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爺不是別人,正是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曹魏時司馬炎他爹司馬昭就想取代曹魏了,所謂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公元263年,曹魏第一號權臣司馬昭就“擅自”代表魏國滅掉了蜀國,三國鼎立成了兩國對峙了。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其長子司馬炎繼承了他爸司馬昭曹魏相國和晉王的爵位,隨后就廢掉了曹魏的傀儡小皇帝曹奐,建立了西晉。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逼迫當了多年傀儡皇帝的漢獻帝劉協禪讓,建立了曹魏,東漢正式滅亡,才過了40余年,歷史就來了個輪回。
三國鼎立
其實司馬炎這個人還是有很多優點,在古代,哪個皇帝不是三宮六院的,當然有一般就有例外,明孝宗皇帝朱祐樘一生就只寵幸他的皇后張氏,后宮不曾有其他妃嬪,不過這樣的楷模畢竟屬于個例。司馬炎在西晉也是做了很多貢獻的,在位期間消滅東吳,統一了全國。司馬炎可以說是個厚道的人:公元220年,曹丕讓漢獻帝禪讓時,曾告訴漢獻帝劉協天下的好東西要與劉協一塊分享,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公元234年,“窩囊”了一輩子的劉協壽終正寢,魏明帝曹叡哭的像個淚人,親自率群臣祭拜,以漢天子禮儀葬于禪陵。公元265年,司馬炎廢掉了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曹奐(曹操之孫)后,封曹奐為陳留王,允許曹奐使用天子旌旗,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公元302年,曹奐去世,壽終正寢,謚號為元皇帝。當年曹丕讓漢獻帝劉協下臺后,雖然口口聲聲說天下好的東西會與劉協一塊分享,但是劉協也只是被封了一個山陽公,連個王都不是,而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曹奐被封的是王。司馬炎不僅優待曹魏皇族,連前朝的前朝皇室都是優待的,西晉時,劉協的長孫劉康繼續保留山陽公這一爵位。
西晉
蜀國末帝劉禪和東吳末帝孫皓也都被司馬炎善待了。曹丕建立曹魏后,對其兄弟和皇族宗室是打壓的態度,尤其對曾經與其有過儲位之爭的曹植更是看著不爽,在卞太后(曹丕與曹植為同母兄弟)的奮力保護下,大文學家曹植最后總算才安然無恙。盡管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然而司馬昭卻更喜歡次子司馬攸,盡管司馬攸被過繼給了司馬昭的大哥司馬師(司馬師只有五個女兒),司馬昭在司馬師去世后,繼承其哥大將軍的職位繼續專權,常說天下本是景王(司馬師)的天下,想把世子之位傳給司馬攸,在大臣的反對下,司馬炎總算保住了世子之位。司馬炎建立西晉后,對于同母弟司馬攸依然很信任,司馬攸性格端莊敏感,即使做了皇帝后司馬炎在與其弟說話時依然比較謹慎,生怕說錯話惹其弟不高興,不得不說這是個厚道人。
司馬炎
在西晉建立初期,司馬炎厲行節儉之風,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善待百姓,與民休息,通過“戶調式”政策讓百姓擁有獲得土地的權力,西晉出現了蒸蒸日上之象,一時間西晉民富國強,被稱為“太康盛世”,武帝司馬炎還是頗有建樹的。公元280年,西晉滅掉了東吳,統一了全國,馬炎應該說功不可沒。但是司馬炎也是有缺點和錯誤的,司馬炎過度理解了曹魏皇帝打壓宗室致使在司馬氏專權的過程中曹魏宗室孱弱的這一經驗,司馬炎于是對司馬氏宗室皇族就太“厚道”了,動不動就裂土封王。并且司馬家的人真的不少,遠支皇族不算,就算近支皇族,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兄弟就八人,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有九個兒子,司馬炎的老爹司馬昭也生了九個兒子,司馬炎封王的兒子有十八人,另外八子早夭。司馬炎大肆封王,并且允許分封諸王擁有王國軍隊,這也為西晉后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司馬炎光封王的兒子就十八個,在明知其嫡次子(其嫡長子早夭)司馬衷像個“呆瓜”的情況下,還是立其為太子,這樣在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后,繼位的晉惠帝司馬衷又豈能震懾住擁兵自重的司馬家的諸王。
