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南方的洪水一些河流湖泊的水位都已經超過了98年最高值,汛情十分嚴峻。
洪水已經造成了3385萬人次受災,141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695.9億元!
可為什么我們總是聽說在古代,黃河經常發生泛濫而現在反而是長江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黃河泥沙含量大,高度差小流速慢,淤積嚴重。
黃河主河道底部淤積→過水橫斷面縮小→過水量限值減小
如果不管:溢出原河道,改流新方向→黃河改道(范例:商朝五次遷都)
如果筑堤:繼續淤積,壩頂與河床底部高差減小→加高堤壩→繼續淤積→洪水決堤(范例:開封多次毀城重建,現在城摞城疊壓了六層)
這就是古代黃河治理的死循環。
黃河現在就成了現在的“懸河”,高出地面最高可達10米以上。
一、是中上游綠化控制水土流失
黃河造成泛濫根本原因是泥沙量太大!
所以建國后,政府在中上游,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退耕還林,控制水土流失,同時建造攔洪水庫,攔蓄洪水泥沙!
二、是堤壩建筑技術提升
建國后,政府在下游加固培修了臨黃大堤和作為第二道屏障的北金堤和南金堤以及沁河大堤,共1800多公里,大堤高10米,寬12-15米(比古代的大堤高很多,并且寬!)。
在黃河兩岸,建造了東平湖,北金堤,齊河和墾利等四個分洪工程,對確保黃河下游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三、是黃河水量比長江要少
北方近些年短時間內的雨水量正常或偏干旱。
一、是長江中下游支流發達
長江與黃河不同,黃河下游只有一條獨流入海河道,再無河口,沒有了“流域”。
而且流域附近居民多圍湖增田,導致一旦發生洪災損失就會很嚴重!
二、是長江水量比黃河大的多!
長江年徑流總量是9755億立方米,接近1萬億立方米.而黃河是650億立方米。
平均起來,長江水量應該是黃河的近十七倍!
最近是因為短時間暴雨集中,造成水量激增導致洪水泛濫!
所以三峽蓄水量再大,面對這么大水量的長江又能如何呢?
只能說三峽也盡力了,怪不得他!
我是@從此看水不是水,一個愛好歷史的博士,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