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課程的探討與實踐
陡勢橫橋
阜新市第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遼寧 阜新 123000
摘 要:職業學校開設職業指導課,全面、深入、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職業指導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了解專業,了解社會,進而樹立正確的擇業、創業、就業觀念。職業指導課程的構建應以內容實用、知識系統、針對學生、與時俱進為原則。在實施過程中,以主體的參與性、個性的多樣性和自我的完整性為原則,完成擇業教育、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和從業前準備。并在具體內容上,完成五項基本教學任務,最終實現通過學校發揮職業指導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現狀、原則、教學實踐、五項具體任務
擇業和就業是中職學校學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項重要抉擇;也是當前職業學校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標志著學校的職業教育是否成功;同時,擇業和就業也是學生家長特別關心、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
職業指導是一定社會組織幫助人們走上職業道路的各種措施體系的總稱,是對將要就業的學生和職業崗位不適應的已就業者的學歷、智力、體力、個人性格、經歷、志向以及家庭與社會環境等各種條件全面進行分析與了解,然后根據社會職業需要情況作出職業方面的建議,使其能夠選擇合適的職業和勝任工作,從而較好地完成個人職業定向的過程。中職學生畢業后,能否順利擇業和就業,除了具有從事某種職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掌握一定的求職技能,充分發展人的個性、開發人的職業潛能,使人與職業更好地匹配,才能實現人的最大價值。那么,如何使中職學生能面臨擇業、就業,在心理上,知識上,能力上有所準備,有所思考,有充分的認識及有一定的能力把握好自己,就是設置職業指導課程的意義,也是職業指導課程的任務。
一、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面對的學生現狀
隨著普通高校熱的升溫,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地位日漸低下,中考后半段以下考分的學生進了中職校,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份。盡而,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沒興趣,擇業上沒目標,對未來信心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少學生對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自信心不足,甚至沒有學習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他們不是興高采烈地來校報到,而是無可奈何、不得不來,自卑感強、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信心。他們不了解中等職業學校也能為自己的未來奠定成功的基礎。
2、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面對的職業群所知甚少,對社會、對職業、對自己的特點不甚了解。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過分追求學習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不少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因不會學而學不好,由學不好到不愿意學,最后發展到厭學、逃學。不善于挖掘自己的潛能,不懂得怎樣揚長避短地發展自己。
3、對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活思想準備不足,認為在校期間的任務只是學好知識,掌握技能,而對綜合職業能力特別是融入社會的能力不了解、不重視,忽視對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
4、對“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市場機制思想準備不足,在內心深處還是懼怕或不愿意自主擇業,寄希望于學校或家長幫助解決就業問題,對于學校承諾保證畢業推薦就業的那些專業,往往十分喜愛。缺乏通過提高自身素質以增強競爭實力的動力,更缺乏創業精神和能力。
5、一些學生擔心自己的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低,害怕“畢業就下崗”,目光短淺、胸無大志;還有一些學生為所學的熱門專業所困,希望找到有社會地位的、體面輕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業崗位,想入非非、眼高手低。沒有形成能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職業思想。
可見,中等職業學校的職業指導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職業教育過程,應貫穿在學生從入校到畢業的各個教育環節之中。
二、職業指導課程設置原則
職業指導工作應該貫穿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始終,針對學生現狀,職業指導課則必須在低年級開設,需要盡早抓起,以便學生能夠及早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以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另一方面是課程作為一個發展的概念,當代課程從實質上突破了非此即彼的單一性形式,具有著更為寬泛的完整性目標。所以,從課程發展的維度看,職業指導課程開發所要遵循的原則有:
1、內容實用原則。課程內容的實用,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和興趣點。課程內容不僅需要有理論分析,更要有思想的培育。更主要的是指適合學生需要,滿足學生要求,解決學生實際等。要避免面面俱到,又要避免只注重某幾個問題,或某一階段的指導內容。在實用的基礎上,注重實驗操作,注重現實例證。要注意充分發揮職業指導課程獨特的教育作用。
2、知識系統原則。課程形式要完整、有序地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求每個年級的指導內容要科學合理、自成一體,而且要求各年級指導內容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根據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進程,不同時期的需要和困惑,分別進行指導,不能籠統地集中在某一階段完成指導內容。
