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紀后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爾)。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Nova Roma)。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的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雖然在君士坦丁的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還不是拜占庭帝國,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另一個分界線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戰役。這場敗仗,以及皇帝瓦倫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家的時間。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有時也被稱為大帝)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里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里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