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各論>>第二十六章 收澀藥>>第三節(jié) 固精縮尿止帶藥
以固精為主效,常用以治療腎虛精關(guān)不固的男子遺精、滑精的藥,稱為固經(jīng)藥( 又稱澀精藥); 以縮尿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腎虛不固,膀胱失約的遺尿、尿頻的藥物,稱縮尿藥;以止帶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脾虛不運,脾濕下注或腎虛下元不固的帶下增多的藥物,稱止帶藥。
本節(jié)藥物大多具有固精、縮尿、止帶三種功效中的兩種甚至三種,雖然具體藥物的幾種功效之間存在主次關(guān)系,但由于分別以固精、縮尿、止帶為主要功效的藥物數(shù)量不多,不便各自獨立成節(jié),故將以三種不同功效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合并為一節(jié)介紹。
本節(jié)藥物均具有固精的功效。
該功效主治因腎氣虛或腎陽虛精關(guān)不固所致的男子遺精、滑精。至于因濕熱擾動精室,或腎陰不足,相火妄動,以及心有妄想,相火妄動之遺精則非固精藥所宜。
部分藥物具有縮尿的功效。該功效主治因小兒發(fā)育不良,身體虛弱或成人病后體虛,腎氣不足或腎陽虛衰,膀胱約束無權(quán)所致的遺尿、尿頻。至于小兒因習慣不良,懶惰尿床者,非縮尿藥力所能及;濕熱淋證之尿頻則非縮尿藥所宜。
部分藥物具有止帶的 功效。該功效主治因脾虛不運,水谷之精微不能上輸,反聚而為濕,流注下焦傷及任脈所致帶下增多;及下元虧虛,帶脈失約,任脈不固,精液滑脫所致帶下增多。 至于生理性的白帶增多,無須止帶;濕毒穢濁之氣內(nèi)侵,損傷沖任所致的帶下增多,則非止帶藥所宜。本節(jié)藥物常分別兼有益腎、健脾、止瀉、止血等不同功效,還 可主治其他腎虛證、脾虛證、久瀉、久痢或出血證。
本類藥物的藥味以澀或酸為主。其中具補益作用者,可有甘味。藥性主要是溫或平。能澀精者可歸腎經(jīng);能縮 尿者可歸腎、膀胱經(jīng);能止帶者,可歸脾、腎經(jīng)。其中能澀腸止瀉者,還可歸大腸經(jīng);能補肝陰或能明目、止血者,還可歸肝經(jīng)(肝開竅于目,藏血);能養(yǎng)心安神 者,還可歸心經(jīng)。本類藥物在常用劑量內(nèi)均可視為無毒。
固精、縮尿、止帶都屬治標性作用,雖然部分藥物兼有益腎、健脾作用,有一定標本兼顧之效,但力量有限,故使用本類藥治療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帶下時,常需根據(jù)病情配伍補腎藥或補脾藥以標本兼顧。
這一節(jié)的藥物有三種不同的功效,固精縮尿止帶,一般的這一節(jié)的藥,至少有兩種或者其中三種功效都有。實際上這三種功效從廣義上來說,都是在固攝腎氣。
腎氣虛,腎氣不固,往往也導致精關(guān)不固而出現(xiàn)了遺精、滑精。膀胱失約了,就出現(xiàn)了尿頻、遺尿。帶脈不束,就出現(xiàn)了婦女的白帶過多。所以從廣義上來講,都可以說是固攝腎氣的,所以把這類的藥放在一起。這一類的藥的主治,比如說固精的藥,治療的是遺精、滑精。滑精是不知不覺的,男性出現(xiàn)了這種遺精,一般是虛證。但是遺精絕大多數(shù)不完全是虛證,所以這個常常出現(xiàn)一些誤解,尤其是在青年當中,男性青年當中,出現(xiàn)遺精是個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是不需要治療的,更不能用收澀的方法來治療。另外就是成年人出現(xiàn)遺精,有的是比如濕熱下注,濕熱擾動了精室,有的是因為神有所思而引起了精關(guān)不固,就是一般文獻上說的,這個神動于上而精遺于下,這就需要安定心神,也不一定用收澀的方法。所以絕大多數(shù)遺精,不是病態(tài),是屬于正常的。有的是屬于實證,這固精藥僅僅是用于虛證當中的。
縮尿主要是治療尿頻,尿頻也是小便比較清長,失掉了約束,這樣才是虛證,才是屬于滑脫不禁。而在濕熱淋證當中出現(xiàn)尿頻的癥狀,有的時候,一個小時都要排尿幾次,它有尿道的灼熱、淋漓刺痛,或者點滴難盡,那這是一種實證,那不能收澀的,越收澀濕熱越不能通過小便排出。
