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漢族人口已經超過10億,占中國總人口的91.59%。漢族源自春秋戰國以前的華夏,在古代就被稱之為華夏,或中華。
由于人口眾多,分布極其廣泛,幾乎遍布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黃河,長江,珠江等流域和松遼平原。
漢族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期,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民族之一,在歷史的進程中,漢族也曾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遷徙,但漢族人民自誕生之日起,便從未產生過斷裂。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漢族有過幾次大規模的遷徙轉移,黃河流域以及淮河以北向長江珠江流域遷徙,許多北方游牧民族和邊疆民族也向內遷,最后和漢族雜居,并融合進了漢族文化當中。使得漢族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
漢族人口為何會發展成當今世界最大的民族呢,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這個生長性并不是指生育能力,而是指漢族人群所居住的地方。歷史上,漢族人主要聚集的地方在江南以及巴蜀一帶,這些地方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十分適合農耕業發展。
漢族人以中原為居住點,建立起中原王朝,過上了定居的生活,在沒有戰亂的和平朝代繁衍生息,成了人口壯大的重要因素。雖然歷史上也曾發生多次王朝更迭,但漢民族依舊是封建王朝的主力統治者,無非是換一個宗族坐江山而已,本質上對漢族是沒有傷害的。
在歷史的進程中,有許多民族走著走著就消失了,如鮮卑族、突厥族以及黨項族等,這些歷史上盛極一時的少數民族,都沒有延續到今天。
不止中國,在歐洲也有許多曾經輝煌一時的民族,最終也沒有延續,而唯獨漢族,一路也曾走過許多取得黑暗的時光,面臨著人口銳減,最終也都頑強的存活下來,并且發展成世界第一大人口民族。這就要說到漢族的另一個特性,融合性。
早期的漢族被稱為華夏族,這時候真正的漢人非常少。但漢族卻具備極強融合性。
夏朝被商朝打敗之后,兩國居民進行了融合,之后多次朝代的更迭,都會再次進行兩國融合。
到了秦漢時期,匈奴屢屢來犯,為了抵御外族入侵,在漢武帝時期,主動追擊匈奴獲得了河西走廊地區,這腳時河西走廊的民族也融入了進來,最終發展成為了漢人。
每一次的融合,都在擴大漢族群體的勢力。
元明清時期,又是一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與漢族融合,最終都變成了漢人。各民族融合時,為什么最終少數民族會被融合進漢族里呢,其實并不是一個種族融入另一種種族,而是一個種文化的融合。
漢族歷來以勤勞儉樸和富于創新精神聞名于世,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漢民族除了在水利灌溉,精耕細作外,在天文,數學,農學,醫藥學、冶煉,建筑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創造了古代燦爛的文化藝術。
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各國都曾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時代的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
在燦爛文化的影響下,再加上漢族具備極強的包容性,同時,在王朝疆域擴張時,被融入的民族最終被漢化。
在漢族社會中,宗族觀念根深蒂固,在宗法制度下,漢族的親屬以父系為中心來論親疏,父系家族的延續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事情,祭祀祖宗、延續香火,被認為是頭等大事,不孝三,無后為大,這種觀念也影響著漢族的生育和人口。
在這兩個大特點的影響下,使得漢族發展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