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之前的大多數(shù)時期,漢中在政治上都與四川聯(lián)系在一起。
由于蒙元在攻取四川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連蒙古帝國第四任大汗(也是最后一任實權大汗)蒙哥都戰(zhàn)死在四川。因此在忽必烈滅亡南宋統(tǒng)一中國后,在推行行省制的時候,將漢中劃歸陜西行省以牽制挾制四川。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將漢中劃歸陜西就能起到牽制挾制四川的作用呢?
有人可能會想當然的說,因為劃出漢中使四川失去了屏障,所以才會對四川形成挾制作用。但事實并非如此,在漢中以南還有平均海拔兩千米的大巴山脈分隔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在漢中與四川盆地之間并非無遮無攔一馬平川。事實上在漢中以南的山路仍然曲折蜿蜒狹小陡峻,一路上險關要隘比比皆是。
而且山地從來都無法完全阻止軍事行動的進行,連世界第一高的喜馬拉雅山也沒能阻止吐蕃征服其南坡地區(qū),同樣也沒能阻止尼泊爾入侵中國西藏地區(qū)。歷史上翻越秦嶺開展的軍事行動數(shù)不勝數(shù),劉邦曾經翻越秦嶺攻占關中,而從關中隴右翻越秦嶺進攻四川盆地的軍事行動更是歷代不絕。因此破壞秦嶺屏障作用絕不是將漢中劃歸陜西的真正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距離!
如果漢中歸屬四川,那么從最近的出發(fā)點寶雞出發(fā),到廣元的直線距離是二百五十公里左右。而在沒有隧道和長跨距橋梁的古代,加上繞行的距離實際路程至少高出一倍以上,最少都在五百公里以上。在沒有火車汽車的古代,如此遙遠的距離對任何一支軍隊的后勤供應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從古代關隴地區(qū)與巴蜀之間的蜀道交通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兩地之間的蜀道交通體系除了極為崎嶇難行的陰平道以外,其他的道路都會交會于漢中盆地。同時漢中盆地又有著這一地區(qū)少有的平坦土地,在古代很早就得到了開發(fā),農業(yè)較為發(fā)達可以為軍隊提供補給,因此那一方據(jù)有漢中就可以縮短進攻對方的距離。同時由于蜀道體系以漢中盆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據(jù)有漢中的一方可以集中兵力防守漢中盆地,而另一方卻不得不分兵把守各條道路的關隘,所需兵力是據(jù)有漢中一方的數(shù)倍,各自守備的費效比高低不言而喻。
因此在古代,任何一支想要從北方攻占四川盆地的軍隊,都會把攻占漢中作為第一個目標。一但占據(jù)漢中,則進攻四川盆地的距離大幅縮短,從漢中出發(fā)無論是到廣元還是巴中,直線距離都在一百公里左右。即使算上山路繞行,也就在兩百公里左右。后勤供應的壓力大大減輕,無疑更能保障軍事行動的順利進行,獲得作戰(zhàn)勝利的希望大大提高。
而對于割據(jù)四川的政治勢力來說,失去了距離的保護,面對來自北方的攻擊,可供其作出應對的時間大幅縮短。同時需要防守的關隘增多,割據(jù)四川的政治勢力只能在盆地北部屯集重兵防守,從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使得其實力快速衰落,最終無法避免滅亡的命運。
這一點在三國時期蜀漢與魏國長達五十年的戰(zhàn)爭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劉備入川后,曹操意識到關隴地區(qū)有遭到攻擊的危險,于是在次年集結重兵攻打張魯占領漢中,并留下麾下悍將夏侯淵、張郃等領兵鎮(zhèn)守漢中。
曹操占據(jù)漢中使劉備備感威脅。因此在兩年后,在鞏固了對巴蜀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之后,劉備乘曹軍主力撤走漢中空虛之機,傾全力重兵攻打漢中地區(qū)。獲悉劉備進攻漢中,曹操親率大軍前來支援,但這時已經占領漢中的劉備堅守不出,對峙月余之后曹操糧草耗盡不得不放棄漢中撤兵。
劉備在曹操撤兵后,派出劉封、孟達領兵攻打今安康地區(qū),完全占據(jù)漢代漢中郡,打通了與襄陽的聯(lián)系。但獲勝之后的劉備也犯了和曹操一樣的錯誤,僅讓魏延、劉封率領少量兵力駐守漢中郡,其中魏延駐守漢中盆地劉封駐守安康地區(qū)。這一布置給了曹操可趁之機,曹操乘蜀漢與東吳交惡的時機,重兵進攻襄陽,劉封兵少無法救援,最終釀成失關羽之禍。占領襄陽的曹軍趁劉封手下將領孟達叛變之機,順勢攻打西城等地,安康地區(qū)易手。西城等地丟失加大了漢中的防守壓力,但漢中仍牢牢控制在蜀漢手中。
據(jù)有漢中的蜀漢,雖然實力遠遠弱于曹魏,卻敢于在軍事上采取主動進攻。在諸葛亮和姜維主掌蜀漢軍事時期,都曾多次北伐關隴。蜀軍在漢中僅常駐兩三萬人,而曹魏卻不得不在關隴駐扎十多萬大軍,導致其無法發(fā)揮自身相對于蜀漢東吳的實力優(yōu)勢。曹魏多次意欲攻占漢中,都因為山路崎嶇糧草不濟而不得不撤軍。
這一情況直到姜維主軍后期才開始發(fā)生轉變,當時姜維錯誤估計形勢,認為曹魏發(fā)生內亂有可趁之機。于是削弱漢中駐軍放棄漢中周圍據(jù)點,集結重兵于隴南意欲攻占隴右地區(qū)。魏軍統(tǒng)帥將計就計,派偏師牽制隴南地區(qū)蜀軍,主力集結重兵由鐘會率領進攻漢中,兵力空虛的漢中最終被魏軍占領。漢中失守后蜀魏在軍事態(tài)勢上瞬間易位,魏軍由守轉攻,蜀漢不得不在廣元、巴中、閬中一帶集結重兵防守,致使成都、綿陽一帶兵力空虛,最終被鄧艾從陰平道偷襲成功,蜀漢至此亡國。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將漢中劃歸陜西之所以能夠牽制挾制四川,根本的原因是緩沖空間的喪失。由于四川盆地喪失了緩沖空間,不得不時刻保持緊繃的防守狀態(tài),從而導致實力的快速消耗才是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