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座浮雕,我們從西門內沿著殘破的圍墻前行至女王宮的西北角,在這里可以遠觀供奉毗濕奴的北塔。此塔的正門也是朝東,其它三門均為假門。北塔西面假門上方的山形墻浮雕中央,刻有騎著圣鵝的西邊保護神伐樓拿(天空、雨水、天海之神);門楣上刻著毗濕奴騎著大鵬鳥伽魯達的浮雕,假門的四周除了刻有滿精美的浮雕外,在轉角兩側還有知名的女神石雕像,人們把北面這尊栩栩如生的女子石雕像也稱之為“東方的蒙娜麗莎”。這尊美女石雕像與南塔的美女石雕像從造型到服飾,從面目表情到佩戴飾品都差不多,都是被柬埔寨公認的標準媒人??吹浆F在,從三座塔的男女石雕像看出,中間這座塔的男性很可能就是國王,南北兩座塔的女性石雕可能就是國王的妻子和妃子。
看完“東方的蒙娜麗莎”,我們繼續向東移步至北塔后面,見朝東的正門兩側各有一尊毗濕奴的坐騎伽魯達獅子把守。門楣上方的山形墻上雕刻的是財富之神俱毗羅(守衛北方的護法者)和正在吞食大象的羅睺浮雕;下方的浮雕是黑天殺死雙身惡魔羅睺的印度神話故事。傳說,羅睺是眾魔鬼阿修羅之一,當他與阿修羅眾魔鬼在攪動乳海求不死仙露時,羅睺偷喝了一口仙露還沒咽到喉嚨里,他的頭便被毗濕奴的化身摩酰尼砍下,從此羅睺的頭因飲仙露而不滅。每當羅睺吞食日月時,便會發生日蝕和月蝕,而當日月從他敞開的喉頭中走出來時,日月蝕便完結。北塔的旁邊旁邊是神殿南北通透的北門,在門口兩側仍然各有一尊神猴在守護者大門。這些守門神石雕像都是人身、動物臉,從這些石雕像的顏色和圓滑程度上看都是復制品。據說,原來的石像都已經存放在金邊國家博物館中。
我們繼續向東移步至北側的藏經閣,正門仍為面向朝西。由于西門也無法進入,只能遠觀到門楣上的浮雕,主要講述的是黑天(毗濕奴的化身之一)殺死他叔叔的故事。我們移步至藏經閣東面的假門,見門楣上方山形墻的精美浮雕,大體內容是諸神之王(也是天空之神)因陀羅騎著3頭大象站在波浪線上,正在念咒降雨撲滅火神阿耆尼點燃的森林大火,阻止了阿耆尼想殺死住在森林中的那伽企圖。中間部分的浮雕,為眾人高舉雙手一起祈禱因陀羅神降雨滅火。下部的中間浮雕是黑天(毗濕奴的化身之一)和火神阿耆尼(黑天的哥哥)向天空放箭,以阻止因陀羅降雨澆滅大火。右邊站在戰車上的是毗濕奴,左邊站在戰車上的是羅摩(毗濕奴的化身之一),駕馭馬車的是阿周那。山形墻轉角的浮雕,為因陀羅神騎著坐騎守護著東門。
女王宮的主體建筑算是都看完了,原路返回至女王宮的西門,移步至護城河的橋上,我再次回首一下掩映在密林中的女王宮,總覺得還沒有看夠,但又不得不與它揮手告別。也許我這一生再來這里的可能性不大了,但這座雕刻藝術寶庫的美麗,已經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并不會磨滅。在返回停車場后,我在腦海里放了一下電影,回顧所看的建筑與雕刻,覺得女王宮整體建筑雖然不是很大,但有別于其他寺廟的建筑,顯得和很柔美,頗為女性化。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第一,女王宮的每一座窗欞、門柱、門楣,以及一直延伸到穹頂上的飛檐,都布滿了美輪美奐,栩栩如生精的雕刻。第二,每一處的雕刻無論是細節,還是線條都非常的細膩、豐富、生動、形象,把那時的雕刻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面對異常精美,像刺繡一樣的雕刻藝術作品,需要細細品味。第三,無論是門還是塔都有造型奇特的山形墻,歸納起來大體有三種類型:第一種為裝飾華麗的拱頂山形墻,周圍刻有繁雜的花草、植物浮雕來裝飾;第二種為葉狀、帶有向上翻卷邊、三層重疊的山形墻,通常這些墻上都刻滿神話故事,如南北兩邊的藏經閣東西面就是這種形式的山形墻;第三種是普通拱形的山形墻,主要分布在女王宮的各個小門上。女王宮真是太美麗了,精致地超出想象,只能感嘆。我們盡管只在女王宮精美絕倫的雕刻之中徜徉了一個多小時,但猶如穿行在一座雕刻與建筑的藝術博物館,每一幅精美、生動的浮雕,每一座精巧的建筑,沒一個遠古的神話故事,都讓我賞心悅目。也許我并不能讀懂每一幅雕刻背后的故事,但是我的內心依然會為這些藝術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