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韋回來,感慨良多,為那里的美麗贊嘆,為那里的貧窮感嘆。
贊比西河是津巴布韋和贊比亞的界河,一座橋梁把贊比亞和津巴布韋連接起來,當地人管它叫刀刃橋。橋邊,世界落差第一大的維多利亞瀑布正在咆哮。
2007年的最后一天,我站在了這座橋上。
刀刃橋的中間,是聞名遐邇的蹦極跳地點,背對著咆哮的大瀑布,張開雙臂,向111米之遙的水面俯沖下去。
這里并非世界上落差最高的蹦極――南非東開普省齊齊卡馬山的布勞克朗斯大橋落差216米,排名第二的瑞士阿爾卑斯山纜車也達160米,但排名第三的刀刃橋,卻自有其絕妙之處。
贊比西河自南而北,就在刀刃橋面前的沸騰點拐了個大彎,折向西流,形成刀削般的深谷、落差驚人的瀑布群和咆哮不息的滾滾激流。
激流的澎湃讓整個鐵橋仿佛一葉浪尖輕舟,人在橋上站立,會不自覺地覺得腳跟發軟;非但如此,瀑布急流發出的沒完沒了的怒吼,會在耳邊產生巨大震撼,讓人產生對大自然的深深敬畏,緊張之情油然而生。
在這種情況之下,斗膽一跳,還是要些膽量的。
刀刃橋于1905年建成,建橋的1700噸鋼全都從英國運來,第一根鋼纜是用小火箭綁上引繩射到對岸,再用人工拉過去的,雖然拉了保護網,仍有兩名工人受不了瀑布的震撼,失足掉落激流,尸骨無存。
進入贊比亞的牌子
進入津巴布韋牌子,看熱鬧的人頭朝下,驚嘆聲與歡呼聲不絕于耳
當1992年這里正式開放蹦極旅游項目時,當地姆庫尼部落的大酋長第一個掏錢買票,凌空躍下,這也讓在維多利亞大瀑布前蹦極第一躍的榮譽,永遠留在了贊比亞人自己的名下。
工作人員挺酷
遠處還有一座步行小橋
那種躍然一跳的氣氛是非常有感染力的,我也不禁有些躍躍欲試,一跳迎接2008年的到來。可是周圍連個替我看管物品的人都沒有,而且自己近視的度數也不低,最終還是放棄了。
那就記錄一下別人的跳躍吧,橋上橋下,我走了不少地方,從各個角度記錄下了這些恣肆的身影。
跳躍前的思想斗爭
跳躍的一瞬
從這個角度看去,張開的雙臂有些滑稽
頭朝下,面紅耳赤是肯定的
救兵空降而至
下面記錄的是全過程,先來一位女士
再來一位男士
藍到極致,便是深藍。
大自然中居然有這樣深的藍色,它是天造地設的一眼深潭,九曲迂回,藏匿在一個靜謐的洞穴之中,神秘不可方物。
Chinhoyi洞穴一片沉寂,聽著巖洞中滴滴答答的水滴落入潭中,抬頭望著頭頂巴掌大的藍天,想起了神雕俠侶中的絕情谷。
在津巴布韋的很多地方,我幾乎都是唯一的游客。本國人為惡化的經濟形式,恐怖的通貨膨脹折磨的疲憊不堪,哪里還有什么心情旅行。
至于國外游客,由于津巴布韋和很多西方國家交惡,西方游客只熱衷于津巴布韋和贊比亞邊境的維多利亞瀑布,其他的景點,幾乎無人問跡。
Chinhoyi洞穴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往北的Chinhoyi省內,距離首都大約150公里。我無意中在一本畫冊中看到了那片誘人的藍色,便花100美元包了一輛車,來到了這里。(沒有公共交通,石油又嚴重短缺,所以津巴布韋的交通費極其昂貴。)
我的司機,西裝革履
事實上,這個國家什么都貴,食物,住宿,交通,門票,而且是貴得驚人??梢哉f,在我去過的所有國家中,津巴布韋的旅游費用是最高的。
