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誰廢了中國文物專家——揭秘古玩市場黑幕
誰廢了中國文物專家——揭秘古玩市場黑幕

來源:天天新報

  一個農(nóng)民仿制的“北魏陶俑”被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競相收購,新爐泥胎成“國寶”。一位文物泰斗捐“越王劍”遭拒收,留下絕筆泣血丹青;更有黑發(fā)人為捐國寶成白發(fā)人,民間藏家一砸千金為正名……“假作真時真亦假”——百年前曹老夫子一言竟成為21世紀(jì)中國文物現(xiàn)狀之寫真。



  假作真時,“北魏陶俑”騙過專家

  1994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天,北京潘家園舊貨交易市場,淘寶者們?yōu)g覽著地攤上的賣品。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中年男人,他是這里的常客,有些知道他身份的藏家,跟在他身后買一些他看好沒掏錢買的老物件。

  忽然,那位中年男人的眼神在一件斑斑駁駁的陶俑上滯留——那只陶俑是一位戴著文官帽子的騎馬人,服飾古樸,周身布滿土銹,還留存一些未完全剝落的朱砂紅彩。

  “您這件兒陶俑多少錢?”他問。

  “2000塊錢!”

  “殘品你還要價這么高?”

  “這還有個沒殘的,5000塊錢您拿走得了!”賣主壓低聲音說:“您沒見上個月報紙登了,俺河南一座北魏大墓叫人給挖了?”

  “你挖的?”

  “借俺兩個膽打死也不敢!這都是在別人那里買過來的。”

  第二天,中年男人將在潘家園買得的騎馬俑帶到了自己的工作單位——國家博物館。陶俑剛擺上桌面,就引起同行專家們的注意,大家一致認定:這是一件北魏時期的珍貴文物。這些出土陶俑可能是前不久在河南被盜掘的北魏大墓里的陪葬品。

  眾所周知,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陶俑,不僅真實傳遞了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社會生活的豐富信息,同時也為我們研究古代先民審美情趣和習(xí)俗的變遷,提供了第一手直觀資料。為了不讓這些珍貴文物損毀散失,專家們建議向國家申請專項撥款,及時收購。

  在專家們的呼吁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出乎尋常地很快做出反應(yīng),撥出???,派出專家,搶救性收購古玩市場上出現(xiàn)的北魏陶俑。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呂濟民老人回憶說:“(北魏陶俑)歷史博物館買了三次,故宮買了兩次。中國歷史博物館花了八十萬,故宮呢,花了十萬吧。”

  以往,我國大大小小的文博單位基本上不在地攤上收購文物,就算是平日里正常購買,在經(jīng)費上也是慎之又慎、緊之又緊。

  短短幾個月時間,文物工作者們從古玩市場和各種渠道收購了數(shù)百件北魏陶俑。

  接下來,奇怪的事兒出現(xiàn)了:一向見風(fēng)漲價的文物市場,這一次卻表現(xiàn)出波瀾不驚的姿態(tài),北魏陶俑越賣越多,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大有收不完、買不盡的架勢。于是,有人提議重新對這批北魏陶俑做一次集體鑒定。

  關(guān)于北魏陶俑的集體鑒定,專家們出現(xiàn)了分歧,有人說真、有人說假。國家文物局決定暫時停止收購,并聯(lián)合河南省文物部門,請警方給予配合,對此事進行徹查。

  調(diào)查結(jié)果出乎意料:最近所有涌進北京古玩交易市場的北魏陶俑,都出自洛陽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家。

  據(jù)當(dāng)?shù)毓踩藛T講,他們跟高水旺打交道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頭一年,海關(guān)查獲了一批運往境外的“唐三彩”馬與樂俑,經(jīng)過專家鑒定和儀器測試,都一致證明是到代(十六國時期鮮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權(quán))的文物。根據(jù)貨主的交代,公安人員抓到了賣主,要按倒賣國家一級文物定罪。于是,賣主顧不上錢了,大叫冤枉,說這批唐三彩是高仿品,全都出自鄉(xiāng)黨高水旺之手。

  進了公安局,高水旺反復(fù)解釋說那幾件唐三彩是自己燒造的高仿品。公安人員請了有關(guān)專家來到高水旺家,全傻眼了——像這樣的“唐三彩”,堆滿了高家后院。而且,他還當(dāng)場給專家們做了各道工序的演示。

