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人在印度建立的相對統一的第一個王朝被稱為德里蘇丹,建立于1206年,但在此之前,穆斯林對印度大規模入侵了三次,前一次是阿拉伯人(失敗),后面兩次是突厥人。最初突厥人對北印度采取的是突襲掠奪,只搶劫財富建設自己的國家。如馬茂德(伊斯蘭教阿拔斯王朝的突厥貴族)26年間17次掠奪北印度,每次都滿載而歸,只把印度當自己的糧倉和錢袋子。第三次入侵,最終導致了北印度改朝換代,由阿富汗王朝(位于中亞的古爾王朝)通過十多年的征戰占領了北印度,后由于古爾王朝分裂,其負責征戰管理印度的突厥將軍艾伯克宣布獨立,建立了德里蘇丹(以建都在德里而約定俗稱的名字)。
德里蘇丹主要位于印度地區,共有五個王朝,歷時320年,統治區域以北印度德里為中心的廣大地區,但對外圍地區及南印度鞭長莫及,處于各自為政狀態。由于是外來民族,統治集團以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為主,還包括波斯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等,不是同一民族,也沒有健全的組織,所以內部利益集團爭斗不休,非同族人貌合神離,王朝換代頻繁,最終國家政權瓦解,各諸侯紛紛獨立。
歷史小八卦:
1.德里蘇丹的建立者突厥將軍艾伯克和第三任蘇丹均是奴隸身份,在當時由于突厥人徒有一膀子力氣,卻沒有其他就業技能,所以自賣為奴隸,為主人打仗就成了一條神奇有效的升遷之路;
2.1220年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揍人)路過印度河西岸,嫌棄印度太熱、太潮濕,而無視了印度地區,繼續西征去了~(逃過一劫);
3.少有的女蘇丹,蘇丹拉濟婭,聰明正直,從父親手里繼位,可惜因為女人掌權,被怨恨的人謀殺了;
4.曾有蘇丹設立征集奴隸部門,蓄奴18萬,還負者培訓各種技能,通過出租他們得利;
5.巴基斯坦現在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是穆斯林入主印度后,從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借用大量詞匯,融合印度語言句法形成的,與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同出一源,區別是印地語吸收了大量梵語詞匯。
6.穆斯林最初進入印度約1萬人左右,但由于統治者為了強調統治者與被統治的差距,強行向非穆斯林征收人頭稅“齊亞爾”,結果印度市民和工匠紛紛改宗伊斯蘭教,就可以停止繳納人頭稅。有趣的是,蘇丹們一度不太熱心鼓勵這種行為,因為太多人改宗會導致稅收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