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苞的愛”青少年早戀
1、早戀的心理特征
早戀作為青春期的一個特殊產物,它具有鮮明的心理特征:
一是隱蔽性。青少年早戀大多采用隱蔽的方式進行。盡管在同一班級,有時仍以書信來往,他們悄悄約會,悄悄通電話,小心翼翼而又處處防范。他們很想接觸,又擔心老師批評、家長指責以及同學們的譏笑。
二是朦朧性。青少年早戀中“孩子氣的一見鐘情”現象很普遍,他們戀愛擇友的標準比較幼稚,也極不穩定,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由于是“跟著感覺走”,對“戀人”“熱”得快,也“冷”得快。
三是幻想性。早戀的同學富于幻想,他們想象對方身上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好品質,他們通常把自己與他人的偶然相遇看成是“緣分”,看成是“天賜良機”,他們熱烈渴望再一次見面,在課堂上經常“走神”,有時還想象未來的共同生活。
四是自惑性。早戀者常常給自己找各種“借口”,說什么早戀可以“促進相互學習”,早戀“是一種精神寄托”等。他們怎么也不明白早戀是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的直接原因。
2、早戀的負面影響
一是影響青少年的學習。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如果發生早戀,心思不在學習上,整天卿卿我我,就會辜負了人生學習的大好時光,導致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二是影響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通常父母都堅決反對子女早戀,因此而引發矛盾沖突,釀成人間悲劇的事社會上時有所聞。
“含苞的愛”青少年早戀
三是影響集體和他人。陷入早戀的青少年往往只關心兩人世界,對他人和班集體顯得漠不關心,處理問題上顯得自私自利,在舉止言行上有欠得體,有時會讓其他同學感到避讓不及,導致別人對此怨恨不已,“我行我素”的結果只會使早戀者遠離集體和同學,成為“孤家寡人”。
四是早戀易導致性過錯。荷蘭心理學家勃納德·利維古德指出:“青春期的危險在于性沖動單獨存在,而沒有性沖動覺醒的陪伴。”早戀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理的成熟,生理發育的前傾與心理發展的滯后,往往會使青少年不考慮各種后果,出現一些喪失理智的性行為,一失足成千古恨。
3、早戀的理智調適
一要認識到早戀的危害。只有充分認識了早戀的危害,才能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才能自覺地遠離早戀。
二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凡為人父母者,都期盼自己的兒女能成才,他們的本意決不是要限制兒女的自由,更不是有意同子女“唱對臺戲”。而是父母的責任不允許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任何閃失。青少年應仔細地權衡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能一味地指責父母的話多,甚至埋怨父母的不理解。可以找適當的機會與父母推心置腹地交談,向父母表明自己的看法,澄清自己,讓父母看到自己逐漸成熟,為自己而高興。
三是學會自我調適。要學會能從情感的迷宮里“跳”出來,學會把自己朦朧的感情“凍”起來。我們提倡男女同學正常交往,一旦相互之間產生了那種朦朧之情,要能夠及時地冷凍,認識到自己還處于求學時期,不具備處理戀愛問題的條件,可以保持這種朦朧和純潔,保持這份浪漫之心,讓它成為美好的回憶。學會“隔”起來,減少或杜絕兩個人單獨接觸的機會,盡量多參加群體活動,與多個異性保持平等、正常的交往,這樣有助于你有機會去了解不同的異性,有助于自己以平常心態對待異性交往,千萬不可刻意地給兩個人的關系貼上標簽。
四是加強道德修養。無論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都應該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男同學要學會尊重女性、關心女性、保護女性,因為女性是人類社會一切美的化身,尊重女性就是尊重社會、尊重人類、尊重自己,真正的男子漢應在事業上有所追求,提高自己創新、創造和創業的能力。女同學要學會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克服自身心胸狹窄、氣量小、愛嫉妒的弱點,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就會理智地看待和處理異性交往中的早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