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湖北宜昌雪茄卷煙廠出品的“三游洞”煙標。該標以紅色為底色,選取 “三游洞”為主、副圖案,展現了長江山峽極具特色的山水文化。
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10公理處,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天然溶洞,它背靠長江三峽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因洞內自然風光奇異,而馳名中外。
三游洞屬石灰巖溶洞,高約60米,洞內寬敞,雄偉壯觀。入洞約15米處,便有兩根巨大的鐘乳石自洞頂垂下,恰如門楹將此洞分為前后兩室。前室明敞,后室幽秘,各有其趣。洞內還有一個耳洞,它僅容一人扶壁貼身、彎腰曲腿而行。出此耳洞,即可一眺萬里長江的壯麗景色。洞壁高低起伏,奇異多姿,或如云飄水瀉,或如蛇舞獸奔,變化萬端,難以名狀。洞內外的石壁上,歷代文人騷客題刻甚多。
據考,唐代元和14年(公元819年),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會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賦詩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寫在洞壁上,三游洞由此得名,人們稱之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東坡)、蘇轍父子三人,也曾來游此洞,各題詩一首于洞壁之上,人們稱之為“后三游”。 歷代途經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隸、行、草各種字體和詩歌、散文、壁畫、題記等形式寫景抒懷,鐫刻于石壁之上。
今天,當我們游覽長江山峽,不僅能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還能欣賞到這些彌足珍貴的碑文和石刻,感謝這些文學大師為我們留下的文化瑰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