白帶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的分泌物,一般都有,但是有一定的量,而且沒有異味,顏色也比較正常。只有這個量很多,出現(xiàn)了異味的時候才叫帶下證,或者白帶過多證。白帶過多也是有虛有實的,實一般比如說濕熱下注,譬如說有陰道滴蟲這樣一些病都可能出現(xiàn),這一類的止帶的藥,也是不適合的,也只有用于虛證、腎氣不固而引起。
所以這一類的藥的主治,一定要分清虛實,只能用于虛證,不能用于實證,對于虛證,一定都要配伍補腎的藥。很多固精縮尿止帶的藥,本身就能夠補腎氣或者補腎陽,或者補腎精,它本身就是既能澀,又能補。補虛藥尤其是補陽藥當中這類的藥不少,這一節(jié)裡面也有不少這種情況,它既是補虛的,又是收澀的,對這一類的證候是最適合的。
=======================================
山茱萸
【出處】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肉。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亦產(chǎn)。秋末冬初采收。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燙,及時擠出果核。曬干或烘干用。
【性味歸經(jīng)】 甘、酸,微溫。歸腎、肝經(jīng)。本品甘酸溫潤,主入肝腎,既能益精,又可助陽,長于固澀下焦,為肝腎虧虛,下元不固之要藥。
【功效】 補腎氣,益腎精,固精,斂汗,縮尿,止血。
【應用】
1.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本品酸微溫質(zhì)潤,其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補益肝腎,既能益精,又可助陽,為平補陰陽之要藥。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者,常與熟地,山藥等配伍,如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 治命門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常與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腎氣丸(《金匱要略》);治腎陽虛陽痿者,多與鹿茸、補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補腎助陽。
2.遺精滑精,遺尿尿頻。本品既能補腎益精,又能固精縮尿。于補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為固精止遺之要藥。 治腎虛精關(guān)不固之遺精、滑精者,常與熟地、山藥等同用,如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腎氣丸(《金匱要略》);治腎虛膀胱失約之遺尿、尿頻者。常與覆盆子、金櫻子、沙苑子、桑螵蛸等藥同用。
3.崩漏,月經(jīng)過多。 本品入于下焦,能補肝腎、固沖任以止血。 治婦女肝腎虧損,沖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經(jīng)過多者,常與熟地黃、白芍藥、當歸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湯(《傅青主女科》);若脾氣虛弱,沖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與龍骨、黃芪、白術(shù)、五味子等同用,如固沖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4.大汗不止,體虛欲脫。 本品酸澀性溫,能收斂止汗,固澀滑脫,為防止元氣虛脫之要藥。治大汗欲脫或久病虛脫者,常與人參、附子、龍骨等同用,如來復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證,多與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急救固脫,20~60g。
【使用注意】 素有濕熱而致小便淋澀者,不宜應用。
【參考資料】
