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藍瑛 青山紅樹圖 扇頁 金箋設色 17.3cm×49.5cm
藍瑛《青巖紅樹圖》賞讀
作者:談晟廣
藍瑛(1585-1664/1666),字田叔,號東郭老農、東皋蜨叟、蝶叟、西湖外史、吳山農、山叟、萬篆阿主者、西湖研民等,晚號石頭陀,所居榜額曰“城曲茂堂”,錢塘人。明末清初的畫壇,以蘇州為中心的“吳派”和以上海松江為中心的“松江派”大行其道,藍瑛善畫山水、花鳥和人物,尤其是他的山水畫,他能夠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代表一地畫壇風格的一時之選,是十分難得的,他也引領了其他浙江畫家(如陳洪綬)的時代風格,畫史以“武林派”宗主稱之。
藍瑛“少穎異,八歲嘗從人廳事,蘸灰畫地,作山川云物,林麓峰戀,咫尺有萬里之勢。及治經生家言,指河圖洛書曰 : 古人未有書先有圖,圖何必不名家。遂留意繪事……”(雍正《浙江通志》)藍瑛之畫,“以黃子久入門而惺悟焉”,也就是說,他的繪畫是從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入門的,然而身在杭州,卻苦于見不到黃的真跡。于是,萬歷三十五年(1607),20 余歲的藍瑛來到當時的畫壇中心之一松江,拜訪求教于孫克弘、董其昌等名家。藍瑛曾畫一幅《朱竹圖》,就題曰:“丁未夏日畫于東皋雪堂,呈上雪居老先生教正。”(龐元濟《虛齋名畫錄》)孫克弘,家富收藏,“休致于家,勾結園亭,搜覓古玩,而于書畫尤最;博覽既多,收藏亦妙,豪放結諾,有晉人風”,這讓藍瑛有機會飽覽古代諸家名作,并從中汲取營養,從而為日后形成自己的風格打下堅實的基礎,“自晉唐兩宋,無不精妙,臨仿元人諸家,悉可亂真”。藍瑛不僅師法古人,還飽游飫看,曾經遠游閩、粵、荊、襄、燕、秦、晉、洛等地中年。以后的藍瑛,最終“自立門庭,分別宋元家數,某人皴染法脈,某人蹊徑勾點,毫不差謬,迄今后學,咸沾其惠”。(以上引文均見《圖繪寶鑒續纂》卷二)
藍瑛 青巖紅樹圖 明代 立軸 紙本設色 190厘米×81厘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藍瑛山水畫,主要有以淺絳為主的水墨山水和以青綠為主的設色山水兩種風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青巖紅樹圖》,落款“東郭老農藍瑛畫于梅花飛雪軒”,可知是其晚年力作。晚明文人張岱曾評:“黃大癡九十而貌如童顏,米友仁八十而神明不衰,謂其以畫中煙云供養也。藍田叔年至望八,其畫枯木竹石,筆力愈老愈健,蓋得力于服食煙云者,亦應不少。”(《跋藍田叔枯木竹石》)的確,這張藍瑛的晚年杰作,筆法跳躍生動,筆力正是“愈老愈健”,當托胎于黃公望,又雜糅諸家。恰如其自題山水畫所曰:“繪學必須從古人筆墨留意一番,始可言畫家也。董、巨一門,則皴為麻皮、褪素,后學咸于其門為弟子。荊、關皴以劈斧、括鐵,所師則鮮矣。董、巨尚以筆墨韻動,渲染遠近,是后開元人生面,無涯妙道。于荊、關筆勁,點畫一成,不能加以增減。后學未能多見其真跡,焉可尊師范日夕之參也。余所畫數家,因石老遠寄,不能辭,草草擬法前輩,董、巨、荊、關如生,或許培桃李中一柯耳。”(俞劍華《畫論類編》第四編《山水》)是圖設色,以淺絳法,先以墨筆勾皴,再施以墨赭、淡花青,以成所謂“青巖”;樹色施以淡淡的紅赭色,以成所謂“紅樹”,青、紅二色相映,畫面底部,置一草閣,內有二人閑坐交談,構成了一幅淡然和諧的畫面。這種青、紅對比的畫面,是藍瑛山水畫的一大特色,不僅體現在這種淺絳法,在他的青綠法中也很常見,如《仿張僧繇山水圖》、《白云紅樹圖》等,運用更濃重的雙色對比,表現古樸的山水風貌。《白云紅樹》圖上,藍瑛題款曰:“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和畫于聽鶴軒。西湖外民藍瑛。”這種所謂的“張僧繇法”,即以大青綠設色畫山水,實際是明代畫家對中古時代畫風的一種想象。藍瑛自成一格的淺絳法青紅對比的山水,可能正是托胎于這種對古法青綠的追求,體現了他并未拘泥于黃公望法山水的創新精神。
藍瑛 仿張僧繇山水圖 絹本設色 177厘米×91厘米 無錫博物院藏
藍瑛在世時,聲名頗大,然而后來卻被歸入浙派殿軍,這是一種負面的評價。清張庚(1685-1760)在《浦山論畫》中寫道:“畫分南北始于唐世,然未有以地別為派者,至明季方有浙派之目,是派也,始于戴進,成于藍瑛。”并說:“金陵之派有二,一類浙,一類松江……”這里所說的“浙”就是以藍瑛為首的“武林畫派”。然而,張庚又在《國朝畫征錄》中認為藍瑛一派的畫“識者不貴”,應該“抹倒”。清沈宗騫(1736-1820)在其《芥舟學畫編》卷二雖然將藍瑛定為“武林派”之首,卻又將其歸入“邪派”、“狐禪”之列。這是十分不公平的。
藍瑛 白云紅樹圖 絹本設色 189.4厘米×4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事實上,晚年基本上在故鄉杭州居住的藍瑛,以賣畫授徒為業,影響頗大。《明畫錄》記載:“傳其法者甚眾,陳璇、王奐、馮湜、顧星、洪都皆其選也。”另據《無聲詩史》、《明畫錄》等記載,明末到清初,見于畫史記載的一大批畫家如陳洪綬、劉度、藍孟、藍深、藍濤、藍洄、蘇宜、周世沛、禹之鼎、吳球等人,亦都出自其門下。謝稚柳在《鑒余雜稿》中則認為:“清初揚州的李寅、王云、顏嶧,甚至袁江,金陵八家中的龔賢、樊圻、吳宏、高岑、鄒喆等人也受到藍瑛畫風的影響。”(來源: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