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課我們用八步法分析了白虎加人參湯在《金匱要略》治療消渴病渴欲飲水、口干舌燥的原文,今天我們用八步法分析白虎加人參湯的臨床應用,也就是從四個層次、一個關鍵分析該方的現代臨床應用。
白虎加人參湯出《金匱要略》消渴篇第12條,主治氣陰兩虛、肺胃熱盛引起的“渴欲飲水、口干舌燥”的消渴病。其中、渴欲飲水是人參證,口干舌燥是石膏證,人參益氣養陰,石膏清熱止渴,知母助人參養陰、助石膏清熱,粳米和胃、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清熱瀉火、補益氣陰,為攻補兼施之劑。現代臨床中該方用于治療糖尿病以及發熱為主癥的疾病、皮膚病、脾胃疾病及心系疾病等。
一,白虎加人參湯的第一層應用,即該方治療糖尿病的現代應用
《金匱要略》消渴病相當于現在的糖尿病、尿崩癥等。由于糖尿病為多發病、常見病,我們選擇糖尿病來分析白虎加人參湯的臨床應用。《金匱要略》消渴病是以口渴、飲水不能解為主癥的疾病,病機為脾腎氣虛與肺胃熱盛導致小便利數而損耗津液,當然邪熱也可以直接損耗津液。發病特點為因虛致實,可以由脾氣虛損啟動整個病理變化的過程,即:脾氣虛損-升清不足而小便多-小便多損傷津液-水液損傷引起肺胃熱盛-肺胃熱盛則迫使津液下泄而使小便更多-久病及腎、陰陽兩虛-火不生土加重脾氣虛的程度。整個病機是一個惡性循環。又脾腎兩虛,津液、血液運行不利而形成痰濁、瘀血。
《金匱要略》消渴病,也就是糖尿病這個病機。以《內經》對水液代謝的論述為基礎。《素問·經脈別論篇》 云:“飲入于胃 ,游溢精氣 ,上輸于脾。脾氣散精 ,上歸于肺 ,通調入道 ,下輸膀胱。水精四布 ,五經并行 ,合于四時五臟陰陽 ,揆度以為常也。”結合后世對臟腑功能的理解,將腎的蒸騰作用加到這個過程中,人體中水液輸布的過程為:
一,飲入于胃,胃主降濁,將大部分水液輸入于脾,少部分順腸而下。
二,脾主升清,可將胃中津液上疏于肺,此即脾為胃行其津液。
三,肺主宣發肅降,可將津液向上、向外宣發、形成汗液,也可以將津液降至膀胱形成尿液。
四,“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既能夠貯藏津液,又能將津液氣化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五,腎主封藏,腎陽同時也有向上蒸騰津液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津液的向上輸布主要依賴脾的升清、腎的蒸騰與肺的宣發作用,津液的向下向內的輸布,主要依靠于肺的肅降與胃的降濁的作用。
有了這個水液運行機制,就可以理解消渴篇原文第2條講的消渴形成的機制,第二條講的:“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谷而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這一條表明,消渴的形成首先有營衛不足的虛勞,而營衛之氣生于中焦,營衛不足也就是脾氣不足;脾氣不足,津液上升不足會引起小便數,小便數損傷津液會導致胃氣有余、胃中有熱。
于是就有了第二條所講的,“趺陽脈浮而數”;而胃中有熱直接損耗津液,導致消谷飲食和大便堅硬,所以原文說“浮即為氣,數即為消谷而大堅;胃氣有余,迫使津液下泄太過,也會引起小便數,即原文所說的“氣盛則溲數”;小便數可以加重津液損傷、導致大便更堅硬;所以原文講:“溲數即堅”。而“堅數相搏,即為消渴”的意思是指,導致消渴的意思有兩個,一個是胃中有熱,邪熱直接的損傷,另一個是胃熱迫津下陷導致小便頻數的間接的損傷。
