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法官的“草根”情
——記舒城縣法院萬佛湖人民法庭陶浩為民情懷
初秋的傍晚,碧波蕩漾的萬佛湖畔,夕陽映紅了天邊。一位頭發斑白、高度近視的瘦弱法官攙扶著一位八旬老太太顫顫巍巍地走下警車。這位法官就是陶浩,這是他將一位贍養糾紛的當事人送回家中。這樣的場景對于在萬佛湖法庭已經工作28年的陶浩已不至一次了。昔日風華正茂的青年,如今已年過半百。多年來,他的審結案數始終在舒城縣法院法官中名列前茅,經他審理的2000多件案件,無一涉訴上訪、無一違法違紀,全部實現案結事了。
“我對農民有一份天然的感情!”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對農民有一份天然的感情?!闭菓{著這份對農村的深厚感情,讓陶浩扎根萬佛湖法庭28年如一日。昔日的龍河口法庭,變成今天萬佛湖法庭;昔日的同事紛紛離開法庭,進了城買了房,也有人離開了法院,走入了收入更高的行業。只有陶浩,堅守在這塊生他、養他土地上。陶浩認為,每個人追求不一樣,我作為一名草根法官,只要能使鄉村老百姓解不開的結解開,將融化不了的堅冰融化,能讓瀕臨破碎的家庭得以挽救,能讓白發蒼蒼的老人老有所依,同樣,也能收獲人生快樂與滿足。
陶浩在辦理每一個案件中,視當事人為親人。對于年長者,他視作父母;年齡相仿者,他視作兄弟姐妹;年輕者,他視作子女。用真誠的心貼近雙方,通過情、理、法讓雙方辨明是非,最終在法槌落下時敲出和諧之聲。
2013年4月的一個雨天,舒城縣五顯鎮一位80歲曹老太太走進法庭,哭求陶浩為她做主,幫她要回自己的房屋。原來,曹老太含辛茹苦的將三個兒子撫養成人。丈夫去世后,曹老太擔心自己以后的生活沒有保障,便將自己名下時價數十萬元房子以八萬元的低價轉讓給大兒子,條件是由大兒子承擔自己生養死葬的責任。近年來,老人的身體越來越差,但大兒子一直忙于生意,對老人疏于照顧,尤其是2012年底,曹老太患有膽結石,需要動手術,但大兒子一直不行動。曹老太很傷心。為此,她要求小兒子幫助其起訴,宣告2007年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
案件受理后,陶浩考慮到雙方當事人的特殊關系,認為一紙判決,雖然能及時結案,但不能徹底化解矛盾。為了使老人能安享晚年,一家人能再續親情,陶浩一連六次走進曹老太家中,向被告方細心講解法律法規和人情倫理。首先向大兒子、兒媳釋明贍養老人的相關法律,讓其明白贍養老人是子女的法定義務;其次從家庭倫理方面教育被告,子女對父母盡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孝是會遭人唾棄的;最后運用鳥有“返哺之恩”的典故,以理動人,以情感人。六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開展面對面的調解工作。最終使曹老太太的大兒子、兒媳主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歸還了房屋,曹老太太的兒子們經過協商對老人的贍養問題做出妥善安排,母子、兄弟冰釋前嫌,親情重續。
小雨與大維原本是一對恩愛的年輕夫妻。然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2007年底,小雨被查出患有尿毒癥,經醫院治療,花去數十萬元。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時看不到未來,受到家庭與經濟巨大壓力的大維,于2011年5月艱難作出離婚訴訟。收到傳票后,小雨情緒激動。陶浩三次走進大維家中,耐心做大維的思想工作,教育大維,小雨生病,非其自身意愿所為,且正在進行積極治療,身為小雨丈夫,理應珍惜雙方以往的感情,履行夫妻間應盡的扶助義務,生活中多照顧小雨,體貼慰藉,而不應提出離婚。陶浩主動解囊相助,將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500元現金捐獻給小雨。在他的帶動下,法庭其他干警也紛紛慷慨解囊,捐款資助小雨渡過難關。小雨哽咽著向陶浩表示感謝,大維也被感動了,主動撤回了起訴,并答應借錢繼續給小雨治療。
陶浩對人民群眾始終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平時,對于當事人的正當合理需求,陶浩總是想辦法做到。有些案件的當事人長年在外地打工,回家拿法律文書不方便,陶浩便自掏腰包,將法律文書郵寄給當事人。有些離婚案件的當事人沒有保管好判決書,若干年以后再婚、買賣房屋等需要離婚判決書時,只好來找陶浩尋求幫助。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手中的活再多、再忙,陶浩也會想辦法到縣法院檔案室調取復印判決書,解決當事人的困難。有些當事人因為家庭突發變故,不能按照傳票規定的時間到法庭參加庭審,這時陶浩便會聯系另外一方,協商確定一個合理的時間,便利每一位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點點滴滴事跡,全是拳拳愛民之心。
“對家庭,我有一顆愧疚的心!”
