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通過開展云南省馬關縣都龍礦區外圍鋅錫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礦產地質調查,識別出噴流沉積疊加熱液作用的新礦床類型,總結區內成礦地質規律,圈定16個找礦靶區;指導整裝勘查區找礦工作部署,引導企業增儲勘查,新增333類以上鋅131.84萬t、錫8.68萬t、銅9.57萬t、銀66.69t,其中鋅礦和錫礦均達大型礦床規模。
1.項目概況
“云南省馬關縣都龍礦區外圍鋅錫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子項目,歸屬于“整裝勘查區找礦預測與技術應用示范”項目,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承擔,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參與。工作周期為2016—2018年。主要目標任務是在整裝勘查區內,以區域地質構造理論、地質成礦理論、勘查區找礦預測理論為指導,以地質、物探、化探、礦產調查和專題科研資料為基礎,通過成礦地質背景、區域成礦規律、典型礦床成礦特征研究及綜合檢查,建立成礦模型(圖1)和找礦預測模型,開展找礦預測,圈定找礦靶區,評價資源潛力,提出下一步找礦工作部署建議。
圖1 南溫河變質核雜巖成礦模型圖
1—下泥盆統;2—坡腳組;3—唐家壩組;4—龍哈組;5—田蓬組;6—新寨巖組;7—猛洞巖群;8—箐腳單元;9—大平頭山單元;10—花石頭單元;11—老城坡-團田單元;12—地質界線;13—角度不整合界線;14—斷層;15—剝離斷層;16—礦體;17—脈巖;18—灰巖;19—二云二長花崗巖;20—花崗片麻巖
2.成果簡介
(1)通過新街幅、麻栗坡幅及古木街幅礦產地質調查,明確了都龍礦區成礦構造(剝離斷層)、含礦地層、矽卡巖化等重要成礦和找礦標志向礦區深部延伸的認識,認為深部可能存在成礦地質體,找礦潛力巨大。通過與工作區內礦業權人及勘查單位交流和業務指導,2017年在都龍礦區深部開展勘查工作,新增333類以上資源儲量鋅129.89萬t、錫7.74萬t、銅9.57萬t(圖2),2018年在馬關縣八梅錫多金屬礦新增333類以上資源量錫0.94萬t、鉛1.47萬t、鋅1.95萬t、銀66.69t。
圖2 都龍礦區深部找礦成果示意圖(縱剖面)
(2)通過對西疇菜園子鉛鋅礦進行調查和研究,并對礦層及頂底板進行系統取樣分析,發現鉛鋅多金屬礦體賦存于下泥盆統坡腳組地層中,含礦巖性主要為硅質巖,圍巖蝕變主要為硅化、黃鐵礦化、矽卡巖化。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出(圖3),礦體走向近東西向,傾向165°~170°,傾角40°~50°;礦體走向長130~800m,傾向長120~700m,厚度1.17~3.06m,平均厚度1.9m,Pb品位0.76%~3.42%,平均品位2.85%,Zn品位0.54%~2.86%,平均品位2.04%。礦石具紋層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為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黃銅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綠簾石、方解石、石英等。依據礦床地質特征并結合礦床產于同沉積斷裂附近,認為該礦具有噴流沉積型疊加熱液作用型礦床的特征。該礦床目前已探獲(Pb+Zn)(331+332+333)類金屬量43萬t,達中型礦床規模,深部外圍尚有較大找礦潛力。
圖3 西疇菜園子鉛鋅礦礦體及礦石特征
a—條紋狀鉛鋅礦層與圍巖;b—鉛鋅礦層;c—紋層狀鉛鋅礦石
(3)通過開展新街幅、麻栗坡幅及古木街幅1∶5萬礦產地質調查,對工作區區域地質背景、成礦地質條件、礦產分布、蝕變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學特征和遙感特征進行綜合研究,基本查明了工作區成礦地質條件和典型礦床特征,發現整裝勘查區內由變質核雜巖核部向蓋層,呈現出高溫熱液脈型錫鎢礦—中高溫矽卡巖型錫多金屬礦—中低溫熱液型鉛鋅礦—低溫熱液銻礦床過渡變化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成礦規律。據綜合研究成果,新圈定16個找礦靶區,其中A類4個、B類4個、C類8個。
3.成果意義
通過項目實施,提升了整裝勘查區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和綜合研究水平,深化了成礦規律認識,圈定了找礦靶區,不僅為現有礦山找礦指明了方向,也為勘查區內下一步找礦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據。項目取得的理論認識指導勘查區內找礦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滇東南地區建設千萬噸級有色金屬資源基地提供了資源支撐。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 念紅良,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郭少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