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礬油條配方及制作工藝詳解
介紹: 油條具有外酥脆、內松軟、咸香適口等特點,而它的制作方法也比較多,不過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傳統的礬堿鹽油條,二是老面油條,三便是時下比較流行的無礬油條。 當今科學研究發現,按傳統方法制作出來的油條存有諸多弊病。首先,油條是一種高溫油炸面制品,而油脂在反復地高溫加熱后,內部所含必需脂肪酸及各種維生素便大多被氧化破壞掉了;另一方面,不飽和脂肪酸反復受熱會發生聚合形成二聚體、多聚體等大分子化合物,因此食用這種油炸出來的油條對人體的健康有危害。其次,按傳統方法制作油條,要在面粉當中加入明礬、食堿、鹽、水等,而加入了明礬(其化學成分為十二水硫酸鋁鉀)后,自然其中的鋁元素就對人體健康有負作用了。 由于加明礬制作油條存在這么些弊病,所以現在不少商家都在想方設法地研發油條制作的新方法,目的就是要讓做出來的油條成為真正健康的食品,比如臺灣“福媽媽”的香酥油條,永和豆漿的放心油條,肯德基的健康油條等,這些都是如今風行于市的無礬油條新品種。 這里,我就把自己掌握的無礬油條配方比例和詳細做法介紹給大家
油條面團的配方比例: 中筋面粉500克,小蘇打4克,泡打粉4克,雞蛋50克,色拉油50克,精鹽8克,水250---270克。 制作方法: (1)調制面團: 原料按照配方比例秤量備好后,先取小蘇打、鹽和泡打粉放入盆內,加入清水攪拌均勻后,磕入雞蛋并加入面粉攪拌成雪花狀,接著加色拉油并用雙手反復地揣搗疊揉,從而使其成為柔軟且有筋力的面團。在這塊面團的表面抹少許色拉油,然后用濕毛布蓋好或封上保鮮膜。(2)餳面:
油條面團的餳面時間都比較長,一般需要2-4小時。這是因為油條面團的筋力很強,要是時間沒有餳夠,那么出條時劑條便很難拉長,從而影響到油條的成型效果。 (3)出條: 案板上撒適量的“面撲”(或抹上適量的色拉油),取面團置案板上,以雙手的虎口位置去控制面團拖拉成長條,然后用小面杖將其搟成厚約1厘米、寬約10厘米的長條,接著用刀橫切成寬為2-2.5厘米的小條。 (4)炸制: 鍋中注入色拉油燒至六七成熱時,取一坯條在非刀口那面刷少許的水,然后重疊上另一坯條,并用竹筷在坯條的中間壓一下—以使兩坯條粘連,接著用雙手托住坯條,輕輕拉長后放入油鍋當中(先放坯條的中部,稍后才放入兩端),一邊炸一邊用筷子去翻動,炸至油條色澤金黃時,方可撈出 操作要領: 1、在調制面團時,要注意原料的比例和投入的順序;和面時,則必須先將小蘇打、泡打粉、鹽、雞蛋和水充分攪散以后,再加入面粉和色拉油,否則成品可能會出現松脆不一、口味不均的情況;還有,和面時必須用手反復地去揣搗疊揉,直至面團光滑有韌性,而這樣的面團做油條,成品才松泡。 2、餳面的時間一定要夠。如果想要縮短餳面的時間,那也可將面團調軟點,但用這樣的面團制作的油條,成形會欠飽滿。 3、在出條時,要注意控制好面團的寬度和厚度。厚薄度要均勻,不宜過寬和過厚,這樣才能保證油條成品筆直飽滿。 4、油條成型還應當注意手法,雙手要控制好劑條的兩端,輕輕拉長,用力要均勻,不宜過猛,以免劑條斷或粗細不勻。 5、油炸時一定要控制好油溫,如果油溫過低,油脂會浸透到坯條當中,這樣不僅會降低油條的膨脹度,還會導致油條中間含油,吃口油膩;如果油溫過高,那又容易將油條炸糊炸焦,
不僅影響油條的美觀,同時還會使油條死板頂牙。在油炸的過程中,還需要用筷子去翻動油條生坯,以使其受熱均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