八王之亂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公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統一全國后,晉武帝司馬炎開始越發驕傲自滿了。對于西晉世家豪族、皇親外戚、重臣勛貴們之間斗富淫樂不僅充耳不聞,反而樂在其中,當年太醫司馬程曾獻給晉武帝一件用野雞頭上的毛制成奇裝異服,都引得司馬炎大怒,當眾在大殿前燒掉以示節儉。司馬炎還不斷充實后宮,欲壑難填,以至于最后后宮有粉黛萬余人,人數多的司馬炎每天都要為在哪里過夜發愁,最后弄了一個羊車,傍晚時分,載著司馬炎的羊車停在哪個粉黛的門口就在那里過夜。而根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公元280年西晉統一全國后的人口總數是1616萬人,就是說全國每800個女子中就有1人是他等級各異的“老婆”。“厚道”的司馬炎對于他的那些后宮粉黛們是極為不厚道的:一年是365年,十年就是3650天,對于那些人數萬余的后宮粉黛們來講,很多“美人”就算望穿秋水,估計一輩子都等不到那輛羊車的光臨。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由于西晉實行士族門閥制度,存在大量隱匿人口不報的情況,學者估計西晉的人口應為
3500萬左右,這篇文章西晉的人口是按照史書記載來計算的。
羊車望幸
其實司馬炎不斷充實后宮,也是有那么一點苦衷的。西晉在選拔官吏上繼承的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官吏的選拔主要看出身,士族往往占據朝中重要職位,為了抑制士族豪強家族之間聯姻,強化司馬皇族的權威,司馬炎就讓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兒入宮選拔,具體選拔事務讓其皇后楊艷負責。楊皇后在選拔時只要長得漂亮的就排除,有一次選秀,大臣卞藩的女兒長得很美,司馬炎怦然心動了一下,但是晉武帝不敢直視皇后楊艷的眼神,用扇子擋著臉說道:“卞氏女很好。”皇后楊艷說卞家三代都是皇后的親屬,他的女兒不能委屈地居于卑位,司馬炎也只得作罷。看來司馬炎對他的皇后楊艷是有一點“妻管嚴”的,然而在公元274年年僅37歲的皇后楊艷便早早地去世了,由此,司馬炎就如同脫韁了的野馬,洶涌奔騰了,公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后,司馬炎早就對江南地區的“冰肌玉膚”垂涎三尺了,東吳后宮的加上從江南各地挑選的5000多美女浩浩蕩蕩地從江南拉到了國都洛陽,看得眼花繚亂的司馬炎直接就照單全收了,從此司馬炎更是沉迷于溫柔鄉而罔顧朝政了。
東晉
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在司馬炎去世的次年西晉就爆發了八王之亂,那些被司馬炎封王的司馬氏的家人們不僅沒有拱衛中央,反而為了爭奪最高統治權揮刀相向,已經死了的武帝司馬炎如果知道了估計能氣得活過來。內遷的北方游牧部落又乘機起事,公元311年,內遷的南匈奴部落攻陷了國都洛陽,公元316年,長安也陷落,西晉滅亡。公元317年,瑯琊王司馬睿在南方的建康重建晉廷,東晉建立,而北方則陷入了長期的戰亂之中。在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去世的26年后,西晉就滅亡了,司馬炎對此負有很重要的責任。司馬炎到了后期,帶頭奢靡享樂,君臣斗富,淫樂之風大盛,朝政荒疏。另外司馬炎分封的諸王不僅人數多,關鍵是分封諸王擁有實權和兵權,本來司馬炎此舉是要讓司馬家的王爺們去拱衛中央,防范士族豪強,沒想到司馬炎去世后,很多擁兵自重的王爺們反倒個個都成了野心家,加上司馬炎又選了個一個“呆瓜”兒子司馬衷做繼承人,司馬炎去世后八王之亂也就不難理解了,八王之亂動了西晉的根基。歷史是復雜的,歷史中的人物更為復雜,簡單的用好與壞或者成與敗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那樣顯得我們不厚道,只能說司馬炎是個復雜的人,而碰巧他當了皇帝(作為司馬昭的嫡長子),在他身上我們既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看到了人性的弱點,更看到了時代的局限,這就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