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在地理上、文化上能夠達到高度相似的地區不多,如廣東和福建雖然都屬于華南地區,但是在方言上差距太大;浙江和江蘇雖然并稱“江浙”,但是在江蘇只有蘇南和浙江比較相似。甘肅和陜西同屬于西北,但是民族成分也差別很大。在中國,能夠達到地理、方言、習俗、文化等高度相似的地方,可能只有東北和西南。本文所講的就是西南地區。
先說明,這里所謂的西南地區不是方位上的“大西南”,而是地理上的“小西南”,也就是四川、云南、貴州三省以及重慶市,并稱為“西南三省一市”。而西藏和廣西在地理、經濟、文化上都不屬于西南,只是在方位上屬于西南。
在地理上,西南地區位于長江、珠江上游一帶,以長江為界,其南基本為云貴高原,其北為四川盆地。西南地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地形崎嶇。云貴高原就不用多說了,號稱“云貴萬重山”。重慶被稱為“山城”,而四川除了中間的成都平原之外,其他地區都是山,其中北部的大巴上是古代逾越的,稱“蜀道難”。正式由于這種局面,西南地區在古代就相對隔絕,好的地方是少受戰亂破壞,壞的是對外聯系不便。
在歷史上,西南地區在古代被稱為“西南夷”。這里在早期就出現了一些國家,如四川有古蜀國、重慶有巴國、貴州有夜郎國、云南有滇國、哀牢國等。巴國和蜀國在戰國時代被納入了秦國版圖,和中原的聯系加強了,但是云貴高原直到漢朝才設立了郡縣。漢武帝時期,將全國劃分為了十三州,其中西南地區屬于益州。后來,有人專門寫了西南地區的一本地方志,叫做《華陽國志》。
雖然漢朝將西南地區納入了版圖,但是這里一直是中央王朝鞭長莫及的地方。在魏晉南北朝,西南地區逐漸失去了控制。到了唐朝時期,云貴高原就興起了大量的土著大姓,中央王朝不得不采取羈縻政策,后來發展成為了土司政策,但是云南卻走向了獨立,先后建立了南南詔國和大理國。從明朝開始,從開始在西南大規模進行了改土歸流,到清朝時期基本結束。
明朝時期為了開發西南地區,實行了“調北征南”“調北填南”,使得大量的江淮百姓進入了云貴。清朝為了彌補明末四川人口下降的狀態,實行了“湖廣填四川”。大量的外地人口涌入了西南地區。此后,本地語言和外地語言逐漸融合,形成了“西南官話”,如今使用西南官話的人達到了2.7億。云貴川一帶的人用方言交流沒有任何障礙。由于西南官話的非常容易懂,因此形成后就迅速傳播,如今湖北大部分、湖南西部、廣西北部使用的語言都是西南官話。
在民族成分上,西南地區是中國保留農耕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地方,如苗族、瑤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等。云南的少數民族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貴州位居第二,四川的少數民族也有14個。這些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在古代很少對中央王朝產生過威脅,但是面對王朝的強征暴斂也曾經爆發過很多次起義。如今,這些少數民族的村寨已經成為了世外桃源,他們的風俗成為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研究人類早期文明的活化石,他們的村寨成為了旅游的圣地。
西南地區的人們喜歡吃辣椒,貴州就有著名的“老干媽”。由于西南地區濕氣很重,所以人們就吃辣椒除去身上的濕氣,以維持身體健康。以辣為基礎的菜系——川菜也在西南崛起,實際上西南地區的炒菜方法都是差大同小異的,與其說是川菜,不如說是西南菜。重慶的火鍋也是以辣出名的。如今,西南地區的菜肴已經席卷了全國,全國人民的口味在西南地區的帶領下已經越來越辣。
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西南地區的身高在全國算低的,這是為什么呢?這和辣椒是沒有關系的,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直上古時代,西南地區曾經是矮黑人聚居地,后來矮黑人被驅趕到了高寒、孤立地區,但是還有大量的基因融入了華夏族。二是西南地區在過去是全國最貧窮落后的地區,人們的營養不足。但是這一點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如今西南地區成為了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經濟水平已經超過了西北和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