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讀后感
讀了此文章讓我有了一下幾點認識!
1、交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面對科技高速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競爭異常激勵的信息時代,僅憑個人力量完成某項事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強調的是合作是團體共同承擔責任,完成事業。交往是人類獲取信息、尋求合作、改善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獲取成功的重要基礎。有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際關系。大到國際事務的調解小到一個問題的解決無處不顯現出交往的重要性,當前所提倡的對話與合作實質就成了交往的代名詞。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著名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明確提出了信息時代學習的四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作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并認為“學會共同生活”是基礎能力。學會共處,就是強調了人與人間的交往協作的能力。學會共處,就要相互交流,分享成果。當前,我們的教育對象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他們從小容易被嬌生慣養,身上普遍存在著高度自我、任性的特點。同時社會安全、激烈的競爭和過重的學業負擔,又使他們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的世界里,長期生活在電視、電腦、游戲機的親密接觸中,長期生活在奧數、奧語、英語考級、樂器考級的競爭中,長期生活在重點學校、名牌學校的陰影下,缺乏與大自然、與伙伴們交流的機會,造成大多獨生子女不善與人合作,在與人交往中,就表現出自私、嫉妒、狹隘等不良心理,難于形成集體感和團隊精神。有報道指出近日公布的“北京市未成年人現狀調查”中,有20.8%的孩子存在中等程度的孤獨,有22.5%的孩子表示“我沒有知心朋友”,有45.6%的孩子相信“多數人是不可以信賴的”,有36.1%的孩子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
學生時代是孩子們成長的“關鍵期”,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緊張與疏離,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的發展和品質的形成。心理學家通過廣泛調查發現,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生活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當中,他的個性就會得到健康發展。因此我們的學校教育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這是一種駕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不僅是為了每位學生發展的需要,教育“三個面向”的需要,更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需要。
2、網絡技術促進了人的交往。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是人類進步的標志,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和更豐富的方式,網上聊天、網上論壇、電子信箱等在人們的交往中顯得日趨重要,促進了人與人的進一步交往。網絡交往的快速化、虛擬化、便捷化、平等化和現實化等現狀與特點,使學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擴大交往層面、深化交往層次,并通過交往獲得社會知識、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增強自我調適能力,克服性格弱點,縮短校園與社會的差距,可更好適應社會現實生活。網絡交往可以免去許多現實交往的不便,是人類現實交往的重要補充。
當然,我們更不能忽視網絡交往對學生的不良影響,比如一是耗時間,使得部分學生疏遠了現實的人際交往,同時也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二是交往過分可能產生“人性異化”、“網絡性心理障礙”等諸多問題,出現性格孤僻、興趣喪失、交往恐懼、自我評價降低、生理心理不健康等不良現象;三是容易受到不健康內容的誤導,暴力色情等低俗的內容、網上漫罵欺騙等不良行為,交往的成人化趨向等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四是交往的虛擬性、隱蔽性、不確定性容易使學生喪失對社會和生活的信心……。解決上面的問題不能僅靠家長的禁止,教師的勸說,更需要我們正確的引導,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念,采取健康的交往方式,建立有益的交往群體。這也是我們選擇此課題研究的重要出發點。
3.研究價值: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交往是時代產物,對學生影響將越來越深入,選題比較有前瞻性和實際意義,成功的研究對激發主體交往意識、提高交往能力、拓寬學生交往的廣度與深度,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推進素質教育等方面都非常有好處。在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交往實踐中,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念,采取健康的交往方式,建立有益的交往群體,拓寬交往的廣度與深度,能讓學生對網絡交往有一個正確認識和合理運用。此課題將會受到學生、家長、社會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