1.山茱萸果實含山茱萸甙(即馬鞭草甙)、莫諾甙、獐牙菜甙、馬錢子甙或番木鱉甙等甙類及熊果酸(烏蘇酸)、環(huán)烯醚萜類等甙元,還含山茱萸鞣質(zhì)、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維生素A樣物質(zhì)及揮發(fā)性成分等。山茱萸注射液能增強動物心肌收縮性,提高心臟效率,擴張外周血管,明顯增強心臟泵血功能,使血壓升高;山茱萸注射液有抗失血性休克作用;山茱萸注射液靜注,有迅速升高血壓的作用,對臨床搶救有肯定意義;山茱萸注射液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對緩解DIC(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形成有一定意義,有利于休克治療;山茱萸有胰島素樣作用,烏蘇酸是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山茱萸鞣酸能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阻止脂肪分解,也能抑制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促進脂肪分解的作用;對于因化學療法及放射療法 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有抗實驗性肝損害的作用;山茱萸能對抗組織胺、氯化鋇及乙酰膽堿所引起的腸管痙攣;沒食子酸有止血、止瀉作用;體外試驗有抑菌作用;體外試驗能殺死腹水癌細胞。
2.本品又名“棗皮”。
3.臨床研究:據(jù)臨床報道,以山茱萸為主,配五味子、烏梅、蒼術(shù)煎服。治療糖尿病1l0例,總有效率85.4%(山東中醫(yī)雜 志,1988,7,2:27)。五味子合劑(五味子、山茱萸肉等),治內(nèi)耳眩暈者,效良(陜西中醫(yī),1989,10,12:535)。干山茱萸碾末,每晚 睡前以陳醋調(diào)成糊丸,敷于雙足涌泉穴,治單純性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者,有效(新中醫(yī),1992,3:163)。
【功效鑒別】
山茱萸與吳茱萸均以茱萸命名,皆性溫,歸肝經(jīng),但二者科屬來源不同,功用相差很大: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植物山茱 萸的成熟果肉。本品酸澀微溫質(zhì)潤,其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能補腎益精,又能溫腎助陽;既能補陰,又能補陽,為補益肝腎之要藥。其又能收斂固澀,也常用治腎虛不固所致遺精、遺尿,肝腎虧損,沖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經(jīng)過多等。此外,本品亦可用治消渴證。
吳茱萸──為蕓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接近成熟的果實。本品辛散苦泄,性熱祛寒,既散肝經(jīng)之寒邪,又解肝氣之郁滯,功擅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為治寒滯肝脈諸痛證之要藥。并能燥濕,溫中止嘔,助陽止瀉。
因為它很酸,所以有的書上又給它有一個別名,叫作酸棗皮,或者有的稱為棗皮。但是稱為酸棗皮,和前面的酸棗仁沒有什么聯(lián)繫,不是同一種植物,只是名稱有相溷淆的地方。有的稱為棗皮,和大棗也沒有聯(lián)繫,也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它們的來源沒有什么近緣關(guān)係,更不是同一種植物。
山茱萸既是補虛藥,主要是補腎氣和補腎精的;又是收澀藥一個是在固澀腎氣,或者說固腎精,這是廣義的,包括遺精、遺尿,這類都可以使用。另外它還有斂汗和止血這方面的作用,所以它的收斂作用也是比較廣泛的。
山茱萸在臨床上,可以單獨地把它作為一個補腎的藥,如果沒有這個腎精不固、腎氣不固的這個遺精、滑精或者尿頻、遺尿,這樣一些滑脫不禁的證候,也完全可以用,就把它作為單純的補虛藥,最好的就是兩者兼有,它同時發(fā)揮補虛和收澀作用。
山茱萸在補腎陽的方和補腎陰的方當中,使用都非常普遍,比如說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補腎陰的,裡面有山茱萸和知母、黃柏這些滋陰降火的藥一起用于腎陰虛、陰虛火旺。