  結(jié)果正如當(dāng)?shù)毓踩藛T所料,北京來的專家到高水旺家后,只不過重演了一次“唐三彩”事件。他們突擊收購的那種“北魏陶俑”,在高家還有數(shù)百件,有的已經(jīng)做過舊,有的未及做舊,有的還在小窯口旁等待過火。這種局面讓專家們感到尷尬,提留了兩件成品陶俑走人。

  回到北京后,專家們把高水旺燒制的陶俑送上儀器進行檢測,結(jié)果是屬于“高仿品”??墒牵瑸槭裁茨切﹤€唐三彩作檢測就能順利通過呢?高水旺說這他就不明白了,但東西千真萬確就是他做的。為了證實他說的是真話,高水旺還拿出了一份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的“民間工藝美術(shù)家”榮譽證書。

  最終,還是有個賣主揶揄說:“蒙專家太容易了,無非就是掌握好胎、釉、型、工、舊這幾個方面的訣竅,做得和故宮里面的一模一樣,他們就認。過檢測關(guān)也不難,讓唐三彩和陶俑坐坐飛機就行了。”

  的確如此,那些農(nóng)民帶著這些高仿品在機場登機時必須經(jīng)過X線檢查,而實驗證明,經(jīng)過X線照射的陶瓷,每一秒鐘會將釉面老化程度提早200年左右。這一來二往的,一件新仿品便變成了通過儀器檢測的“文物”了。
  農(nóng)民家后院驚現(xiàn)“青銅鑄造廠”

  2006年夏天,深圳機場。一位過境港客被海關(guān)檢查人員請進了辦公室,原因是這位旅客托運的行李中藏有國家一級文物——兩只帶銘文的商代青銅鼎。港客慌忙聲稱這兩只青銅鼎是自己在文物市場購買的工藝品,并非文物。

  三個小時后,那位港客被告知:經(jīng)有關(guān)文物專家核定,他所攜帶的兩件帶銘文青銅鼎均系商代舊器,屬國家一級文物。經(jīng)初步審訊,港客供述了實情,這兩件青銅器,是他通過北京一位文物掮客幫忙購買的。

  兩天后,北京的那位文物掮客被捉拿歸案。此人招供了另一位河南籍的同伙,說是那人盜墓所得。很快,那個河南人也落網(wǎng)了。他說那青銅鼎是同村的“鐵拐李”仿造。

  北京掮客說:“不對,我明明親眼看見你從一座古墓里掏出來的,而且墓里面還有幾件破損了的陶器。”

  河南人說:“那是設(shè)局子騙你的。”

  公安人員約了電視臺記者一同找到了那個外號“鐵拐李”的跛腿農(nóng)民。“鐵拐李”見到兩只青銅鼎的照片,立馬就承認此物件的確為他所造。他還說,這東西做出來不難,但是做舊得費一番功夫,屬于高仿品。

  公安人員和記者進入“鐵拐李”家后院一看:可不是,那里簡直是一個青銅鑄造廠,從制范、成型到打磨、做舊,有一條規(guī)范的生產(chǎn)線。這樣的景象還不止這一家,整個李家村家家都有青銅鑄造作坊,是遠近聞名的“青銅村”。那個村的村長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村的青銅產(chǎn)品在國內(nèi)外古玩市場上占有相當(dāng)大的份額,其中有的高仿品還被成功拍賣,最貴的一只青銅鼎在海外創(chuàng)下幾百萬美元的拍賣紀(jì)錄。

  青花瓷,陶瓷泰斗都看走眼

  20世紀(jì)80年代初,景德鎮(zhèn)地區(qū)一個名叫鳳城的地方發(fā)生了一件事:一位農(nóng)村老太太翻地時挖出一只青花梅瓶,她按照有關(guān)規(guī)定將這只梅瓶送到當(dāng)?shù)氐牟┪镳^。因為器型完整,當(dāng)?shù)夭┪镳^付給了那位老太太600元人民幣。這在當(dāng)時來說算是很高的出價,那時候一個科級干部一年的工資還夠不上600元。

  老太太剛走,這只梅瓶就被時任景德鎮(zhèn)陶瓷館工作人員、現(xiàn)任中國古陶瓷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景德鎮(zhèn)陶瓷學(xué)院教授歐陽世彬看到,他一眼認出那就是國外學(xué)者所著圖譜中描述的元代青花瓷器。歐陽世彬當(dāng)即花了1000元將梅瓶買走——就這樣,中國瓷都景德鎮(zhèn)有了第一件完整的元代青花瓷器母本。

  歐陽世彬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說:“當(dāng)時‘文革’剛過,景德鎮(zhèn)經(jīng)濟不景氣,瓷器滯銷。我們得到梅瓶以后,便花了幾十塊錢的成本開始仿制。那次仿制非常到位,剛展出就被一個日本人花630塊錢買走了。這在當(dāng)時可是大收入呀,一般的瓷器只賣幾塊錢一件!”

