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程氏養生經
第三節 活到120歲的穴位
這個穴位就是關元穴。
元,指元氣,即稟受于先天的原始之氣,是人體的元陰元陽。關,則有關注、關藏的意思。關元是靜坐養氣者特別“關注”的地方,是養生家聚氣凝神之所,在呼吸間將精氣“關藏”于此,從而長養元氣,亦即老子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所在,所以在古代這個穴位被叫做“玄關”,或“下玄關”。
既然是“玄而又玄”的地方,當然不能為普通人知曉。于是故意顛倒著讀,就成了“關玄”,古時“玄”又與“元”通,于是“玄關”就成了“關元”。
而追元字之本義,乃本也,原也,端也,至大也,至始也?!兑捉洝吩唬?#8220;乾元,指乾之全體;坤元,指坤之全體”。再考關之本義,門也,又出入之孔道也。所以關元被認為是人體元陰、元陽交關之所,即先天的氣海。
關乎元氣的丹田
說關元,也許你很陌生,但如果提到“丹田”二字,你就不陌生了。
丹田,是內丹家藉以鍛煉人體精、氣、神以成丹的地方,因其像農田一樣,有使人獲得金丹一樣的效果而得名。道家養生者說,人體中有三塊最好的“田”,除此之外,其余皆是不毛之地。這三塊田即上丹田、中丹田與下丹田。上丹田在兩眉間之印堂,中丹田在兩乳間之膻中,下丹田則為腹部之關元。一般所說的丹田,就專指下丹田而言。
守養元氣,從下丹田(關元)開始。因為這個部位靠近腎臟,元氣由元精煉化而成,而人的先天元氣又藏于腎。說得更直接一些,關元這個穴位,非常重要,因為它關系到人體元氣的盛衰。
怎么找到“關元”這個穴位呢?
標準的取穴方法是:關元在腹正中線上,肚臍中央向下3寸處(四指并攏,放于臍下,離臍四指寬為三寸,簡稱“一夫法”)。
而生活中更為簡單的取穴方法是:關元在肚臍眼兒下一巴掌。這里必須要強調是肚臍眼兒,而不是肚臍,因為肚臍有一定范圍和面積,肚臍眼兒則特指其中心的那個點,從這里往下三寸才準確。而一巴掌則指的是四指并攏的寬度。
一源而三歧
關元,是任脈上?穴位。
任脈,為陰脈之海,管理著人體的陰經。它起于腎下胞中,胞中指內生殖器,明代張介賓在《類經》里這樣解釋胞中:“在女子乃孕育胎兒之所,在男子當藏精之所”,即女性為胞宮,男性為精宮。這里正處于兩腎之下,是人體元氣的根本,生長生殖的關鍵,關元穴正對應于此,可見其作用的關鍵。
不光任脈始于腎下胞中,還有兩條奇經始于此關鍵部位,一條是管理著人體陽經的督脈,為陽脈之海,另一條是管理著人體十二經脈的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三條重要的經脈均起始于元氣所根的地方,同出于前陰與后陰之前的會陰穴,而分開異?,稱為“一源而三歧”。
關元,可守養人體元氣,元氣充盈,則人體陰經、陽經,乃至全身經脈都可以得到滋養而功能旺盛,延年益壽自然不在話下。
第四節 活到120歲的方法
篝火晚會中的啟示
“這一切全憑艾火之助”,什么是艾火呢?
也就是針灸的灸法。簡單地說,灸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灸法的應用是在人類發明火之后開始的,火來源于我國北方以畜牧為生的民族。當時人們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天天晚上圍著篝火吃著燒烤的肉類。也許你會羨慕天天露天燒烤的生活,不過在寒風中裸露著肌膚,吃著半生不熟還不大干凈的食物的日子可不那么容易過。受寒引起的關節疼痛,消化不良引起的胃隱隱作痛,這些寒性病痛困擾著我們祖先。然而,在烤火取暖的時候,這些癥狀會有所緩解,偶爾被火燒灼到時,有些癥狀會大為緩解甚至消除,于是,有人就試著用獸皮包裹起篝火旁被烤熱的石塊,放在身體不適的部位熨燙。于是,灸法就出現了。
“灸”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灼”,是灼體療病之意。最早可能采用樹枝、柴草取火,熏、熨、灼、燙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漸選用艾為主要灸料。
艾,自古以來就在我國廣大的土地上到處生長,其氣味芳香,可驅蚊避瘴,例如民間端午節就有“懸菖蒲、掛艾葉”的習俗。
艾草性溫易燃,且火力緩和,沒有明火,于是便取代一般的樹枝燃料,而成為灸法的最好材料。中醫認為艾草藥性屬辛苦溫,歸肝、脾、腎經,主要的功效是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侗静菥V目》記載:“艾葉,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合;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葉經過加工形成金黃色、柔軟如茸、無細梗等雜質的艾絨,取一定量艾絨撮成圓錐狀,稱為“艾炷”,艾炷的計量單位為“壯”。灸時,將一壯艾絨放于穴位上并點燃,熱力逐漸滲透至穴位內,待快燃盡時再更換新的艾絨。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古代的“一壯”可比現在的一壯要大得多,現代多為指甲大小的艾炷,而古代則多為雞蛋大小,可見古人用灸注重灸量,也就是灸的刺激量。
艾火燒灼的方法
在古代,人們多自制艾炷置于穴區皮膚上燒灼,這樣的做法麻煩不說,也容易燙傷皮膚,雖然有時候燙傷也是很必要的(在某些穴位可以采用燙傷皮膚使其化膿的方法叫瘢痕灸)。
在現代,灸法不斷被改良,出現了加工過的艾條。艾條,就是將艾絨用紙包裹,制成圓柱狀,就象一根粗粗的香煙,一般藥店都有銷售,價格很便宜。一般分清艾條和藥艾條,買清(或純)艾條就可以了,捏上去要結實,就象買香煙時捏捏看煙草壓得緊不緊、實不實一樣,因為過松的艾絨,在燃燒時很容易脫落,而燙傷皮膚。
將艾條外包裝紙去掉,點燃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進行薰灸或灼燙。例如手執一根點燃的艾條,燃燒端對準下腹部的關元穴,然后慢慢靠近、慢慢靠近,再慢慢靠近……停!
距離皮膚約兩厘米左右時,一定要停??!如果不停,你就會聽到“茲拉”一聲,同時聞到一股烤肉的味道了。要知道,關元穴我們一般不用直接燙傷皮膚的瘢痕灸。
用不了兩分鐘,你就會感覺到下腹部關元穴附近的皮膚開始發熱,進而發紅,再進而發燙,此時還堅持嗎?再堅持就起泡啦,當然要用一些特殊的手法,下面介紹兩種常用的手法:
雀啄灸
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對準關元穴一上一下,就像麻雀啄食一樣地施灸。
回旋灸
艾條點燃的一端與關元穴的皮膚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后將點燃的艾條在穴位的左右兩側來回移動,或反復旋轉進行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