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內出土的女尸衣裙(記者李濤淵攝)
8月24日,瑞昌碼頭鎮三源村6組村民在遷祖墳時候,發現一古墓,古墓內女尸衣物完好,墓地構造也十分講究。當天下午,記者接到村民董師傅的報料后,趕到現場一探究竟。
當日下午,在村民董師傅一行3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墓地。在現場看到,墓的上方一角有幾件衣服攤鋪在地上,其中有一件裙子,三件上衣,還有一塊一米多長的布匹,都完好無損。據村民介紹說,這塊布是覆蓋于尸體上的,其他的都穿在女尸身上,村民稱這些衣服都是真絲質地。此墓大約有2米到3米深,在棺木的上方,有一層白的類似于石灰狀的物體,約有40厘米厚,一村民告訴記者,這層白色物體由糯米、沙子及石灰摻和而成的,可能是起防潮的作用。
董師傅告訴記者,墓地所在地碼頭鎮中心約有三里多,叫新高曹,原名飛雁投湖形,是董氏家族的祖墳地,現在這里因建工廠被征收了,政府通知村民過來遷祖墳。8月22日早上6點多,十來個董姓家族的人開始挖土遷墳,到了這座古墓,就發現很特別,挖開厚厚的一層土后,沒有發現什么,正準備放棄,但是村長董堅伙記得文革時候這塊墓地還有塊很大的墓碑,于是一些村民繼續挖下去,不久發現里面有石板,直到全部挖開后,發現是一塊長約2米3左右,寬約1米3、厚度達20厘米的完整石板。打開棺木的時候,村民董師傅回憶了當時開館時的情景,“當時撲哧一聲,后來就是一股很濃重的沼氣味,剛剛打開棺木的時候,尸體腿部、手部一些地方還可以看見肉,但是在空氣中暴露了一會兒就全部腐化了。”
隨后董姓村民翻閱族譜發現,只有董氏第二十五世董朝祖其妻周氏葬于飛雁投湖形(今新高曹),與墓地主人所葬地點基本吻合,族譜記載了其夫董朝祖是生于弘治壬戌年(1502),死于隆慶丁卯年(1567),推算下來此墓至今已經有450年左右的歷史了。
目前,當地文物部門已經介入古墓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