  自打元青花仿制成功后,景德鎮(zhèn)的窯火又重新旺燒起來,剛開始的買主主要是中國港臺和日本的客商,價格從幾百元開始,后來經(jīng)營高仿品的瓷商們聽說自己的產(chǎn)品竟然被當(dāng)做文物出現(xiàn)在國際拍賣市場,便馬上將每件仿品的價格從幾萬漲到幾十萬。后來,隨著國際市場上天價元青花的不斷涌現(xiàn),全世界各個國家的藝術(shù)品商人都盯上了景德鎮(zhèn),還有些港臺文物商人干脆連窯廠一起買下,每年定量燒制高仿古瓷。從此,以元青花和清官窯為龍頭的高仿品,開始走上了高科技之路。

  2005年前后,日本一家博物館要搞中國陶瓷展覽,派出一位造詣頗深的漢瓷專家來到景德鎮(zhèn),要求當(dāng)?shù)卣饨枰患嗷菲咳ト毡境稣埂.?dāng)?shù)貙<夜室饽贸鰞芍灰荒R粯拥?#8220;元青花”梅瓶給日本朋友看,結(jié)果那位日本漢瓷專家挑選了那只仿制品。

  此事傳出后,曾一度使得拍賣市場上的元青花拍品都貼上了大大的問號。對此,咱們中國專家會跟著走眼嗎?

  在世的中國陶瓷鑒定專家中,現(xiàn)在公認資格最老、水平最高的掛帥人物要數(shù)故宮博物院的耿寶昌老先生。在一次電視采訪中,耿老坦言他在參觀景德鎮(zhèn)一個青花瓷高仿基地時,面對一些明清官窯高仿品,如果不是知道身處何地,他也會誤把高仿品當(dāng)真品。

  許多熱衷于文物收藏的人士倒抽了幾口冷氣:陶瓷泰斗都會走眼,這文物市場豈不是成了無底深淵?
  私人窯廠稱得上是個“陶瓷科研單位”

  樊家井地處景德鎮(zhèn)火車站附近,這里原本是農(nóng)村,自打20世紀(jì)90年代仿古瓷火了以后,這里漸漸聚集了包括港臺在內(nèi)的全國各地的陶商瓷販。近兩年,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文物商人,也在此地頻繁出沒。

  聽說那里有一位姓李的窯主仿技了得,發(fā)了大財,他燒造出來的東西能以假亂真。

  約了李老板一個禮拜,最終連面都沒見著。在回京的火車上,記者無意中撞上了一位“貴人”。那是一位二十幾歲的小伙子,與我對鋪坐著。他見我手上拿著一只鼻煙壺摩挲,便搭訕道:“北京來的吧,您吃藥了!這只乾隆粉彩鼻煙壺是仿品!”

  “你怎么知道?”

  “北京的藏家喜歡鼻煙壺……來,您看看我的東西!”小伙子一面說,一面從旅行箱里掏出三只鼻煙壺。

  我接過他的鼻煙壺細細看了一遍:“兩假一真,對嗎?”

  “看來是個老手。”他收起自己的東西。

  “送人玩兒。”我說。

  五天后,我用僅次于拍賣價的大價錢買下了小伙子的鼻煙壺。他也兌現(xiàn)諾言,答應(yīng)帶我去見他舅舅。

  這一次見到李老板,幾乎沒費什么勁兒。他聽外甥介紹我是個“大老板”,便問我喜歡哪個朝代、什么器型的高仿品。我告訴他主要對元青花和清代官窯瓷感興趣,他讓人將得意之作一件件取到辦公室讓我看。

  第一件東西拿出來就讓我大失所望。那是一只鬼谷子紋元青花大罐,一看便知是2005年佳士得拍賣公司拍出的那只兩個多億的青花大罐的拷貝。我裝出生氣的模樣,起身就要出門。

  “老板請留步!”李老板攔住了我,“您先別急,看東西要慢慢來才能對上口味嘛!”