3、針對學生原則。課程內容的針對性,是實用性的進一步深化。它是專指職校學生這一層,針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理想、做人、創業、求職和就業等問題,并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同時,針對學生成長階段性。每個年級實施的主要內容、完成的主要任務、解決的主要問題。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進程,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和困惑,分別進行指導,避免集中在某一階段完成指導內容。
4、與時俱進原則。在中國騰飛的今天,中國職業類別的擴充非常之快。新興的職業如雨后春筍,及其容易在擇業中眼花繚亂。同時,各個行業也是在日新月異地發展,很難用幾年前的課本說清現在和未來的現象。如今的人才市場,尤其是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市場,對新入職的人員要求變化很大。對技能的要求、熟練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瞄準市場,緊跟行業的發展,經常性更新備課的內容,是設置這門課程的原則。
三、職業指導課程實施原則
教育的發展在職業指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職業指導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組織過程中,關鍵是教師必須重構課程與教學的觀念。努力消除發揮學生潛能的障礙,找到每一個學習者自身的獨特的通向成功的經驗和方法。這就意味著教師要以學生為認識主體來組織教學,將職業指導可能提供的外部激勵與學生自主活動的內在激勵有效統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索精神,促成學生行為結構與心理結構的互化。因此,職業指導課程模式的開發,應從兩個維度予以考慮,一方面是以學生作為主體地位的確立為起點,其訓練的過程也就是學會學習的過程。從學生發展的維度看,職業指導課程開發應遵循如下原則:
1、主體的參與性。課程設計只能是某種主體精神的產物,以往它主要是設計者的主體意志的體現,對學習者主體精神關注很少。當代倡導的主體精神是強調學習者是能動實踐的主體,課程則圍繞著學習者主體精神發展這個中心來設計。具體說,課程設計應使學習者有更多機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甚至學生可以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內容的安排程序。
2、個性的多樣性。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多樣性要求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盡可能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發展個人的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社會發展的程度越高,對人的個性化的程度要求也越高。課程設計所面對的是各種變化開放的、不斷更新及成長的人。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潛能,使其特長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是課程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
3、自我的完整性。真正的學習經驗能夠使學習者發現其自身獨特的品質,發現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特征。健全人格的養成旨在建構完善的自我并實現自我,一個強大的、積極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意識、成就的意志、樂觀主義、積極的關懷、信任、和諧、同情、鼓勵等要素。這要求課程設計能將不同的知識整合,即把各種知識和經驗相互聯系起來,充分體現知識的橫向聯系和主題性。
四、職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實踐
1、擇業教育。很多學生從普通中學進入中職校后,會暫時失去目標,感到無所適從,對于所學專業及其相對應職業群的素質要求缺乏了解。因此,職業指導應從學生一進校就抓起。要引導學生盡快完成從接受基礎教育到接受職業教育的角色轉換,明確進入職業學校,就意味著結束了基礎教育,進入了為終身不斷接受定向教育奠定基礎的階段,要為自己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涯做好具體而實在的準備,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變化。重點應放在“學生所學專業在今后就業以及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未來社會和職業發展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全面認識自己和社會”等問題上,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方向,鞏固專業思想,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擇業指導”課的主要內容有:認識專業,熱愛專業;認識職業,尋找職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要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市場就業機制,知道中職畢業生作為一種人才資源最終將進入人才市場。在雙向選擇的過程中,人人平等,誰輸誰贏,誰勝說肽,是個體間綜合素質的競爭;明確角逐在進入市場前的學習期間就開始了,實力來源于在校期間的全部努力。要通過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職業、了解自己,使他們珍惜在校生活,挖掘潛能、完善自我、設計未來、奮發圖強,主動適應即將從事的職業,適應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涯。
2、綜合職業能力教育。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在各年級的任務,是對學生提高自身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進行指導。要在擇業教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初步形成的正確理念,落實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引導學生主動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專業素質,主動提高適應社會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強化職業理想;培養學生良好道德修養和人際關系,并以此形成持久、穩定的奮發向上的動力。因教育對象的差異性,職業指導工作要分層次教育,根據學生的特點,可以采用養成教育、成才教育、創業教育三個層次相結合的方法。適時開設《創業須知》課程,包括創業的意義、創業的基本素質要求、創業的心理障礙及克服、創業的方法和途徑、創辦小型企業的基本條件和步驟、社會市場經濟分析等主要內容。把“創業”作為職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學生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必經之路。一方面,創業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就業思路,提供了廣闊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和市場已不可能再給學生一個現成、舒服的職業,學生要靠自己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謀取職業。然而,由于當前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磨煉的機會較少,因此,“創業指導”重點應放在學生創業意識的樹立,創業知識的學習,創業品質、創業能力的培養上。上述任務需要通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全部工作來完成,職業指導應全方位融入學校工作,以貼近社會、貼近職業、貼近學生為特點,讓學生感到親切、實際。
