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思敏
今天是重陽節,你為長輩準備了什么禮物?大紅包?保健品?體檢卡?或者全家陪老人一起吃個飯?隨著生活水平與醫療技術的提高,老年人越來越長壽,但在關心老人身體健康的同時,心理健康的問題千萬不要忽視。
問診
兩大精神疾病威脅老人晚年生活
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截至2010年底,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
衛生部最新消息顯示: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和抑郁癥等精神疾病正嚴重威脅著老年人身心健康。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什么病?由于神經退行性病變、腦血管病變、感染、外傷、營養代謝障礙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癥候群,是病人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出現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減退,表現為記憶力、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語言功能減退,情感和行為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喪失。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11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有約3650萬人患有癡呆癥,每七秒就有一個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
老年抑郁癥,則是更為常見老年人心理疾病。由于抑郁是長期情緒低落的結果,因而很容易引發心肌梗塞、高血壓、冠心病和癌癥等軀體疾病。抑郁又是自殺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藥方
擺脫“空巢”孤獨化解老人心理危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心理咨詢師表示,衰老感、恐病癥、孤獨依賴感、離退休綜合征、記憶障礙、睡眠障礙、認識偏激易怒等都是常見的老年人“心理危機”。要擺脫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應當從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屬陪伴兩方面著手,關注老年心理健康,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一方面,老年人自己要積極應對老齡伴隨的身心改變——老齡是人生經歷的最終階段,生理和心理特點都與青壯年不同。老年人自身要調整心態,認同年齡增長伴隨的變化,要保持家庭和睦,學習新知識,培養興趣愛好,多參加社區活動,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要關心自身身心健康,積極覺察身體、情緒等異常變化,及時發現和治療精神疾病。當老年人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近記憶力減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現象時,要及早就醫。
另一方面,家屬和照料者要幫助老年人維護身心健康——多數老年人在面對退休、空巢、軀體疾病、婚姻變故、子女關系等問題時,能夠正確應對和處理,但是部分老年人需要幫助才能更好地適應。年輕人離開家庭踏上社會,老年人告別社會重返家庭后,尤顯得“孤苦伶仃”。老年人們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獨,心理或情感的支持系統往往趨于脆弱。老人生病時,家人不但要給予物質上的關心,更重要的是給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家屬的陪伴和照護,是幫助老年人維護身心健康的良好方式。
□延伸閱讀
老人“養心”口訣
老年心理健康的“一二三四五”原則,具體包括:
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老年人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二個要點,瀟灑一點,糊涂一點,老年人要活得更輕松一些、寬容一些。
三個忘記,忘記年齡、疾病、恩怨,老年人不要總擔心自己年事已高、疾病纏身,也不要總回憶過去的恩恩怨怨。
四老,有個老伴、有點老底、有個老窩、有幾個老友,這是晚年生活的良好狀態。老夫老妻在一起生活是最好的,有一些積蓄以備不時之需,一所屬于自己的房子會帶來安全感,有幾個老朋友,平時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幫幫忙。
五要,要俏、要笑、要掉、要聊、要跳。要俏,老年人的穿著要漂亮一些,這樣就會感覺年輕,別人也會看到其煥發出的青春朝氣。要聊,老年人要經常與別人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要掉,老年人要放下架子,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問題和處理周圍事物。要跳,老年人要經常活動,以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