  接著,他又讓人繼續(xù)上貨,一只造型碩大的仿元代云龍紋青花釉里紅玉壺春。我心里一動,輕輕將器物上手,一件典型的元代中晚期作品,從造型到胎、釉、色、繪畫等方面均符合元青花釉里紅瓷器的基本特征,近乎完美、無可挑剔!

  “國寶呵!是您燒制的?”

  “您不信?”李老板微微一笑,起身邀請我隨他一道到窯廠去轉(zhuǎn)轉(zhuǎn)。

  一圈兒轉(zhuǎn)下來,我算是心服口服了。李老板的窯廠可以算得上是個陶瓷科研單位,從陶土的配方、人工練泥、器皿成型到釉的配置、繪畫方法和原料、燒制方法等等,完全依據(jù)用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學(xué)檢測數(shù)據(jù)為標(biāo)準(zhǔn),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一絲不茍。為捕捉官窯的神韻,他們放棄價格低廉的煤燒、氣燒等方法,恢復(fù)柴窯燒制。每燒一窯瓷器,最少要消耗松柴4卡車,耗時22個小時。

  李老板告訴我,盡管如此精細、不惜成本,但大多數(shù)時候一柴窯坯子只能燒成一兩件瓷器,所以這種高仿品造價十分昂貴,元明清“官窯器”的賣價一般不低于二十萬。

  我問李老板:“您這里的高仿品有沒有流入國際拍賣市場?”

  李老板沒有正面回答,只說自己從不把仿制品當(dāng)真文物賣。

  完成了采訪,我恍然大悟:為什么凡是到景德鎮(zhèn)此類窯廠認真考察過的人,包括一些國寶級專家,大多從此三緘其口,再也不輕易給人“長眼”講法了。

 一位文物泰斗捐“越王劍”遭拒收,留下絕筆泣血丹青;更有黑發(fā)人為捐國寶成白發(fā)人,民間藏家一砸千金為正名……隨著中國文物專家的眼鏡不斷被琳瑯滿目的現(xiàn)代工藝品砸碎,一個閹割了權(quán)威、失去了價值本源的文物市場,陷入了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許多有悖常理、荒誕不經(jīng)的事件隔三差五地上演。

  文物泰斗的尷尬:

  獻寶被拒

  2006年4月初的一天上午,地處北京北三環(huán)的大鐘寺文物市場像往常一樣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一個拄著拐杖的白發(fā)老漢在一名年輕男子的陪同下,步履緩慢地瀏覽著一排排五花八門的地攤。

  老漢走到一個賣青銅器的攤位前止住步子,用手杖指了指地攤上的一把青銅劍。攤主小心翼翼地拾起地上那把制作精美的青銅劍,恭恭敬敬地雙手遞給老漢。老漢接過青銅劍拿在手里掂一掂,再仔細打量了幾分鐘——劍長約50多厘米,呈暗褐色,劍身滿刻菱形暗花紋,可見少許綠銹,其上8個錯金銘文清晰可辨:“越王勾踐自作用劍”。文字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越的鳥篆體,一般人很難辨識,當(dāng)年第一把越王劍出土?xí)r,為馳名中外的大學(xué)者、時任中國科學(xué)院院長之職的郭沫若先生破譯。

  老漢雖然內(nèi)心激動,但仍然語氣平靜地問道:“你這把劍從哪來的?”

  攤主回答:“鄉(xiāng)下收來的。”

  老漢又問了一句價格,便胸有成竹的以1800元錢買下了這把青銅劍。

  回到家中,老漢又對這把劍進行了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劍的底部一面鑲有青金石,另一面鑲著綠松石,劍柄上還刻著12個同心圓。他拿出幾張報紙疊成數(shù)層,然后亮出劍鋒輕輕一劃,一迭紙齊刷刷地被切開,露出整齊的切口。老漢得意地對家人說:“沒錯,越王劍!比當(dāng)年湖北出土的那一把還好!”他讓兒子馬上返回大鐘寺,又以每把1500元的價格將那個攤位上另外5把青銅劍悉數(shù)買回。

  據(jù)《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鑄劍名師歐冶子鑄造了5把青銅寶劍,分別命名為勝邪、純鈞、湛盧、魚腸、巨闕。

