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普爾走廊全長4.1公里,將印度西北部的古爾達斯布爾市的“德拉巴巴納納克”神社與巴基斯坦卡爾塔普爾市的“古德瓦拉.達巴爾.薩希布圣地”連接起來。
印度境內目前約有錫克教徒約2700萬,每年吸引大量印度教徒的錫克圣地位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卡爾塔普爾市,錫克教創建者古魯·那納克曾在卡爾塔普爾生活了18年。每年在古魯·那納克生日當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印度錫克教徒前往巴基斯坦參加他的生日慶典。早在1988年,兩國就曾提出過修建一條為錫克教徒朝圣用的走廊,但由于兩國關系持續緊張,這個提議一直沒被實施。
2019年11月份,巴基斯坦政府在旁遮普省卡爾塔普爾市舉行了連接巴基斯坦境內錫克教圣地和印度拉巴巴納納克地區的卡塔普爾走廊奠基儀式。印巴兩國將各自負責境內的走廊建設。這條走廊將在2020年古魯·那納克誕辰550年的慶典上開始使用,屆時,沒有簽證的印度的錫克教徒持特別許可證就可以通過走廊進入巴基斯坦朝圣。
錫克教(Sikhism)是15世紀產生于印度的一神教,主要流行于印度旁遮普邦,在南亞的巴基斯坦,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也有少量信徒。
“錫克”一詞,來源于梵文,意思是“學生”、“弟子”、“信徒”。錫克教徒被稱為錫克人,長發、梳子、鋼箍、匕首、短褲是錫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標識。
克教奉行祖師崇拜制,視祖師為神的使者,其信徒自稱是祖師的門徒。錫克教徒非常尊重本教的首領和上師,尊稱為“古魯”,意為“上師”或“師尊”。
尊崇十位上師并以上師們傳授的《阿底格蘭特》為經典,《阿底格蘭特》象征第十一位上師。以公平正義、扶貧濟弱和宗教自由為基本教義。
宗教符號的圓圈代表沒有始終的唯一真神,左右兩邊的彎刀象征捍衛真理與正義;中間的雙刃刀代表做飯的刀具。
錫克教神寺每天給窮人提供免費餐飲。圣城是阿姆利則,首位圣地是被稱為“神之所在”的阿姆利則金廟。
古魯·那納克 (1469—1539年),錫克教十個上師中的第一個,出生于納納克古爾普拉。古魯·那納克創立的錫克教提倡平等、友愛,強調實干,既反對印度教森嚴的種姓制度,也不贊成伊斯蘭教排斥異教的種種做法,也反對其他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視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