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看病之道(14)
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散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后,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所以說,切脈是對健康的預測。
二、寸口脈是“切”的主要部位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后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所以在這里不作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于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寸口可觀察胃氣強弱。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三、常見病脈有哪些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息4--5次,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1、浮脈
輕按可得,重按則減。它的特點是脈搏部位表淺。浮脈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癥。
2、沉脈
輕按不得,要重按才能獲得。它的特點是脈搏部位較深。主病:里證。脈搏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于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3、遲脈
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脈搏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癥。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癥。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著,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
4、數脈
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它的特點是較正常脈搏數快。主病:熱癥。脈搏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數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數而無力為虛熱。
5、虛脈
輕按重按都覺空虛,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導致這種病的原因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6、實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7、滑脈
應指圓滑,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病:痰飲、食積、實熱諸證。多見于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8、洪脈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9、細脈
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于陰虛、血虛癥。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10、弦脈
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癥、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11、結脈
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12、代脈
脈有歇止,止有定數。主病:臟氣衰微。主要原因是臟氣衰弱,元氣不足,使脈氣不能銜接。
四、是什么影響了脈象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癥范圍。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于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切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任何一個生物體,除了發送內源性信息,還發送外源性的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血、脈等方面的因素。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就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哪怕是外界環境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如果在生理的調節范圍內,是正常的脈象;超過生理范圍,就是病態的脈象。有了干擾,脈象有時就不準確可靠。在這時,經驗顯得尤其重要,診脈技藝高超、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可以較準確地發現病變,而一般的中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清,甚至診斷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