Chinhoyi洞穴對本國人的門票是300萬津巴布韋元,大約1.5美元,而外國人則需要10美元。我遞上20美元,管理員面有難色,我在辦公室等了好久,他才找到一張10美元給我。
去往洞穴的途中,植被繁茂
從高處望去,洞穴出現了
隱約中,那片藍色已經出現了
要想深入虎穴,這個石縫便是入口
洞穴里的石柱和石筍
黑暗中走了一會兒,光亮處,水潭出現了
名副其實的深藍
這是另外一個入口,別有洞天
洞中的牌子,標明潭水的水平面高于海平面4050英尺,水深315英尺
潭水中的魚
很有異相
再來一幅
綠色與藍色的對照
又一幅
南部非洲的橙色大地
從非洲回來后,生物鐘又亂套了,三更半夜,睡不著。
津巴布韋人相信,在他們的國家鉆一個洞,地球那頭就是中國。這個說法應該不正確,但在他們眼里,中國的確是個遙遠的國度。
那一刻,站在東博夏娃(DOMBOSHAVA)的巨石之上,望著津巴布韋綠色的原野,天空是淺淺的烏云,我有些恍惚——怎么來到了這個地方。
第一次,覺得中國是如此的遙遠,甚至感覺自己在另外一個星球。也許,是這里過分的寂寥,也許,是這里奇特的地形地貌。
四周一片寂靜,我是唯一的游客,陪我一路爬上巨石的看門人,偶爾會簡單地為我解釋幾句。大多數時間,只是默默地站著,走著,或者,聽自己的喘氣聲。
東博夏娃這個名字很有味道,在當地的土著語言中,其實是棕色石頭的意思。的確,滿眼的紅色巨石,配著山下的綠色大地,非常獨特。
公園門口
山上的野生蘑菇
這里的精華亮點是其兩萬年歷史的巖洞畫(津巴布韋最早的巖洞畫),用動物的鮮血描繪在一個半開放的巖洞里。
大象,羚羊,犀牛,各種各樣的動物栩栩如生,還有人們狩獵的場景。
在山頂上眺望
這個國家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非常優越
星星點點的房屋
看門人,衣著是講究的,英語是流利的,我說哥們你的鞋不錯,他高興地笑了
我頂,我頂,這個動作是看門人為我設計的
下山的時候,回望了一眼石碑,感覺那里,是世界的盡頭。
踏上去津巴布韋的飛機,心里有些空落落。以往的旅行,都會在行前做功課,對目的地衣食住行和基本行程有個基本的把握。
這一次,網上關于津巴布韋自助游的信息稀稀落落,而且大多都是過時。這個國家又異常缺乏各種旅行的基礎設施,經濟環境近期嚴重惡化。
國內剛剛發布的2007年版《國家風險分析報告》,為中國企業對全球191個主權國家的風險參考評級,風險水平由1至9級依次增高,津巴布韋、索馬里等10個國家的風險最高,參考評級中名列第9級。
朋友老W幾年前去過津巴布韋,發短信給我,對我的旅行有些擔憂??墒?,機票有了,簽證費了些周折也拿到了,放棄真得很難。我給他回短信——“會加倍小心,適當放棄”。
就這樣,硬著頭皮上路了。這么沒譜的事,真不是俺的風格。于是,我有了一個決定,在飛機上要找個津巴布韋人好好聊聊,根據以往的經驗,當地人的信息最客觀,外部世界的評價多少有些失實。
坐在座位上開始了等待,這時,一個穿格子西服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坐在了我的旁邊。SAM是搞網絡的,名片上的職位是總經理,這次來中國是采購IT設備的。這也算是俺的強項,于是我們就這么聊上了。
“布拉瓦約你最好別去,圣誕節和元旦期間,那里聚集了很多南非人,治安狀況非常糟糕,”SAM一開始就給我兜了一盆冷水。“哈拉雷和維多利亞瀑布城沒有問題,而且,我可以幫你解決些問題。”這下是碰到貴人了!
