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學習好 家長首先要做到的事情
在我們繪畫樂園的家長課堂上,經常遇到焦急萬分的家長,進門第一句話就是“您救救我的孩子吧,他不上學了,他學習不好,他不聽話,他內向,他上網”等等,一大堆孩子的錯誤,“您好好和他說說,好好勸勸他,您多長時間能把他改好,做幾次咨詢他能去上學”。父母身后,跟著進來的往往是一個要么漫不經心,我行我素的孩子,要么就是小心翼翼,焦慮緊張的面孔。
通過和孩子交流,往往會感覺到孩子并沒有多大問題,需要改變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于是我會對家長提出建議,改變孩子的現在狀況可能需要您的幫助,需要您改變一些觀念和方法。為了孩子,您愿不愿意就怎么和孩子互動的事情來參與咨詢?多數家長口頭上會說愿意配合,實際上更希望的是我們怎么把他們的孩子說服,送進學校,好像這樣就是對孩子最好,這樣父母就完全放心了,真的是這樣嗎?
這里面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緒。且不說有多少孩子在學校里非常不快樂,在度日如年,就是學習好的孩子,考了名牌大學,找了體面的工作,風光的舉行了婚禮,有車有房,他的生活就一定充滿陽光,幸福美滿嗎?我們做父母的,看看自己走過來的路,看看周圍的同事朋友,看看網上的新聞信息,決定我們生活質量的到底是什么?讓我們感到幸福的是什么?學校成就孩子的成績,成就孩子上哪個大學,家庭成就孩子的身體、情緒情感、性格和心態。因此,無時無刻影響我們身心的,是家庭的部分,決定我們幸福感的也是這些。
請問父母,我們每天晚上躺倒在床上的時候,覺得這一天過得輕松快樂嗎?每天早晨醒來,是不是熱情滿滿,充滿活力,還是在機械的重復單調枯燥的生活。
第二個誤區,孩子的情緒或者心理問題的改變,完全取決于孩子,與家長無關。我們習慣性依賴,習慣性轉移或者逃避問題,有事情首先希望以最省力氣最舒服的方式解決,這是本能。所以習慣讓別人改變,認為別人改變了,自己就舒服了。家長忘記了孩子是家庭的土地上長成的果實,要想改變樹苗的長勢,需要改變品種,改變肥料,多澆水,而所有這些品種肥料水分都需要從我們的家庭環境中獲得,真正能讓孩子在學校安心學習,考高分,考名校的是家庭環境,是父母的心態,情緒情感。
家庭環境中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家庭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等。而影響這些家庭關系的是每個家庭成員的情緒情感和內心狀態,所以要想孩子學習好,要想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先學習調整自己的心態,調整家庭關系,只有家長越來越快樂,家庭關系越來越和諧,孩子才能越來越健康幸福,才能產生對知識的探索欲,從而提高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