簡單講,消渴篇第二條提示的消渴病的病機為脾氣虛損引起的胃熱對津液的損傷。胃中有熱,肺中也會有熱;脾氣不足,久則腎氣亦不足。所以從水液升降機制分析,消渴病或者糖尿病的病機就有脾腎虧虛、升水不足和肺胃熱盛、降水太過兩個病機方向,這兩個病機方向是由脾氣虛引起。《金匱要略》該病的三個方證都可以用這個病機分析。
一,白虎加人參湯證是肺胃之熱使降水太過而脾氣不足、又使升水不足引起小便頻數而導致消渴,故用白虎湯清肺胃之熱、人參益氣養陰。
二,文蛤散證,該證為渴飲水不止之消渴證,病屬肺胃有熱而渴者,治療用文蛤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
三,腎氣丸證,該證中腎陽虛不能蒸騰津液于上,所以出現口渴,不能固攝津液于下,所以會出現小便反多,又不能運化津液,所以會有津液停留而形成的痰飲,三者相合就會出現“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一飲一斗”的情況,治療用腎氣丸。其中,桂枝附子溫陽、溫助腎陽,幫助腎陽蒸騰運化、固攝津液,山茱萸、山藥、生地等“三補”滋陰益氣,茯苓、澤瀉、丹皮利水逐瘀。
消渴病也就是糖尿病,這個由脾氣虛引發的脾腎升水不足、肺胃熱盛降水太過的病機,也可以解釋古今糖尿病的病機與治法的差異。古代糖尿病和現代糖尿病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古代,尤其是宋以后,以燥熱傷陰與腎虛為病機,將消渴分為三消,是因為古代不能像現代靠測血糖便可診斷,等到“三多一少”明顯了才做出診斷,此時,大多數已是糖尿病中晚期,病機以肺胃燥熱傷陰以及腎虛為主,體質多為氣陰兩虛、羸瘦的人參體質。
現代糖尿病可以通過血糖的測定進行早期的診斷,疾病還處在以脾虛為主,或脾虛引發痰濁、血瘀化熱的時期,無明顯的“三多一少”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診斷。患者多為肥胖的黃芪體質,兼痰瘀時可見苔膩、舌質有瘀斑。沈紹功教授在1970年、1980年間做的流行病學調查,糖尿病以脾虛、氣陰兩虛為主,并創補氣陰為主的“三黃甘露飲”進行治療,仝小林教授近年來的統計顯示,糖尿病以過食肥甘、中滿內熱而產生的痰濕濁熱瘀為主。
糖尿病脾氣升水不足與肺胃降水太過這兩個病機方向,在白虎加人參湯證中都有反映。故而,無論陰虛燥熱還是脾虛痰濕阻閉,糖尿病以口渴為主癥時,都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合入相關方劑中進行治療。如沈紹功教授用此方治療2型糖尿病以口渴為主癥者。其中,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用生薏米10克代替粳米;不用黨參,因為黨參可以升高血糖,用太子參30克,或西洋參5-10克來替代;甘草不用。
沈老用此方,在舌紅苔薄黃不膩、脾虛為主時合入沈老經驗方“三黃甘露飲”和玉鎖丹;舌紅苔黃膩、腰膝酸軟,肺胃熱盛而腎虛,合入玉女煎、三黃瀉心湯。沈老的“三黃甘露飲”:生黃芪15g,生地黃10g,黃精10g,知母10g,生薏米10g,葛根10g,生杜仲10g,桑寄生各10g,丹參30g。
其中,生黃芪、生地黃、黃精益氣養陰,又可氣陰互生;知母清熱滋陰,又可返左黃芪、防止黃芪壅遏化熱,又知母滑腸,所以用生薏米降濁、葛根升清反佐,這兩個藥物既有升清又有治消渴的作用;生杜仲、桑寄生溫腎而補火生土,丹參可以活血、養血。
玉鎖丹的組成是:五倍子10g,茯苓10g,生龍骨30g。
總之,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糖尿病,主癥為口渴,病機為燥熱傷陰、耗氣,既可以用于肺胃熱盛為主、典型“三多一少”的羸瘦的人參體質,也可以用于合并于脾虛于痰瘀互結的肥胖的黃芪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