  1965年,曾于湖北荊州望山一號戰(zhàn)國楚墓首次出土了一把: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劍柄以絲繩纏繞,劍格之兩面花紋嵌藍色琉璃,劍身滿布菱形暗紋,刃薄而鋒利,做工精細,造型華美。上面刻有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作用鐱(劍)”八字,在當(dāng)時震驚了全世界。為當(dāng)年這把越王勾踐劍鑒定的有郭沫若等12位國內(nèi)知名專家,時年43歲的史樹青是其中最年輕的專家。

  兩天后,北京的一家小報首發(fā)了一條在文物界算得上是“爆炸性”的新聞:中國文物鑒定界泰斗級人物史樹青在北京大鐘寺地攤上買到了一把“越王劍”。

  記者聞訊后也電話采訪了史樹青老人,他告訴記者:“這把越王劍的文字使用了錯金工藝,1965年在湖北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的那把越王劍的文字沒有錯金,從這個角度講這把越王劍的價值比前一把更大!”史老還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古代鑄劍時,在劍身上開槽刻字后,再用黃金做成的細絲鑲嵌在所刻字的凹槽里,這種工藝方法就叫錯金。”

  時年84歲的史樹青先生是中國當(dāng)代著名學(xué)者、史學(xué)家、文物鑒定家,被公認為當(dāng)代中國文物鑒定界的頂尖級權(quán)威大師之一。有媒體甚至這樣描述史老先生:“史樹青與啟功、徐邦達、楊仁愷被稱為我國權(quán)威四大鑒定專家。一件文物,到了他手中,過目即知真?zhèn)?,他被稱為鑒定國寶的‘國寶’!”

  三天后,史樹青先生在家中舉行了一次小型鑒賞會,并當(dāng)眾宣布要將此劍捐獻給國家博物館。隨后,老人因病住進了醫(yī)院。讓人沒想到的是:史老出院后,國家博物館將他捐獻的“越王劍”退還給了他,沒有提供任何書面鑒定結(jié)論,唯一的說法是:“這東西靠不??!”

  原湖北省博物館館長、中國文物保護技術(shù)協(xié)會副理事長陳中行看了這把劍的照片后表示:“這把劍是偽劣之作。”陳中行認為,這把劍明顯是造假的,估計市場上現(xiàn)在至少有500把以上。

  對這件事,史老的夫人夏女士更有一肚子委屈,她對記者說:“史老想把這把劍無償捐獻給國家,沒有牟利的想法,所以犯不著去造假……”

  史樹青老人的“關(guān)門”藏品——越王劍,至今仍然只能收藏在史老的家里。史樹青老人一生豁達大度,但對這件事十分傷感,專門為此寫了一首詩排解自己的郁悶:“越王勾踐破吳劍,鳥篆兩行字錯金。得自冷攤欲獻寶,卞和到老是忠心。

  ——從大鐘寺冷攤以廉價購得越王勾踐錯金劍,世所罕有,或有人以為是仿品,詩以答之。”

  2007年11月7日凌晨,史老因心臟病突發(fā),永久地閉上了他那雙被人稱作“國寶”的慧眼,與世長辭。

  記者注意到:老人家去世后,曾有幾位文博界同行對之“蓋棺論定”,所言只是止于史老“在文獻、目錄學(xué)上的造詣”,而對眾所周知的他在鑒定學(xué)上的建樹卻只字不提。一個文物泰斗的捐獻之路這么艱難,平常人就更難上加難了。
 民間藏家20年“獻寶路”:

  誓將青花象耳瓶送進宮

  寧志超,澳大利亞籍華人,生于遼寧,成長于北京。他曾于20世紀(jì)60年代留學(xué)前蘇聯(lián),學(xué)習(xí)地質(zhì)勘探,畢業(yè)后趕上文化大革命,被指令失去回北京居住的資格,因而流落新疆地區(qū)的深山老林,在那里獵耕樵讀,親手將自己的兩個孩子接生到人世。“文革”結(jié)束后,寧志超舉家遷往澳大利亞,并取得當(dāng)?shù)貒?