其實,之前去東非的時候,也接觸了一些非洲的中產階級(實在找不到其他合適的詞),他們操著流利的英語,信仰基督教,談吐舉止非常得體,知識眼界也很開闊。
這也是SAM給我的感受,對于津巴布韋的現狀,他有著深深的擔憂,對外部世界的評價,他有著深深的困擾,卻依舊滿懷希望,期待明天。SAM告訴我,津巴布韋現在的網絡建設還比較落后,只能用電話線上網,網速很慢,為此他們正在構建一個寬帶網絡。
對于我來說,旅途中的一大樂事,就是能深入到世界各地的當地人家。SAM邀請我,下了飛機后,一同去他們家做客,我兜在半空的心,終于有些踏實了。
SAM的家在“low density”區,即低密度區,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大院子,應該是條件比較好的地段。
SAM家的院子,很寬敞,綠化也不錯
SAM的夫人來過中國的北京和廣州,見了面就說你好,感覺那叫一個親切
五個孩子中的老小,一對雙胞胎姐妹
二女兒在廚房,SAM的大女兒在南非的開普敦定居
小兒子在自己的臥室
餐廳是歐式風格的
女孩子們的臥室,崇拜的都是歐美的大明星,這個國家的英文普及程度非常之高,孩子們的英語流利極了。
在SAM 家四處溜達溜達,這是后院
前院,車庫中有兩輛轎車
這個女孩子太可愛了,不合張影對不起她
這個女孩子是雙胞胎中的老二,我告訴她自己也是雙胞胎中的老二,于是我們笑作一團。
“10美元”,在津巴布韋和贊比亞的邊境辦公室,贊比亞的簽證官讓我交簽證費。
“我只在利文斯通呆一天,還需要辦簽證嗎?”聽前人說,持有津巴布韋的簽證,是可以到屬于贊比亞的邊境城市利文斯通呆一天的。
“政策變了”,窗口里的人回答我,順手接過我的護照。
“你不是日本人?”突然聽到這么一個荒唐的提問,我有些莫名其妙。“中國護照我們不給辦簽證。”
“為什么?”,我有些惱火。
“中國、索馬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些國家,都不能辦簽證,需要特別授權”。這家伙,一連串的國家說得夠流利的,聽聽他的口中,把中國和哪些國家并列在一起了。
火氣更大了,要知道,我在下著雨的屋外排了半個小時的隊,居然聽到這樣輕蔑的回答。“這是哪里的規定?”,我提高了聲音問他。
“我們一直是這樣規定的,”這個贊比亞簽證官探了探脖子,示意我身后下一位上前。不再理我了。
于是,在身后一大堆黑人,一小堆白人,還有幾個日本人略顯驚愕的表情中,我悻悻地退場了。
拿著中國護照自助旅游,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待遇——只是沒想到,在非洲這樣欠發達的地區,我們的護照還是如此不靈。
每當這時,我就禁不住對我們國家的外在形象感到迷惘。在國內,我們每每被連年的積極強勢增長,奧運會,中非論壇等所鼓舞,認為我們的國家已經足夠強大,可是,在國外卻往往給你一種相反的感受。
最起碼,在那個贊比亞簽證官眼中,中國估計是和索馬里、阿富汗差不多。是他們無知,還是我們太主觀。也許有種種復雜的原因,可是結果是冷酷的。
也許和他們有關——在西亞,在中東,在東非,都見過他們的身影。英語幾乎一句不會,在一個國家呆了很久,卻只在一個城市呆著。更有那些躲躲閃閃的人群,在跨國長征的途中,為了遙遠的目的地,一路輾轉跋涉。
走出了邊境辦公室,腦子里面胡思亂想了很多,這么放棄實在心有不甘。
朝邊境線的那個鐵門望去,有幾個邊防在站崗,但,似乎檢查得松松垮垮。怎么辦,我停下腳步,內心做著激烈的思想斗爭。
索性賭上一把,都到這個份兒上了,應該試試運氣。最壞的結果,就是被攔住,或者是從贊比亞返回津巴布韋的過程中,出現些狀況。根據以往的經驗,在這些國家,也許總有對付的辦法。
就這么一路想著,邊境的鐵門已經在我面前了,多少有些忐忑,我把舉著的傘往下壓了壓,跟著絡繹不絕的人群朝鐵門走去。
幾個邊防正在聊天,其中的一個似乎是朝我這邊看了一眼,我大步流星,快速走了過去!
