陷,伊拉克高官四處逃散。
在美軍的追擊下,前伊拉克政府的高官陸續被捕,薩達姆的兩個兒子——庫塞和烏代在一次斬首作戰中被殺。而薩達姆本人,也在老家提克里克被捕。經過兩年的審判和監禁,薩達姆最終被絞死。
薩達姆被捕后,美軍曾搜查了他在提克里克的藏身之地,搜出一份薩達姆的遺囑。令人驚訝的是,薩達姆在遺囑中,竟將總統之位傳給了前伊拉克政府的二號人物——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而不是自己最鐘愛的兒子——庫塞。和被捕、被殺的薩達姆父子不同,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仍潛藏在民間,從未被逮捕。
很顯然,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接過了薩達姆的衣缽,繼續領導阿拉伯復興黨與美軍作戰。那么,這個易卜拉欣到底是什么來歷呢?
易卜拉欣生于1942年,他胸懷阿拉伯復興的意志,于1963年加入阿拉伯復興黨,從事革命活動。由于他過于激進,被當時的王國政府抓進了監獄。在監獄中,他結識了一個特殊的獄友,他便是其后來的上司和知己——薩達姆。
在監獄中,易卜拉欣發現自己與薩達姆有著同樣的價值觀和理想,于是在出獄后,結為了死黨。薩達姆通過政變上臺后,易卜拉欣被其委以重任。在政府和軍界,易卜拉欣步步高升,最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在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易卜拉欣多次立下功勞,證明了自己的軍事能力。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后,易卜拉欣被薩達姆任命為北方戰區負責人,負責抵御北方的庫爾德武裝。然而由于敵我對比太過懸殊,易卜拉欣解散軍隊,化整為零,潛伏于民間,伺機抵抗。
薩達姆死后,易卜拉欣秉承老友的遺旨,成為抵抗力量的最高領袖。為了追捕他,美國將他設置為撲克通緝令的黑梅花K,并懸賞1000萬美元。但是易卜拉欣善于躲藏,美軍壓根就抓不到他。而易卜拉欣也沒閑著,一直在培植反美武裝,和美軍打起了游擊戰。在易卜拉欣的組織下,反美武裝不斷壯大,并到處襲擊美國占領軍。
出于對易卜拉欣的重視和憎恨,美軍多次宣稱已經將其擊斃或生擒,但最終證明都是假消息。更氣人的是,易卜拉欣還頻頻發生,要求伊拉克人民不要支持現任伊拉克政府,他在磁帶中呼吁:
“伊拉克抵抗運動是伊拉克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并抵制由特務和叛徒組成的政權。”
當然,易卜拉欣絕不只是嘴皮子利索。他早就知道伊拉克軍隊在正面不是美軍的對手,于是將他們分散在民間,和美軍打起了城市游擊戰。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僅付出了124人的代價。但在隨后的游擊戰中,美軍戰死4497人,47541人受傷或者生病
2007年,美軍退出伊拉克后,易卜拉欣又利用鄰國敘利亞內戰的機會,將戰火燒至國外,他所領導的軍事武裝“納克什班迪教團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攻城略地,所向無敵。畢竟他手下的軍官和戰士,均來自舊伊拉克軍隊,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但到了2015年4月17日,美軍和伊拉克國防軍聯合展開行動,將抵抗美軍長達9年的易卜拉欣擊斃。經過DNA對比,證明這具面目全非的尸體就是易卜拉欣本人。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易卜拉欣數十年如一日的忠誠于薩達姆,最終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千古功罪,由后人評說。對于伊拉克人來說,易卜拉欣到底是助紂為虐的劊子手,還是抵抗外國的侵略的民族英雄?或許只有時間能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