  初見寧志超,是在北京平安大道北面的一個被分割的四合院里。我們的話題當(dāng)然是曾經(jīng)在文物界鬧得沸沸揚揚的“寧志超捐獻元青花事件”。

  “我的母系家族早年曾居住在遼寧省鄭家屯,幾代人酷愛古書畫、古陶瓷,積累了一些藏品,在當(dāng)?shù)厮愕蒙鲜切∮忻麣獾臅汩T第。

  “1928年冬的一個大雪天,千山一座寺廟的住持為逃避內(nèi)亂外患造成的兵荒馬亂,打算離寺返鄉(xiāng),念及我外祖父多年來對他們的接濟,便要以藏于寺廟多年的兩只青花云龍紋象耳瓶相送。那時候中國根本沒有‘元青花’這個稱謂,加上那兩只瓶子是青白顏色,很多人都怕不吉利。但對于僧人們的盛情,外祖父無法拒絕,便又捐了和尚們一筆返鄉(xiāng)的路費,將瓶子留下。

  “后來,母親移居澳大利亞前,曾將大瓶送到當(dāng)?shù)匚奈锕芾聿块T報關(guān),他們也只是把它當(dāng)作一般清代青花瓷器看待,很順利地給辦好了出境手續(xù)。

  “80年代末期,隨著國際拍賣市場上元青花的拍價不斷攀升,元青花的名聲空前高漲。我母親在報刊上看到了英國人霍布遜發(fā)現(xiàn)的那一對帶銘文的元青花云龍象耳瓶照片,這才知道自家的那兩只青花瓶非常珍貴,便跟我商量:既然是國寶,能不能把它們捐獻給故宮。

  “未曾想到的是十幾年過去了,老太太當(dāng)初的生愿變成了遺愿,這對象耳瓶從澳大利亞回歸了中國,但至今仍舊擱置在我家里,送給故宮,人家不要!”

  “為什么?像這樣的元青花大器國內(nèi)并不多見!”記者覺著奇怪。

  他告訴記者:“人家不給理由,只有一位不愿公開自己姓名的專家私下透露,說這兩只象耳瓶造型走樣,青花成色不好……”

  寧志超三天兩頭來回折騰,更大范圍地把文物鑒定方面的名家請到家里,讓他們接近實物,各抒己見。在寧家,記者親眼看到一份50位中國文物考古和文物鑒定方面的專家學(xué)者的親筆簽名,一致對這兩只元青花象耳瓶給予了認定。在簽名的專家中,不乏我國文物鑒定方面的泰斗和頂尖級人物,如: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陶瓷鑒定家李知宴、李輝柄等。

  為了在傳統(tǒng)眼學(xué)鑒定之外尋找更為可靠的堅實證據(jù),寧志超攜帶他的兩只青花象耳瓶先后到了澳大利亞五龍崗大學(xué)地球科學(xué)研究所、中國科學(xué)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現(xiàn)代物理研究所(李政道實驗室)、中國科學(xué)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核分析室、同步輻射實驗室等單位,配合他們對兩只青花象耳瓶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

  幾家檢測單位的實驗報告基本相符:寧志超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龍象耳瓶不是仿品,但是,故宮還是不要,也不說為什么。寧志超干脆辭去在澳大利亞的工作,在北京買了一處房子住下。

  一“擰”就是近20年,黑發(fā)變成白發(fā),由富人變成了窮人。他先后到英國、土耳其等幾個收藏元青花較多的國家博物館進行實物考察,遍訪了國內(nèi)所有對元青花研究確有心得的專家學(xué)者,并利用自己原有的專業(yè)知識,不斷進行各種數(shù)據(jù)測試與研究,最后寫下長達數(shù)百萬字、重達幾十公斤的元青花研究著作,成為國內(nèi)民間收藏、研究元青花方面頗有名氣的大家。他出版的《中國早期青花瓷史鑒》一書,更引起業(yè)內(nèi)人士的廣泛關(guān)注。

  他已然向中國文物鑒定界某種權(quán)威、某種格式、某種潛規(guī)則發(fā)起了挑戰(zhàn)。

  “宮”里的專家,讓人看不懂

  寧志超捐獻元青花的事件并不孤立,在全國范圍內(nèi),類似情況幾乎每年都有發(fā)生。只要一涉及到元青花,“(故)宮里(故)宮外”、“有派”“無派”,便會爭論不休。

  我有一位朋友,在北京某拍賣公司當(dāng)老總。他給我講述了一件秘事。

  “去年秋天,我親自約請了宮里宮外兩位國家級文物鑒定老專家,出京去給一個有關(guān)元明瓷器的傳說作鑒證。離開北京時,在火車上,那位宮里的專家與另一位‘有派’專家打賭,一個說:‘要是見著了元青花,我砍下腦袋給你們當(dāng)?shù)首幼?#8217;另一個則開玩笑道:‘還是留著腦袋吃飯用吧!’