腎氣丸,它和附子、肉桂配伍在一起是治療腎陽虛的。張景岳的左歸丸、右歸丸,也是偏于溫陽或者偏于補陰,都可以使用,主要是用于它來補腎精。
腎精是腎陰、腎陽的物質(zhì)基礎(chǔ),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所以有的書說它既補腎陽又補腎陰,這個不準確,應該說它在補腎陽和補腎陰的方當中都普遍使用。因為它長于補腎精,又長于補精氣,為腎陰、腎陽提供物質(zhì)基礎(chǔ),應該從這樣來理解可能更準確一些。
另外山茱萸在斂汗和止血方面,用得不多。治虛汗主要用于陰虛的盜汗,配伍滋陰降火的藥。止血,也主要是用于崩漏,或者月經(jīng)過多,一般的出血證,這個山茱萸是用的比較少的,這都是它很次要的功用,主要它還是一個補腎藥和固澀腎氣的藥。
--------------------======================-----
覆盆子
【出處】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華東覆盆子 Rubus chingii Hu 的未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浙江、福建、湖北等地。于夏初果實由綠變綠黃時采收。入沸水中略浸,曬干用。
【性味歸經(jīng)】 甘、酸,微溫。歸腎、肝經(jīng)。覆盆子酸收甘補,既收斂固澀,又滋養(yǎng)肝腎,治腎虛精氣失固之遺精滑精、遺尿尿頻,有益腎固精縮尿之功。其微溫略兼助陽,滋肝能明目,也用治腎虛陽萎及肝腎不足之目暗不明。
【功效】 益腎養(yǎng)肝,縮尿,固精,明目。
【應用】
1.用于腎虛所致的遺尿、尿頻、遺精、滑精及腰痛陽萎不育等證。本品能益腎氣縮尿固精,補而能澀,但作用平和,多在復方中作輔助藥應用。常與菟絲子、五味子等益腎縮尿固精之品同用。
2.用于肝腎虧虛之目暗不明。本品又能益腎養(yǎng)肝明目,適用于肝腎虧虛之目暗不明,常與枸杞子、菊花等養(yǎng)肝腎明目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見本章概述。
【參考資料】
本品含枸櫞酸、蘋果酸等有機酸,糖類及少量維生素C。覆盆子似有雌激素樣作用。
【古籍摘要】
1.《名醫(yī)別錄》:“益氣輕身,令發(fā)不白”。
2.《本草備要》:“益腎臟而固精,補肝虛而明目,起陽痿,縮小便”。
3.《本草正義》:“覆盆,為滋養(yǎng)真陰之藥,味帶微酸,能收攝耗散之陰氣而生津液,故寇宗奭謂益腎縮小便,服之當覆其溺器,語雖附會,尚為有理”。
【功效鑒別】
桑螵蛸與覆盆子皆味甘,歸肝腎經(jīng),均能補腎助陽,固精縮尿,都可用治腎虛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遺尿、尿頻,以及腎虛陽痿等證。二者常相須為用。不同之處在于:
桑螵蛸──甘咸性平,尤宜于遺尿尿頻,兼治白帶過多。本品入丸散效優(yōu)。
覆盆子──則甘酸微溫,并能益肝腎明目,也可用治肝腎不足的目暗不明。
覆盆子補腎,又能夠固澀腎氣的,可以治療這個遺精、滑精,和遺尿、尿頻。李時珍的說法,它的形狀,這個果實象一個小的盆,翻過來那種形狀,因為它有一個凹陷的那個長果柄的地方,凹陷往裡面,象一個小盆狀,當然都有自己的道理。這個藥作用一般,因為它不能太成熟,太成熟沒有辦法乾燥,就很容易就霉變、腐爛了,所以一般是沒有成熟的,它作用就比較差一些,這個在藥材裡面作用都相當緩和,它既是補虛的藥,又是一個收澀藥。
===============================================
桑螵蛸
【出處】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 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 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或巨斧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 的卵鞘。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深秋至次春采收。置沸水浸殺其卵,或蒸透,曬干用。
【性味歸經(jīng)】 甘、澀,平。歸腎經(jīng)。桑螵蛸甘咸性平,既補益又收澀,為補腎助陽、固精縮尿之良藥。凡腎虛陽衰、精氣失固所致的遺精滑精、遺尿尿頻、陽萎不育,皆可選用,尤宜遺尿尿頻。
