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晨,號猿公,江蘇沛縣人,當代著名畫家,其山水、人物、花鳥皆楷模,尤以丹青猿猴著稱畫壇。被譽為畫壇“神州圣猴”、“猴仙”、“東方猴王”。著名畫家、天津大學教授王學仲欣賞他新出版的大型畫集《徐培晨猿猴作品集》后,揮筆題字“當代易元吉”。培晨的畫作受到專家、收藏家乃至平民百姓的喜愛,不只是他的繪畫藝術水準高,更因為他的繪畫就是畫給大眾的藝術,這也是他對繪畫的理解與追求。
徐培晨 | 猴 | 上海畫廊正在展出
徐培晨 喜從天降 鏡心 設色紙本
在最初的繪畫學習中,他中西繪畫的基礎打得都很扎實,而中國畫的成績更為突出,他在山水、花鳥、人物各個方面都有讓大家贊許的作品出現。著名評論家孫克曾這樣談徐培晨的繪畫:“多年辛苦錘煉,畫家的技藝基礎是扎實的,技法能力的多樣即是見證。徐培晨畫猴相當放松,用水墨寫意手法,不經意即得其各種形貌狀態,而于關鍵部位,如頭面表情,眼神所向,手足部位十分嚴謹不茍,由此可見畫家功力修養。我看其畫集知其技法全面,既有意筆也有工筆,有簡有繁,有松有緊,大約是日日縱筆已到收放自如、揮灑如意之境,是為難得。”
猴子難畫,這是畫家都知道的,所以歷代大家眾多,但其中畫猴子的很少。易元吉之后有南宋法常、元代顏輝、清代沈銼、近現代高其峰、劉奎齡、劉繼鹵及張大千等畫家,他們都創作過以猿猴為題材的作品。
相比前輩大家,徐培晨雖也以工細筆法繪過猿猴形象,但他最終選擇了較為寫意的一路風格。夏碩琦認為:“徐培晨專一猿猴題材,他不辭辛苦深入自然觀察、表現那么多種類猴子,這是宋人易元吉做不到的。”有句話“畫人難畫手,畫動物難畫狗”,主要是說最常見的景物最難畫,其實猴子比狗更難畫,因為猴子的動態更為靈活多變,基本功不扎實,觀察不仔細,是無法在畫面上表現猴子的千姿百態的動態的,更別說再傳達出猴子的聰明伶俐的精神氣質了。
徐培晨通過長期觀察、寫生,使他作品中的猿猴形象極為生動、活潑、率真、打動人心。
徐培晨在最初畫猿猴的時候,為了追求猴子的形象生動、傳神,他長期去動物園進行觀察,并去名山大川寫生,如連云港花果山、黃山、峨眉山等。如果說他的寫生步履遍布大江南北、黃河兩岸絕不是夸張,在他數十年的繪畫生涯中,他外出寫生走過的地方已經難以計數。
通過長期的觀察,讓他非常熟悉猿猴的生活習性,至于對猿猴的舉止動態更是了然于胸。長期下來,他對猴子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覺得從生命的意義上來說,猿猴和人沒多大區別,這使得他獲得其他畫家不能深刻體悟的感受,因此,他畫出的猴子具有真心真意真情真趣,不但畫出了猿猴的外形態,也畫出了猿猴的內心世界。
邵大箴先生說:“當今畫壇,徐培晨可以稱得上是畫猴大家,他筆下的猴子,千姿百態,神情各異,妙趣橫生,畫風靈動灑脫,融匯中西畫法,縱情揮灑的筆墨與恣肆澎湃的激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得益于他積淀數十載之功,不斷地去觀察研究和體驗猿猴的生活”
徐培晨畫猴富有拓展性,其一是拓展了猿猴畫的精神內涵,繼承發揚了注重寫生和寄興寫意的傳統,并融入現代人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新感悟和新思考,創造了猿猴世界的無限風情,令人耳目一新。他所創造的猿猴世界具有原生態意趣,他把猴子與山水花木融為一體的清平世界,他筆下猴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畫猴即畫人。
其二是拓展了猿猴畫的藝術語言。徐培晨積累素養豐厚,畫猴之法由工而小寫意,再至大寫意,二者兼長,他的大寫意包含了客體形神的‘傳寫性’,主體精神的‘傾瀉性’和筆墨形式的‘書寫性’,他的大寫意加強了他情感的宣泄和筆墨語言的精純。他筆下的某些大寫意之作具有‘不求形似求生韻’、以‘草書飛動似之’和‘草而能工,工而入逸’,達到奔放灑脫,揮寫出猿猴的形神特質。由于他掌握了山水、花鳥和人物畫的表現技法,這使他的猴畫藝術境界變化多端,他是一位在繪畫領域全面多能且專一的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