哈哈,到贊比亞了,畢竟有些“做賊心虛”,趕快找了一輛出租,向利文斯通駛去,開始了我的贊比亞一日游。
津巴布韋和贊比亞邊境的維多利亞瀑布是被英國人利文斯通所發現的(雖然,很多津巴布韋人對此嗤之以鼻),津巴布韋這邊的城市,取了個好名字——維多利亞瀑布城,留給贊比亞的,是英國人的名字。
粗看之下,沒覺得到了另外一個國家,但馬上就看出了不同——在津巴布韋這邊,銀行門口總是排滿了人(取錢的人,銀行對取錢數量有嚴格限制),加油站卻是空空蕩蕩(油的正規供應渠道已經完全崩潰),而在贊比亞這邊正好相反,銀行門口沒什么人,加油站里車在排隊。
說起他們的津巴布韋鄰居,贊比亞人的優越感寫在臉上,我們的貨幣很穩定,物價也比較穩定,我們國家的銅礦很發達……
之前已做了功課,先去了利文斯通博物館。
博物館的臉譜
門口的雕塑
又跑到這個地方逛了逛
停在草坪上的小飛機
在整個非洲,可口可樂都是最流行的舶來品
一個印度教堂
聽說城里有個羅馬教堂,雨中走了一圈才找到
教堂院落中的裝飾,很有特點
這個女人走到我面前,讓我給他來一張,然后揚長而去。
大嫂,下雨天的,俺一手撐著傘,一手舉著沉重的相機給你拍,容易嗎
這是非洲的又一個常見景觀,日本二手車
理發店
贊比亞高等法院
擅闖邊境的“罪證”,呵呵
玩得挺爽,前面還有一關,我還得順利回到津巴布韋。
津巴布韋的邊境官問我去哪了,我說去橋那邊轉了轉,他檢查了我的簽證,手一揮讓我過關了。
大自然就是最神奇的魔術師,你以為自己的想像力已經足夠豐富,但在那些匪夷所思的風景面前,只有嘆為觀止。
比如,眼前這些瘋狂的石頭。
離哈拉雷不遠的平衡石公園,是巨石們表演雜技的競技場。
那些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巨石,散漫地分布在田野和樹林中,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疊加方式,保持著看似搖搖欲墜的平衡。
石頭下面的支撐點都很小,但經過千年萬年的風雨,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平衡而不倒。
這個 “船形巨石”,由三塊大小不一的巨石壘疊而成,已成為津巴布韋的國家象征之一,它被印制在津巴布韋的紙幣上。
這些巨石是冰川運動最典型的標本,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風雨侵蝕之后,形成了獨特的造型,有的宛如蘑菇,有的又象帽子,千姿百態,別具一格。
有的石頭上面,還刻著文字
再看這塊“雞蛋石”,碩大的巨石赫然挺立在一塊錐狀巖石的尖頂之上,巨石的直徑要大過底下錐石的兩倍之多,上下相接只有很小的一塊,讓人感覺似乎來一陣微風就會翻滾下來。
巨石下面的民房,讓人不禁擔心,那石頭萬一滾落下來......
當地的婦女穿著盛裝,去教堂做禮拜
白帽子配蘭斗篷,在巨石中穿行,挺講究
男人們則是一襲白衣
孩子們把俺給圍住了,我從中國帶去的筆這下有了用武之地。
這個照片,是一個當地小孩的作品,拿回相機一看,上面好多泥巴。
津巴布韋的雨季,幾乎天天都在下雨。烏云下的平衡石公園,反而更有一番意味。
如果是晴空萬里,這些石頭的魅力恐怕要減上幾分。
津巴布韋的游記暫時要告一段落了,最后的主角也該出場了——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如果不是它,我懷疑自己,是否去展開這一段艱難的旅程。
為你而來,就如同吳哥之于柬埔寨。有時候,那些絕美的風景,往往在一個小小的國度。
維多利亞瀑布城并不大,整個鎮子似乎都能聽到瀑布的轟鳴,達到的第一天,旅店的小伙子為我推開房間的窗戶,遠處,瀑布飛濺起的水霧清晰可見。
你會感覺到,整個城市都陷落在瀑布的“淫威”之下。