  “第二天,我們來到江西與福建兩省交界處的一個小村莊。那里正在修公路,推土機掘開了幾公里的山丘,聽一些民工說,經(jīng)常會在施工時出土一些陶瓷器。當(dāng)天晚上,我的內(nèi)線——當(dāng)?shù)匾粋€搞建筑的包工頭,領(lǐng)著我和兩位專家來到一個土堆前,讓他手下的工人扒開面上的浮土,又向下挖了大概兩米多深,露出一個青磚砌的古窖,從里面取出一對云龍紋獸耳罐,一只是青花釉里紅,另一只是釉里紅。兩位專家在開挖前對現(xiàn)場進行了近距離觀察,后來又打著電筒對窖內(nèi)情景進行了辨識?;氐铰灭^,他們一致確認那一對獸耳龍紋罐是元代景德鎮(zhèn)的窯口所燒制。

  “第二天夜里,那個包工頭又領(lǐng)著我們翻過一座山,在另外一處山凹里扒了一座老墳,親眼目睹了一只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梅瓶出土。你猜怎么著?在回北京的路上,那位宮里的專家還堅持說:‘不要以為我認輸了,這只是一個圈套,事先埋下去的東西!’我問他:‘先甭管是不是圈套,您看這幾件東西是真是假?’他回答說東西都是真的。我又問他:‘既然東西是真的,按照你們的理論,元代瓷器只有300件,而且精品全部都在國外,那這些事先埋下去的東西又從何而來的呢?’另一位‘有派’專家揶揄道:‘那還不簡單,從故宮偷出來埋在這里的唄!’接下去,大家都不吱聲了。”

  “后來,你猜怎么著?”朋友神秘地告訴我:“那位故宮的朋友回京后就開始撰寫論文,承認民間存在元青花精品。他的一些同事聽說后,紛紛給他打電話,說他親眼見到的是一場針對元青花之爭的全國性大陰謀。最終,那位專家的文章官方刊物不給刊登。可是不管怎樣講,這也算是故宮后院起火了,有‘宮內(nèi)人’敢公開出面證實民間確有元青花存在……”

  “元青花只有300件”的說法源于英國牛津大學(xué)考古系博士蔣奇棲。1993-1996年,蔣博士在考察土耳其、伊朗、日本等地博物館后,得出結(jié)論:“中國的元代青花瓷所知的存世只有300件。好的、重要的瓷器都沒有在中國,而是在國外。”

  盡管蔣博士的這一段話只是個人考察意見,但多年以來,一直被國內(nèi)輿論廣為引用。而且,其中“現(xiàn)在所知的只有300件”一語,被誤傳為:“全世界只有300件”。

  事實如此,就在蔣博士作出上述結(jié)論后不久,在江西省的高安縣、九江縣、河北保定、北京元大都等地,都出土了不少非常精美的元青花瓷器。

  記者不禁心存疑惑:難道紫禁城內(nèi)的專家們就真的認為“全世界的元青花只有300件”?而紫禁城外的專家們就真的認為“滿城盡是元青花”?商業(yè)資本對文物的惡性介入,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文物市場,一些光怪陸離的財富泡沫,發(fā)酵了一幕幕荒誕不經(jīng)的“國寶大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華夏收藏網(wǎng):民間獻寶??故宮專家真的權(quán)威嗎?
“深喉”怒揭收藏黑幕:瘋狂市場誰在賺錢
天下收藏視頻和筆記:元青花輔首罐,高足碗,元青花玉壺春
飄落在海外的絕美文物,震撼眼球!
大英博物館中國絕世文物
穿越歷史的風(fēng)塵:藏家12條收藏秘籍-景德鎮(zhèn)陶瓷在線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富阳市| 海城市| 克东县| 慈溪市| 泽库县| 麻栗坡县| 铜川市| 南陵县| 扶余县| 长寿区| 神池县| 漯河市| 嘉黎县| 合作市| 邵武市| 都江堰市| 长治市| 金溪县| 南阳市| 临泽县| 扶余县| 海兴县| 兰西县| 台前县| 城口县| 晴隆县| 富平县| 中宁县| 耿马| 东台市| 庆云县| 监利县| 桐梓县| 马关县| 浏阳市| 茂名市| 花垣县| 博罗县| 阜阳市|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