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娜 ,山東諸城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師從于國畫名家張立辰先生、吉瑞森教授。
2014年作品《青春的火焰》入選2014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展。
2013年作品《雨林紅韻》入選首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4年作品《勐侖早市一角》入選全國第四屆全國中國畫線描藝術展。
2014年作品《國富民豐盛世春》入選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
2014年作品《塵世》入選“金陵文脈”201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4年作品《金色暢想》入選翰墨齊魯.首屆全國花鳥畫作品展。
2014年作品《蘭之夢》入選第八屆民族百花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作品《勐侖早市一角》之二入選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線描作品被人民大會堂錄用,并制作為浮雕。作品鑲嵌于大會堂新聞廳。
流行畫風面前,她沒有大、滿、做、粗、躁、俗;而是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細心和溫潤,把一朵朵花草喚醒過來,任鳥而飛過,雞鴨跑過。張立娜就是它們的主人,她用她的筆墨描繪著淡泊名利、心閑氣定。她似乎遵從了以小、簡、寫為常規,以精、靜、嫻、雅為基本追求。把自己的淘氣、任性都傾注到墨水中,讓自己的筆在宣紙上任情揮灑,從舒緩開始,慢慢攀升,直到高潮,心靈最美的愉悅。張立娜的畫以筆法為主,筆筆是書寫,溫婉但不剛猛,像音樂流淌在內心的隱秘之處,作為甘泉來滋潤。
中國畫的意境往往伴隨著詩意,這種詩意承載于由畫家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轉化成藝術作品后所傳達出來的美感中,或濃郁,或散淡,或靜氣,或清雅。正如蘇軾以禪論詩,求空、靜、淡,說“靜故納群動,空故納萬境”,“納群動”的“靜”,“納萬境”的“空”才是有味的。蘇氏論書名句“剛勁含婀娜”,也包涵著這層意思。平中有奇、疏中有密、剛健中含嫵媚,有限中含無限,就是有厚度、悠遠雋永的意味。張立娜以其輕盈的姿態,宛若思想的腳尖在具象的畫面上舞蹈,這是她自己的作品,一直一生的志趣和生活狀態。
花鳥畫的題材選擇與形式探求,始終是重要的問題,但在當下,對自然生意、情志寄托和趣味格調追求的薄弱,似乎更值得關注。所謂“畫中有詩”、情景交融的境界,這是文人畫審美取向的標準,一直對后世水墨畫影響極深。宗白華先生說,詩意的境界要“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技藝的層面,而要上升到表現思想情感的境界。“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一方面張立娜把畫作的含蘊深刻,意象悠遠,令人遐思充分表達出來,讓詩文直接流淌在畫幅上,寄情于畫,點醒作品的主題、意境,記錄作者的感受,畫中不單單是物象的客觀再現,而是畫家主觀感情的揮寫。另一方面,她逐漸向畫上題詩,以書入畫,闡述畫意,抒發情感,畫龍點睛,使詩情增添畫意,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進 一步增強繪畫用筆用線的表現力,正所謂筆精墨妙之極。歷來獲得大成功的藝術家,都是以自己的方式進行修煉,將兩者融為一體的。張立娜在首都師范大學師從吉瑞森,在不斷寫生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畫家,她正面臨著如何凝聚、升華的問題和情境,而她以早早踏出了腳步。祝愿她創作出更好的佳作來。
(任懷強,著名書畫評論人、策展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