【功效】 補腎陽,縮尿,固精。
【應用】
1.用于腎虛不固的遺尿、尿頻、遺精、滑精。本品補助腎陽作用平和,特點在于補而能澀,固攝方面以縮尿見長。適用于腎虛不能固攝之遺尿、尿頻,遺精、滑精,可單用,或與益腎縮尿固精之品配伍。如《圣惠方》桑螵蛸散以之與補骨脂、菟絲子等品同用。
2.用于腎虛陽萎。本品用于腎虛陽萎有一定助陽起萎之效。其補腎助陽之力有限,在補腎壯陽的復方中多居輔助地位。宜與鹿茸、人參等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本品助陽固澀,故陰虛多火,膀胱有熱而小便頻數(shù)者忌用。
【參考資料】
本品含蛋白質(zhì)、脂肪、粗纖維、鐵、鈣及胡蘿卜素類色素。試驗證明,桑螵蛸具有輕微抗利尿及斂汗作用。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 含蛋白質(zhì)、脂肪、粗纖維,并有鐵、鈣、及胡蘿卜素樣的色素。另外,團螵蛸外層與內(nèi)層均含有17種氨基酸,7種磷脂成分。
2.藥理作用: 經(jīng)藥理試驗證明,本藥具有輕微抗利尿及斂汗作用,其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另有報道,本藥還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降低血糖、血脂及抑制癌癥作用。
3. 臨床研究:據(jù)臨床報道,芙桑膏(桑螵蛸、芙蓉花共研末,香油調(diào)勻)外涂治療帶狀皰疹,一般1—2天可愈(山東中醫(yī)雜志,1984,6;45)。取桑螵蛸炒 炭存性,研成細末,糖水送服(中藥通報,1986,7:60);或用桑螵蛸配益智仁、黃芪、山藥,按15:15:10:10比例,共烘干研末,沖服或吞服 (黑龍江中醫(yī)藥,1990,(1):23);治小兒遺尿證均獲良效。
【古籍摘要】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2.《名醫(yī)別錄》:“療男子虛損,五臟氣微,夢寐失精,遺溺。”
3.《本經(jīng)逢原》:“肝腎命門藥也,功專收澀,故男子虛損,腎衰陽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方多用之。”
【功效鑒別】
桑螵蛸與海螵蛸皆以螵蛸命名,同歸肝腎經(jīng),均能固精縮尿止帶,都可用治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等證。但二者來源不同,功用有別:
桑螵蛸──本品甘咸性平,又能補腎助陽,用于腎虛陽衰所致的上述病證,尤宜于遺尿尿頻。也可用治腎虛陽痿。
海螵蛸(又名烏賊骨)──本品咸澀性微溫,固澀之力較強,多用于遺精帶下;又能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也可用治崩漏下血,吐血,便血及外傷出血;胃痛吐酸;外用治濕瘡,濕疹,潰瘍多膿、久不愈合者。
螳螂的蟲卵,就叫桑螵蛸。采下來以后馬上就要蒸,蒸的目的,一個就是把蟲卵殺死,不殺死,很快就孵化,孵化了以后,它的作用就失掉了,就不明顯了。另外,不蒸的卵鞘,前人用了的時候,認為有滑腸的這樣一個不良的反應,蒸了以后它不會滑腸。所以一般都是採收了以后,馬上就把它蒸一下,主要就是把它裡面的蟲卵殺死,不讓它孵化,而且避免產(chǎn)生滑腸。
桑螵蛸是一個典型的補陽藥,它可以用于陽痿或者其它的腎陽虛的一些病證,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和前面學過的補骨脂、淫羊藿這一類的補陽藥,在補陽方面,它是大同小異的,配伍應用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這個桑螵蛸,又是一個收澀藥,這收澀藥主要就是收澀腎氣,固精縮尿。在固精縮尿這兩者之間,它最佳的是縮尿,就是腎氣不固,膀胱失于約束,夜尿頻多,這是它的最佳的主治。
在古方裡面,比如說桑螵蛸散,主要就是治療夜尿頻多這種證候。這個藥在民間,有一個不是很文雅的名稱,但是突出了它的特長,有的地方在民間,全國很大范圍,把它叫作來尿狗、流尿狗,就是說好像一些小孩夜尿,腎氣不固的時候,用了這個藥以后,就不會遺尿。它主要在這方面是它的優(yōu)勢。狗就是動物,一般稱兒童為小狗,晚上在流尿,其實就減少它的夜尿,實際上就是縮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