/維多利亞瀑布位于南部非洲贊比亞和津巴布韋的邊境線,贊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處,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美麗的瀑布之一。
在國內去過黃果樹和壺口,的確氣象萬千,然而維多利亞瀑布的寬度,如非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寬度超過兩公里,綿延不絕,這樣的規模和極其充沛的水量,告訴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壯觀。
當贊比西河河水充盈時,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洶涌越過維多利亞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沖力如此之強,以至引起水花飛濺,遠達40公里外均可以看到。
咆哮
維多利亞瀑布的形成,是由于一條深邃的巖石斷裂谷正好橫切贊比西河。維多利亞瀑布最寬處達1690米。
河流跌落處的懸崖對面又是一道懸崖,兩者相隔僅75米。兩道懸崖之間是狹窄的峽谷,水在這里形成一個名為“沸騰鍋”的巨大旋渦。
谷底的風光
鳥兒的樂園
贊比西河經過瀑布后氣勢依然壯觀,河水沖進狹谷,洶涌直奔過的“沸騰鍋”的旋渦潭,沿著之字形峽谷再往前奔騰64公里向下游進發。
瀑布實際上分為5段,它們是東瀑布、虹瀑布(這里峽谷最深)、魔鬼瀑布、新月形的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100米)。
1855年,傳教士和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成為第一個到達維多利亞瀑布的歐洲人,瀑布旁邊有他的塑像。一個千萬年的瀑布,卻為一個歐洲人所發現,略顯荒謬的同時,何嘗不是文化侵略的一種表達。
非洲第四大河的贊比西河滾滾流到這里,在寬約1800米的峭壁上驟然翻身,萬頃銀濤整個跌入約110米深的峽谷中。
瀑布所傾注的峽谷是罕見的天塹。在這里,高峽曲折,蒼巖如劍,巨瀑翻銀,疾流如奔,構成一副格外奇麗的自然景色。
贊比西河剛流經贊比亞與津巴布韋邊界時,兩岸草原起伏,散布著零星的樹木,河流浩浩蕩蕩向前進,并無出現巨變的跡象。這一段是河的中游,寬達1.6公里,水流舒緩。
突然河流從懸崖邊緣下瀉,形成一條長長的匹練,以無法想像的磅礴之勢翻騰怒吼,飛瀉至狹窄嶙峋的陡峭深谷中,寬度縮減至只有60米。
由緩而急的切換
贊比西河的流量隨季節而變,雨季漲滿水的河流每分鐘有五億五千萬公升的水自1.6公里寬的懸崖邊緣下瀉,形成世上最寬的瀑布。
也有這樣“婉約”的一叢流水
瀑布附近的雨林是面對瀑布的峭壁上一片長年青蔥的樹林,它靠瀑布水氣形成的潮濕小氣候長得十分茂盛。這片雨林終日置身于雨霧,即使是大晴天也不例外。
1969年在刀鋒崖山崖之間建了一道長約30米、寬2米的人行橋,供游人更好地觀賞這里的壯麗景色。
觀瀑布的人很多,卻是一片寂靜,人們面對它,似乎只有沉默。
我在這里呆坐了很久
愛的見證
這個國家的通脹率,是中國的55萬倍,由此造成的貨幣急劇貶值,讓每個人都成了億萬富翁。
年終歲尾,是回憶的時節吧。剛剛看到一條消息,才覺得一年就這么過去了,當然,誰也沒想到2008竟然是如此滄桑的一年。
對我個人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一年,真是五味雜陳,刻骨銘心!
一年以前的現在,我正在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韋旅行,并在那里度過了新年。記得當時,每次消費,我總是看著津巴布韋的紙幣發暈——上面的零實在是太多了,看著眼花。
過去的一年之中,津巴布韋不斷創造著紙幣面值的新紀錄,看到一個消息,這兩天又推出了面額為100億元的紙幣,1后面整整跟了10個零!
