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
從浙商銀行上市首日(2019/11/27/三)跌破發行價4.94元/股開始,郵儲銀行就開始被廣泛熱議值不值得申購,會不會破發等問題,今天早上郵儲銀行公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結果,估計大家都想知道棄購情況,接下來我就來講講。
郵儲銀行發行結果
棄購6.3億股
直接給大家看繳款情況:
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的金額:13,607,837,276.00元。大概136億元
網上投資者未繳款認購數量:111,928,768股
網上投資者未繳款認購金額:615,608,224元。大概棄購了6.15億元
網下投資者繳款認購的金額:7,074,262,052.00元,大概70億
網下投資者未繳款認購數量:6,812,736股
網下投資者未繳款認購金額:37,470,048元。大概棄購3747萬
總的來說,網上網下都有棄購,但網上占比94%以上。
棄購是有原因的
① 網上渠道發行數暴增
按發行協議,在戰略配售后,網上渠道發行約占剩余股份總量的30%,網下占比70%,但最終,網上發行數量卻突然暴增。增多的原因一方面是發行方和承銷商決定啟用超額配售(即綠鞋機制),這就會導致多發行15%股份,結果就是網上渠道新股發行數量占比從原來的30%上漲到44%。另一個股票增加的原因是網上認購倍數符合發行里的回撥條款規定,導致回撥機制啟動, 網下渠道發行股份的40%撥給網上渠道的股民認購,兩個機制疊加的最終結果就是網下渠道新股發行數量占比再從44%上漲到66.4%,所以這也是為什么這次申購的中簽率達到1.25914868%,創歷史新高的原因。
② 最近的市況也影響股民繳款
大家也知道現在大盤每天成交量就3400億左右,資金處于地量狀態,面對這么緊張的資金面,郵儲還抽血285億(約占日交易額7%),市場自然捉襟見肘,很難拿出錢來。另外有的股民在渝農商行和浙商銀行都吃過虧,這次即使中簽,很可能也不想交錢,事實上,上一篇文章寫完之后,很多股民也回復我,他們打了也并不交錢,因為已經有前車之鑒,那為什么還要打呢?一些股民表示,認購郵儲主要是想試試中簽的感覺,對此,我只想說你們真皮~
渝農商行上市后走勢
浙商銀行上市后走勢
棄購部分由承銷商接盤
當然,網上網下棄購的新股并不是不發行了,而是由承銷商接盤。
這個在發行文件中已經約定好,在扣掉戰略配售認購的股份后,網上和網下實際繳款大于70%,但不及100%時,剩余部分會由承銷商包銷,也就是剩下的股份全部兜底。具體來看,這次接盤的承銷商分別是中金公司、中郵證券、瑞銀證券和中信證券,數額方面,承銷商包銷股份的數量為118,741,504股,包銷金額約為6.53億元,占這次發行總額比例為2.00%。
上市會有多少新股流通
既然發行結果出來了,之后就是等待上市,我也給大家梳理一下上市時新股的流通情況。
戰略配售:全部鎖定1年以上,所以這個上市當天不用考慮。
網上申購:無鎖定要求,上市當日即可全流通。
網下申購:根據發行報告規定,網下發行中每個配售對象獲配的股票中,30%的股份無鎖定期, 70%的股份鎖定期為6個月。所以網下部分,上市當天會有30%網下股份流通。
承銷商手上的包銷股份:自愿承諾無鎖定期的股票鎖定30天,有鎖定期的鎖定6個月。
總結一下,可以計算得到,上市當天會有28.55億股上市流通,按發行價計算市值大概157億元。
綠協機制能不能護盤?
綠鞋機制規定,這筆43億資金買入價不能高于發行價,也就是跌破發行價才能買,先不說面對157億市值的流通盤,43億能不能把股價拉回發行價。從規則看,只有跌下來才護盤,對于股民來說,已經是一層陰影,潛臺詞就是您首先虧了,這個機制才發揮作用,而且資金用完即止。
我個人認為,與其弄什么綠鞋機制,不如讓發行方把新股發行價調低,而不是一昧的想圈錢,只要你發行價合理甚至低估,不用什么機制,市場的投資者就會搶著買入,如果上市公司只想著融資額越多越好,完全不顧股民感受,以后只會越來越少人認購新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