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響,萬物長。
古人稱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為“蟄”。當春天的第一聲雷響起時,冬眠的動物被驚醒,人們便稱這天為“驚蟄”。
驚蟄后,春進入溫風如酒的醉人時節。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民們常常把驚蟄時節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此時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開花。春從前幾日的嫩芽,一夜之間長成萬里青田。讓人驚嘆一聲雷帶來的天翻地。
驚蟄三候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十五天。古人將“五天”分為“一候”,“三候”即為一個節氣。
我們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
驚 蟄
驚蟄,大地回春,百草回芽,百病易發。
此時是天地給人體升發陽氣的好時機,機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使陽氣升發順暢,不受阻礙,陽氣充足后才可能將瘀阻在體內的邪氣逼來!使得各種慢性病康復。
中醫養生的核心:順天時!
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季節的變化。
春生,生什么?
當然是生發“陽氣” -- “五臟六腑的陽氣”!
李東垣在《脾胃論》里指出:'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也。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所以十一臟皆取決于膽。
春生,生發五臟六腑的陽氣;春氣生發的好,一年平安!而春生取決于肝膽氣的升發。因此春天養生,升發肝膽之氣最為關鍵!也就說它是人體陽氣能量的始發,故決定了其他十一臟腑的功能,所以尤為關鍵。
好像水的源頭一樣,你氣血能量想要上升,想讓氣血多起來,從什么時候開始呢?就是從驚蟄開始!猶如農民春天播種一樣,不能錯過節令,否則收成就要打折扣,我們身體的氣血能量也是如此!
驚蟄養生應該以艾灸扶陽為主;輔以“梳頭、泡腳、藥膳”這一系列的方法,讓阻礙人機體的風寒濕瘀更加徹底的排出體外!使氣血充沛,濡養五臟六腑,提升免疫力,健康一整年!
驚蟄到了!該怎么艾灸
艾灸穴位:大椎、神闕、肺俞、足三里
防治暗傷復發主要從活氣血、
通經絡入手。
因為“通則不痛”,
經絡通了就不會痛了。
艾灸大師具有很強的穿透力,
能更好地穿透穴位,將能量送至經絡,
以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濕的作用。
艾灸穴位:阿是穴(病灶部位)、痛點、大椎、命門
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中醫認為,瘙癢之癥屬風。
春風一吹,各種皮膚病如雨后春筍般的冒頭
如:濕疹、蕁麻疹、帶狀皰、春季疹瘙癢癥等等。
而艾草是祛癢高手,
凡是皮膚病都可用艾灸。
艾灸不僅可以取到消炎、殺菌消毒的作用,
并且艾灸熱力深透局部,
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抑制滲出,提高免疫。
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對于大多數皮膚病有非常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其它取穴:止癢穴(曲池穴上2寸)、曲池、合谷、三陰交
最近已經多次講過“五指梳頭”!
為什么呢?
一是:簡單,可隨時隨地的梳;
二是:頭為諸陽之會,身體所有陽脈,包括膽經都要在頭部循經而過,梳頭可以幫助陽氣上行、梳頭調達肝膽之氣;
三是:初春乍暖還寒,人體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梳頭可以祛風寒治頭痛。
梳頭的有幾個訣竅:
1,手指頭接觸頭皮,要稍微用點向下壓的力,摩擦頭皮;
2,360度無死角的梳,重點放在百會穴,還有后腦勺;還有你頭部的疼痛點!
3,每天隨時隨地,總共100下以上。
經常用熱水或者艾葉水泡泡腳,泡完腳后,用左手搓右腳100下以上;用右手搓左腳100下以上;然后搓雙腳背到發熱。
特別是多按揉腳底的涌泉穴,這樣對促進氣血循環很好!還能夠滋陰,減少氣候交接或艾灸后的上火癥狀。
鮮梨2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將梨洗凈,去皮、核,榨汁備用;將梨皮、梨渣、梨核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梨汁、白砂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劑。
含維生素B群豐富的梨子則能抗血管栓塞、減輕疲勞、預防心血管疾病。煮粥服食,對肺虛燥咳,其效甚佳。如果換成小米,還能減輕胃部消化負擔。
淡豆豉15克、蔥5條、生姜4片、豆腐1塊;黃芪18克、白術15克、西洋參12克。
各物分別洗凈。藥材包好;蔥切段;豆腐煎至微黃,一起下瓦煲,加水1500毫升(6碗量),滾沸后改中火滾30分鐘,下蔥白,撈出藥包,下鹽便可。宜趁熱飲,為3~4人用。
在感冒初起時,這湯有助紓解喉嚨癢、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可以很快驅寒發汗而得到緩解和痊愈。
決明子3錢、菊花3錢、枸杞2錢。加水熬煮代茶飲。
此茶飲適合所有人,整天可喝,但建議晚上飲用量減少,以免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菊花可改善春季眼睛干癢的癥狀。
但需注意的是,小孩子為純陽體質,決明子可不加。
驚蟄到,養生好,常艾灸、吃三樣,驚蟄養生一定要讓親人朋友們知道,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