這就是打破記錄的百億元大鈔
那么,這100億津元的大鈔,究竟值多少錢呢,答案是10美元,并且還在不斷迅速貶值之中。照這么說來,這個國家,人人都是億萬富翁。
可以想像,當地普通民眾心中的苦澀滋味。通貨膨脹都成了這個國家的代名詞,以至于當你在Google里輸入“津巴布韋”時,自動匹配的第一個詞條,就是“通貨膨脹”。
事實上,不久前,津巴布韋才發行了面額為1千萬、5千萬和1億的3種新鈔,但抵擋不住經濟惡化和嚴重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所以,該國央行這才又正式發行了面額為10億、50億和100億的新鈔。
看到上面百億元鈔票中的那幾塊石頭了吧,它們來自距離首都哈拉雷不遠的平衡石公園,我是當天那里唯一的游客。
司機手中的75萬元鈔票,在一年以前是最大面值(折合0.45美元),現在是100億折合10美元,這貨幣貶值率太嚇人了
做一個對比就一目了然,中國在2008年的通脹率大約是4%左右,你知道津巴布韋的通脹率是多少嗎,答案是:高達2200000%。
也就是說,津巴布韋的通脹率,是中國的55萬倍!毫無疑問其通脹率居全球之冠。
這聽起來純粹是天方夜譚,但它卻是殘酷而活生生的現實,想起我當時說的一句傻話。在維多利亞瀑布城時,我問旅店的服務員,你在哪個銀行存錢。他的回答讓我恍然大悟:“在我們國家,一般人是沒有積蓄的,有錢趕快花,除非是存美元。”
這個貧窮的國家,能有美元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大多數人,是沒有積蓄的,保不齊過幾天就成了廢紙一堆。
去旅行景點,對外國人一律收美元
在津巴布韋你能看到一個獨特的景象,大街上到處散落著零鈔,卻根本沒有人去撿拾。那些幾百幾千的鈔票,也就相當于人民幣幾分錢,幾乎就是廢紙一張了。
和存款的冷淡相比,是提款的瘋狂熱情,很多銀行還沒有開門,就已經排了一列長長的隊伍。為此,銀行不得不限制提款的金額。
這是我在去津巴布韋和贊比亞邊境的路上,看到的銀行排隊場景,這一幕在這里司空見慣
這樣不斷地發行大面額現鈔,也是為了滿足人們提現的需要,否則紙幣的數量太多,麻煩無窮無盡。
可是,這樣無休止地不斷突破面值記錄,何時是盡頭。
一個現實的黑色幽默應運而生,在津巴布韋,最緊俏的日用品,不是汽油,也不是食品,居然是點鈔機,報紙上也總是充斥著點鈔機的廣告。
高通脹率的主要原因,是津巴布韋糧食短缺,食品價格上漲過快造成的。津巴布韋曾連續4年遭遇旱災,糧食歉收。尤其是2000年以來,受到西方國家對其實行經濟封鎖,造成外匯、燃油和電力的嚴重短缺。
這個國家的金融危機,已經持續了N多年了。
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在位近30年,擁有倫敦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學位,他有一個觀點:認為多印刷鈔票可以壓低物價水平。
去津巴布韋之前,就被告誡,千萬不要通過正規銀行兌換貨幣。比如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官方匯率是1美元兌換約3萬津元,而黑市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約8億津元。
這么巨大的差距面前,不知道還有誰會通過官方匯率去兌換,那還不悔得腸子都紫了。
從北京到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飛機上,我的鄰座是一個當地的津巴布韋人,幸虧有他幫忙,去黑市幫我兌換了100美元。
我在旅店的房間里等著,他拿著一塑料袋的錢走了進來,倒在床上就是這個效果。津巴布韋的紙幣是有期限的,過期作廢,這也是非常罕見的。左上角的那一沓子是新幣,其他都是舊幣。
打車去機場,拿出了其中的一捆給司機。當時司機愁眉苦臉的和我說,有新的紙幣嗎?我只能苦笑,自己也正犯愁呢,這錢得趕快在作廢之前花出去。
到了維多利亞瀑布城正好是12月31日,外面餐館的消費非常昂貴,只好去超市買些東西當做年夜飯。在物質有保障的國家呆慣了,進到津巴布韋的超市,看著空空的貨架,和零零落落的商品,那種巨大的差距,總會讓人觸動。
再看看商品的價格,你會更加觸動,那些價格實在不低,本地人如何消費得起。我曾經問過當地人,當地司機一個月的收入是5000萬津巴布韋元,在當時也就是20多個美元。
后來我才知道,能走進超市買東西的,都是富裕階層
付款時數錢數了好長時間,這是超市的賬單,這么多錢換回的就是上面那些食物。如今還要多加幾個零才行
旅館房間里有廚房,我折騰了一陣子之后,這是最后的成果,牛肉是國內帶過去的。
千萬元的年夜飯新鮮出爐:一碗面條
看著五顏六色的還不錯吧,呵呵,其實,面條是夾生的,那個火不太好用,通心粉煮起來也實在費功夫。要是有方便面就好了。
路過很多加油站,都是空空蕩蕩的,處于閑置狀態
要買汽油,需要汽油票才行
經過一個村莊時,當地的村民在推銷蘑菇。在津巴布韋,能去超市購物的人是少數。很多城市居民都需要農村親朋好友的支持。在這個國家,農村人的生活反而要更輕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