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的羊肉被舉為肉中之王,具有色澤鮮艷、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肉質鮮美、口感細嫩、多汁味美、無膻味的特點,是著名的天然綠色食品。凡是吃過呼倫貝爾羊肉的人,皆贊譽好吃。那么,呼倫貝爾羊肉為什么好吃呢?
呼倫貝爾羊生存的空間系無污染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自然放牧生產,飼草飼料為純天然,無添加劑成分。呼倫貝爾市天然草場總面積1.262億畝,占全市總面積的33.2%。其中呼倫貝爾草原占全市草場總面積的85%以上。呼倫貝爾草原多為天然草場,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組成呼倫貝爾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態特征。
草原植物資源約1448種,102個變種,隸屬117個科560屬。牧草多為優質牧草,每平方米牧草20余種。其中野生藥用植物有540余種。呼倫貝爾草原水資源豐富,有上千條河流,500余個湖泊,千以數計的泉水,尤其是泉水含有多種礦物元素。因此,有人說呼倫貝爾的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
呼倫貝爾羊的放牧方式不同于內陸,羊群在純天然的草場放牧,只吃草尖,不連根采吃,不食人工飼料。羊按不同季節的體內需要采食不同的牧草,每天都不在一個地方放牧。春天,為“換青”的季節,羊挑青草吃?跑得很快,這種情況叫“跑青”,牧民不讓羊空跑路而吃不飽。春季風大,要頂風出,順風歸,并照顧經冬后體弱的“乏羊”。夏季,牧人選擇涼爽、通風的地方放牧。注意太陽和風向,一般上午順風出,頂風歸,下午頂風出,順風歸。要保證羊一天飲一次水,還要讓羊適當舔食一些鹽和堿。要適時抓羊上膘,夏抓肉膘,秋抓油膘。牧人說:“有肉有油,冬春不愁”。
尤其是抓秋膘甚為重要,要盡量延長放牧時間,穩游慢趕,讓羊吃飽吃足,少跑路。盡量讓羊多吃些百合科蔥屬植物,如野韭菜、野蔥等等。冬季做好保膘保胎,照顧孕畜,不飲冰茬水,注意保溫保暖。呼倫貝爾羊肉不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春、夏、秋季草原上的羊群不圈養,而是在羊盤上散臥,這就避免了內陸圈養羊使羊糞便異味通過羊的皮膚毛孔進入體內而產生膻味的現象。
呼倫貝爾羊的屠宰方法采用掏心法,不是采用內陸慣用的抹脖法,使羊血全部流進胸腔內及羊肉中,保持羊肉鮮嫩色美營養不散失。
煮食方法不同內陸,按關節將羊肉帶骨剃成數十塊放入白水鍋內,不加鹽及任何佐料,用大火燒煮,使肉保持原汁原味。只要肉一變色,肉里微有血絲即撈出,裝盤上席,羊肉鮮而不膻,令人百吃不厭。
支持呼倫貝爾
有您的轉發呼倫貝爾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