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大都始于楷書。千年楷書史,雖名家輩出,然歐顏柳趙及褚遂良等幾位大家燦若星辰,無人能出其右。選字帖也相對簡單,取其筆法成熟者臨之。歐體可選《九成宮醴泉銘》,顏體可選《多寶塔》和《顏勤禮碑》,柳體可選《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趙體可選《妙嚴寺記》和《膽巴碑》,褚遂良帖可選《雁塔圣教序》。抑或主攻一家,輔之以他家,都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行書則不盡然。從古至今,雖有天下三大行書之旗幟,然麾下名家輩出,單不論二王及顏真卿等書壇領袖,僅獨樹一幟、自成一體的行書大家就有幾十位,他們留下的行書作品更是不勝枚舉。面對浩瀚廣闊的行書海洋,初學者一臉迷茫。我是誰?我在哪里?我如何選字帖?我選誰的字帖?硬筆行書又該如何借鑒毛筆行書選帖?今天,我為諸君解答之。
如何選行書字帖?首先我們思考:我們臨帖的目的是什么?答:博采先賢之精華,沖破古人之樊籬,創造自我之風格。臨帖僅僅是入門,取法古帖不過是手段,而超越前人,塑造自我才是最終目的。由此,初學者選字帖的大標準應該是:進得去,學得到,出得來,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選的字帖要“進得去”。何謂“進得去”?無論筆法、結體還是章法,所選字帖符合自己的審美習慣,與自己楷書階段的學習一脈相承,這樣的字帖容易鉆進去,也容易有收獲。相反,什么樣的字帖不易進得去呢?一是筆法結體等書法要素過于豐富的字帖。不同書法家的字帖難度系數不同,同一書法家不同階段的字帖難度系數也不同。米芾的行書有八面出鋒之說,其豐富的筆法對于初學者來說就是云飛霧繞,不適合作為入門字帖。同樣,王羲之的《蘭亭序》筆法上老道豐富,結體上千變萬化,章法上鬼神莫測,東西是好東西,等有一定行書基礎再臨吧。二是個性過于張揚的字帖。鄭板橋集真草隸篆用筆于一體,自稱“六分半書”,結體詭譎多變,若初臨其帖,恐畫虎不成反類犬。蘇東坡是偏鋒高手,初學者不易上手,避之。王鐸也要敬而遠之,其風格過于恣肆張揚,初學者容易忽視隱性的最具價值的筆法要領。
米芾《蜀素帖》局部
其次,選的字帖要“學得到”。臨帖臨什么呢?不僅要臨到筆法方面的中鋒側鋒,收鋒出鋒、方筆圓筆等等,更要臨到藝術作品作為矛盾統一體的微觀變化和書法家的獨特風格,感悟作品內在的精氣神。微觀變化大而宏觀變化小的作品格調高,筆法豐富,所學的東西多;微觀變化小而宏觀變化大的作品格調低,所學的東西少。在這方面,一流書法家的字帖是首選,"二王”和趙孟頫的行書字帖都不錯。為了保證"學得到",還要保證書法家傳世的作品要有足夠的量。試想,如果書法家僅存一兩個孤本,大量的漢字無帖可臨,這樣的臨習是一葉障目,價值不大。
《圣教序》局部
第三。選的字帖要“出得來”。吸先賢之精華,釀自我之瓊漿。如果歷盡千辛萬苦,仍囿于先賢之樊籬,沒有自我創新之勇氣,這樣的臨帖是失敗的。所以選字帖,首先要考慮的是能不能走出來,盡量不要選走不出來的字帖。什么字帖不容易走出來呢?個性過于張揚結體過于夸張的字帖不易走出來,與傳統書法構架落差太大的字帖不易走出來。蘇東坡、黃庭堅、徐渭、鄭板橋等名家的字帖初學應謹慎,等有了一定行書功底再去學。可以這樣說,初學是基礎教育,要練的是基本功,要學的是普遍性規律,當你學有所成,到了碩士博士的專業階段,藝術構架已在高處貫通,任何一個名家的精華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
那么,什么字帖容易走出來呢?中國千年書法史,大體上是“二王”藝術傳承史。書圣王羲之,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書家前赴后繼。唐宋元明諸朝學書者,無不尊崇“二王”為師。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都將“二王”一脈發揚光大,并留下了大量優秀字帖。王羲之作為書壇霸主絕不是偶然的,他不僅揭示了書法的普遍規律,也詮釋了中華傳統藝術的中庸之美。更重要的是,你不僅可以學到他的書法藝術,而且可以輕松地走出來,形成自己獨立的藝術語言。所以,最容易出走來的就是二王及其傳承者的優秀字帖。
趙孟頫《洛神賦》局部
選帖方法明確了,選帖范圍劃定了,要選的字帖也就有眉目了。以一本字帖為主,幾本字帖為輔是較好的方案。一本字帖作為學習的范本,去學習書法中具有普遍性的東西;幾本字帖作為學習的借鑒,去學習書法中具有特殊性的東西。比如,以《圣教序》為主,以趙孟頫的行書作品為輔,齊頭并進,行書就很容易入門了。《圣教序》里全是書法最基本的東西,楷行草筆法樣樣俱全,很容易學到東西,也很容易走出來,是初學行書的極佳范本。趙孟頫的《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赤壁賦》等都是行書精品,是二王一脈的忠實傳承者。值得注意的是,學趙體走出來的人很多,可見他的書法作品有很大的包容性,是初學的好范本。
《圣教序》字例
《圣教序》字例
硬筆行書如何借鑒毛筆行書選帖?硬筆行書是毛筆行書的繼承和發展,二者在筆法、結體和章法方面是一脈相承的,因此,選硬筆行書字帖,仍然要遵循“進得去,學得到,出得來”的原則,個性過于張揚、結體過于險怪的字帖不要選。依據上文的分析,能比較好地繼承“二王”一脈的當代名家字帖是首選。在字帖組合方面,以一本今帖為主數本古帖為輔是比較好的搭配,既保證了學習,又兼顧了借鑒。
今天就寫這么多。在“進得去,學得到,出得來”的選帖旗幟下,在個人愛好和興趣的激勵下,在好字帖的召感下,讓我們揚帆起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