3、從業準備教育。職業指導課程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學生就業,這是當前社會和學校面臨的十分緊迫的任務。學生要實現就業,除了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擇業觀,懂得求職就業的有關知識和技巧。因此,“就業指導”課主要內容應以就業為目標,以求職知識和技巧為內容,以調整就業心態外為主線,使學生充分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轉變落后的就業觀念,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理想與現實、主動與被動的關系,掌握求職就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可以因人而異地進行集體或個別指導。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活,讓學生既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又能實事求是地面對現實,找到自己的職業位置。
五、職業指導課程的具體任務
引導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特點,進行實事求是的職業生涯設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形成能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是職業指導工作也是職業指導課的主線。職業生涯是人的一生中的職業歷程,職業生活是人的全部生活的主體,在其生涯中占據核心與關鍵的位置。在低年級開始開設職業指導課,并貫穿于職業教育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職業、了解自己,把個人的未來自覺地融入社會需要、社會發展之中,因而形成珍惜在校生活,自覺提升自身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以主動適應職業要求的動力,才能更好地發揮職業指導課的教育功能。
1、了解學生的要求,介紹學校及專業。職業指導課程的開篇就應該用問卷調查統計等方法,分析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學校、專業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職校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和基本要求,了解所學專業在社會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認識本專業相對應的職業群及相關職業群的素質要求,從而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端正學習態度,鞏固專業思想,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綜合職業素質。
2、了解學生個性,幫助學生設計未來。職業指導課程開設一段時間后,要適時以詢問、調查、測試及在生活中發現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個人的興趣、能力、性格等,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增強其主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選擇今后升學和就業的大方向,主動發展自己。
3、培養學生在社會生存的基本技能。職業指導課程中,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禮儀、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道德修養和人際關系。對學生進行創業指導,使學生明確創業的意義,了解創業基本素質要求,培養創業能力,掌握創業方法和途徑,在步入社會后真正成為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業業績的一代新人。
4、培養求職、就業的基本知識。職業指導課程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畢業時能根據社會需要與個體特點,正確選擇職業的能力。在國家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掌握求職就業的方法和技巧,學會推銷自己,最終實現就業。
5、服務于學生。學校及教師應該及時向畢業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開展職業咨詢、心理輔導,并向社會推薦學生就業。同時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了解他們就業情況和職業適應情況,從而適時、適度地調整學校課程設置和學科內容,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效益的目的。
在對職業指導及其教育問題的思考與實踐中,其實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簽單式”培養模式下的職業指導;“零對接”式培養模式的職業指導;家長在學生就業中的鼓勵及支持作用,或制約及阻礙作用等等,尚需探索和研究,這里不再贅述。相信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職業指導課程必將逐步提升、規范、完善;逐步實現通過學校發揮職業指導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馬建富.職業指導[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職業指導[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9.
[3]陳紹奇,葉梓效.畢業生就業指導[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陳靜.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實踐教學研究 [J]. 中國大學教學,2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