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時地面上的陰氣最重,陰極陽升,否極泰來。會養生的人都不會放過冬至,因為“氣始于冬至”。節氣轉換的點上人要尤其注意,更何況冬至是陰陽轉換的“點”。所以,在南方一些地方,一直延續了“冬至大過年”的老習俗,冬至是比“春節”還重要的節日,也是上古最早出現的節日。全家人要一起吃個“過冬”飯,祈禱平安。
女性過冬至要尤其注意
女屬陰,為涼性。因此,女性在冬季、尤其是冬至期間,要特別注意保暖、早睡、養血,不然就容易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不適癥狀。
【冬至第一湯方:當歸生姜羊肉湯】
天寒陰郁,宜養正氣,煮羊肉湯,下猛料。今天發這個羊肉湯,有小太陽的作用。體內有一輪小太陽,溫煦四肢,明潤氣色,這就是古人說的“正氣存焉”。
當歸生姜羊肉湯其實是《金匱要略》中著名的溫補名方,據說也是古代宮廷里冬日給皇室的滋補藥膳。
【當歸生姜羊肉湯】溫陽除寒、培植生命力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湯大補氣血,補血虛,除寒痛。其實這只是表象,它最大的功力是讓陰郁的身體溫暖起來,給你陽光和生活的信心。肝主木,溫補肝血肝陽,其實就是培植你的生命力(在春天升發的能力)。
冬至后一個月立春,立春后又開始了一年的生長收藏,如果立春后肝氣升達不起來,木氣不生,就像春天來了樹木卻不發芽,沒了這生命力,一年也就廢了。當歸生姜羊肉湯,溫補肝血肝陽,培植生命力,靜待春天來臨,帶來生命又一年的精彩。
▼喝當歸生姜羊肉湯的兩個時間1、從冬至開始,整個三九天。此時陰寒重,陽氣初生,需培植正氣。
2、還有就是夏天的三伏天。此時陽氣外泄,積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經以及各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
▼這個湯對凍瘡、手腳冰冷的人有奇效
天氣陰冷時,容易疲倦乏力、惡風怕冷、頭昏失眠、容易感冒、面色偏白等癥狀的人,也可以將當歸生姜羊肉湯作為冬至保養的第一湯方。
女性屬陰,怕冷的女生尤其要喝點。有濕氣的體質也不怕,因為生姜是非常強悍的祛濕菜。羊肉正氣湯,好吃有秘方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20克,生姜30克、蒜苗、香菜
【做法】1、羊肉切大塊,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盡可能地沖洗掉血水(浸泡也是為了除血水,這樣煮起來就比較省心,沒那么多血沫子)。然后燒開水汆燙一下,撈出。
2、生姜洗凈,不去皮,對切開,用刀背拍松。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加水煲足1-1.5小時,出鍋時加鹽調味。
3、蒜苗、香菜切碎,盛出來后撒到碗中,記住不要圖省事撒到鍋里,那樣蒜香味很快就消散了。蒜苗一定要有,它能讓羊湯的滋味升級到10分,吃的時候把當歸與生姜扔掉,吃肉喝湯。
當歸和羊肉是絕配,這個湯燉出來特別誘人,當歸燉蛋什么的會覺得味道寡淡,但燉羊肉就覺得它不是藥材,而是香料,當歸味去腥,比白蘿卜還給力,湯滾15分鐘后就變成了濃白色,一路飄香。
【我做了兩款羊肉蘸料,可以吃出手抓羊肉的感覺】
1、椒鹽蘸料:吃手抓沒椒鹽就像冬天沒有雪。
椒鹽自己做:花椒用小火慢慢的焙干;鹽也用小火焙,直至發黃(這樣炒過的鹽粒才不會嗆嗓子,口感才不澀); 把焙干的花椒、鹽倒入攪拌機中打碎。花椒、鹽的比例建議是 2:1。
2、蒜泥生抽蘸料:蒜泥+生抽+涼開水
兩種蘸料一起用,這個冬天就圓滿了嘿~
【有必要提醒一下:羊肉禁忌】
有皮膚病、過敏性哮喘以及某些腫瘤的人,不宜吃羊肉,因為羊肉屬于發物,有可能使舊病復發、或新病加重。此外,平時怕熱、多汗、臉上易長火痘,手足心熱的人,以及感冒,發熱、咽喉疼痛者,也不宜吃羊肉。
【冬至:愛上火的人怎么補?】
上面推薦的羊肉湯是溫補的,有些人虛不受補,吃了會上火。這種情況下就要暫停溫補了。
愛上火的人一般是有些陰虛,這種體質如果有貧血問題,先不能著急補,要先滋陰。滋陰有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大米粥油,醫書上說,大米煮出來的米油,滋陰之功勝熟地。
如果您感覺身體有上火的癥狀的同時,還伴有身體無力感和虛弱感,基本就是“虛火”的表現,“虛火”就是欠缺的意思,建議不再用降火藥,這樣會越降越虛。這時候就可以煮一碗溫熱的大米粥油喝。既潤澤五臟,又養胃氣。
另外,甘蔗、蓮藕、白蘿卜也都是很好的消火食物。
冬至的老習俗?
【九九消寒圖】
一天一筆寫完這9個字,春天就來了。
從冬至這一天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這個《九九消寒圖》來自清朝道光皇帝。“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字,每個字都是九畫,寫完共需九九八十一天。道光皇帝讓大臣們每天寫一筆,九個字寫完,春天也就到了。
【北方冬至】“冬至到,吃水餃”,不吃會凍掉耳朵噠!
【南方冬至】“冬至到,湯圓圓”,今天有這么多好吃的,我已經想好了:早上吃湯圓,中午當歸生姜羊肉湯,晚上吃餃子,嘿~
(文/本刊特約節氣專稿 花小要,轉載請注明出處)
【恒壽堂冬至節氣養生視頻】
叮叮當,叮叮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