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14.11.30
早上孩子高高興興的上學去,你也開開心心的在上班,孩子打來電話和你說:“媽媽,我的數學作業本忘帶了,老師第二節課要檢查,你趕快給我送來。”
你會怎么做?
大部分家長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急急忙忙的跑回家,找到作業本給孩子送過去,給了孩子之后還不忘叮嚀幾句“怎么這么粗心啊,我都說了多少次了,下次一定要注意!”;或者威脅恐嚇幾句“我告訴你,下次如果再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可不管你!”;可能還會出現下面的場景,孩子說:“你怎么才來啊,慢慢吞吞的!”有些父母會說:“寶貝對不起,媽媽下次快一點”;更有甚者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孩子說“都怪你,為什么不給我帶作業本呢!”。
如果你家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出現以上的場景,你正在剝奪孩子的責任或者你的孩子已經失去了責任。
第一個場景“叮嚀幾句”的錯誤在于“教育孩子講太多的道理”,講道理是不能讓一個孩子知錯改錯的;
第二個場景“威脅恐嚇”的錯誤在于“家長沒有了威信”,因為你不可能“不管你”,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后,你照樣管,孩子知道家長說話根本就不可信,時間長了,我做我的,你說你的。
第三個場景“孩子埋怨,家長道歉”的錯誤在于家長沒有原則的溺愛,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已經放下手頭的工作“幫助”孩子了,孩子連個謝字都沒有,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個很自私的孩子,也不會有什么大的成就。
第四個場景“孩子反怪父母”的錯誤在于家長們完全縱容了孩子,孩子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會想著是別人的錯,自己沒有錯,家長培養出來的是一個“推卸責任,不敢擔當”的人,這樣的人能成才和成功嗎?
最為關鍵的的錯誤是家長根本就不該給孩子送作業本!
那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
接到孩子的電話的時候,你直接和他說:“對不起,不帶作業本是你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你犯的錯誤你自己承擔行為的后果,該處罰就處罰。”然后就掛斷電話。請問家長朋友們,你們有幾個人能“忍心”掛斷電話呢?
為什么要這樣做?一個人選擇了一個行為也同樣選擇了這個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只有承擔了后果他才能去衡量之前選擇的行為是不是對的?以后還要不要做?以后到底該怎么做?只有讓孩子承擔了行為的后果才會真正地培養出孩子的責任心。
但一定要注意,僅僅掛了電話,只做對了一半!如果只做對了一半,還不如不做!因為孩子會感覺到你很無情,你不愛他,時間長了,孩子出現問題根本不找你,那才得不償失,更有可能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事情會和你對著干,也就是俗稱的叛逆。更為不可取的是,回到家里,對孩子又是一通數落,那樣的話,你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
關鍵還有第二步,晚上回到家里,看到孩子滿臉的不高興,當然了,被老師批評對于孩子來講一定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你去問孩子“被老師批評了,是不是很難受”,孩子可能有兩種表現,一種是“都怪你,也不給我送作業本”,一種是“是的,我很難受”,遇到這兩種情況,家長都不要著急,記住我們講過的原則“先處理情緒后處理事情”,直接告訴孩子“你被老師批評了,我真的很難過,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你難過爸爸媽媽也會很難過的”,最好是抱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等孩子情緒穩定了,告訴孩子:第一,爸爸媽媽要堅持原則,誰的責任誰負責,你忘帶了作業本就要承擔后果,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敢于擔當,擁有責任的好孩子,這是爸爸媽媽對你負責。第二,出現這樣的問題,爸爸媽媽也有責任,你是孩子,犯錯誤很正常,爸爸媽媽的責任就是應該和你一起想辦法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一起想想辦法,看看下次怎么就不犯這樣的錯誤了。
我相信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會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寬嚴有度,同時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責任心和生活的經驗。
和孩子探討出的方法,無外乎就是兩個,其一,提前準備,每天晚上睡覺前,把要帶的東西都準備好,以免早上時間緊張“忙中出錯”;其二,做一個出門小貼士,貼在家門里,出門之前先看貼士再出門,例如“鑰匙、乘車卡、書包、紅領巾、作業本、昨天老師提醒的內容…...”,時間久了,孩子慢慢就養成了提前準備,三思后行的習慣了。
家長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記住:
誰的責任?是孩子的責任就一定要讓孩子體驗完全,家長最大的責任就是讓孩子負責任。這是教育中嚴的部分。需要幫助!孩子在選擇行為和承擔責任后,有很多需要幫助和指導的地方,家長要及時的出現孩子還身邊,引導、陪伴、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解決問題,這也是家長最大的責任,這是教育中寬的部分。兩方面加起來,家長就做到了寬嚴有度了。
[ 延伸閱讀:
責任心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一個沒有責任心、價值感的孩子,將來很難獲得成功。作為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下原則是作為父母應該遵循的。
1.言傳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說:“我要兒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兒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币囵B子女的責任感、事業心,家長首先就要敬業愛崗,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因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啟蒙教師。
2、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父母的包辦行為會使孩子失去責任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給孩子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3、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承擔責任
孩子好奇心強,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教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恒,認真負責的好習慣。例如,當孩子要養些花草動物時,家長在答應前,可以讓孩子承諾定時澆水或給小動物喂養等。
4、培養孩子的耐心
心理學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則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例如放學回家后要先完成作業再看電視或玩耍;讓孩子學會忍耐,先面對痛苦解決問題,事后享受的快樂才會更大。否則盡管他們智力不比人差,成績卻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5、讓孩子體驗成功
孩子通過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時,家長要給予積極肯定。家長的表揚與肯定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增強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應該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