“對家庭,我有一顆愧疚的心!對母親、對孩子、對妻子,我都做得不夠?!比f佛湖法庭位于舒城縣南部的萬佛湖鎮,距離縣城有二十五公里,所轄區域有四個鄉鎮,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有著30多年工齡的陶浩法官,到法院工作前就是當時頗為“吃香”的一家企業的業務骨干,憑著對司法工作的熱愛,1985年通過招干考試進入萬佛湖法庭工作。初到法庭時,辦公設備差,辦案條件艱苦,送達、調解、執行完全依靠自己的兩條腿,為了辦案,陶浩跑遍了轄區內所有村組。他總是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對待著每一起案件、每一位當事人,經常是“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哪里有糾紛,你就能在哪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哪里有矛盾,你就能在哪里發現他奔波的腳印。別人周末在家陪伴老婆、孩子,而他的周末是在鄉間送達法律文書或調解案件中度過的。
2010年底,轄區內的一對回族姐妹菲菲和蕾蕾走進萬佛湖法庭,起訴他們的叔叔。原來菲菲和蕾蕾父母早逝,姐妹倆平時在外地打工,只有春節才回家住幾天。但不想這次回家,家中的房屋卻被叔叔霸占了,菲菲和蕾蕾無家可歸。查明案情后,雖然外面是年終臘月,風雪交加,但陶浩二話不說,立即趕往菲菲和蕾蕾家中,與村干部一同做起了叔叔的教育工作。陶浩從菲菲和蕾蕾兩姐妹的不幸身世說起,運用 “舐犢情深”的典故,教育叔叔應該多關心同情倆侄女,不應該侵占二人的房屋。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調解教育工作,叔叔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歸還了房屋,案件得到了圓滿的解決。陶浩趕回家時,已是晚上七點多鐘,看到妻子一個人獨自在家為春節忙活,心中涌起一陣陣酸疼。他慚愧地低頭對妻子說了一聲“辛苦了”,妻子也是三個字回答:“習慣了!”
2013年6月,陶浩的母親生病住院,作為一個孝順兒子,他是多么希望陪伴在母親身邊,照顧老人的生活,但一想到開庭時間早就定下來,幾方當事人老遠趕到法庭,不能讓他們等待,他只好將母親托付給妻子照顧。母親病重期間,陶浩始終沒有請過一天假,沒有耽誤過一起案件的審理。8月中旬,陶浩的母親離世,因為沒能在床前盡孝,對母親愧疚太多,他常在夜深人靜時默默流淚,祈禱母親原諒兒子的不孝,天堂里一路走好。
“不能因為你我之間的私情而背棄了法律!”
不徇私情,秉公辦案,是陶浩第三個情懷?!案蓛糇鋈?,公正辦案”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踏進法庭的那一天起,陶浩就把“公生明,廉生威”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辦案過程中,他有股韌勁,面對困難不輕言棄,勇于吃苦耐勞;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有不屈的“犟勁” ,無私無畏;面對個別當事人的蠻橫、粗暴,敢于以硬碰硬,他從無懼色,永不向邪惡低頭。
2010年9月,陶浩在執行一個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時,遇到了五顯鎮的“老賴”魏某某。陶浩去送達執行通知書時,魏某某威脅說:我家有親戚在省人大工作,如果得罪我,小心吃不了兜著走。陶浩毫不示弱:“我不管你家有誰當大官,我只相信法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后來魏某某又通過各種關系找了很多人來說情,但都被陶浩一一拒絕了。魏某某自知難過陶浩這道坎,便逃往合肥市包河區姚公廟鎮躲避執行。陶浩得知消息后,和另外一名法官一同趕往姚公廟鎮,在魏某某居住的房屋附近等了兩天兩夜,終于等到了魏某某,將案件順利執結。
2012年5月,陶浩妻子的一位張姓同學因為承包工程欠了一筆債務,被起訴到法庭。案件受理后,張某某多次找到陶浩家中,請求陶浩的妻子幫忙說情,但每一次都被陶浩嚴厲拒絕了。判決出來以后,張某某逃往外地躲避法院的執行。當年底,陶浩得知張某某回家了,便在臘月二十九的清晨五點協同法警隊、執行局的其他幾名干警一道,趕往張某某家中,張某某攝于法律的威嚴,付清了全部執行款。
陶浩常說,人有情深意重,法卻無親疏遠近。2013年5月的一天傍晚,陶浩的一位朋友帶著一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被告趕到陶浩家中替其說情,意思是讓該被告少承擔一些賠償費用。該朋友還特地準備了一些土特產帶給陶浩。沒想到陶浩當即拒絕了朋友的禮物,并向朋友講明查清的案件事實和適用的法律,并誠懇地說到:“不能因為你我之間的私情而背棄了法律,否則就是知法犯法,搬石頭砸自己腳了!”最后這位朋友只好尷尬地走了。
“為民深情、愧疚親情、不循私情”。這就是在一個人民法庭工作28年的草根法官陶浩的質樸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