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切活動,從簡單的認識、行動,到復雜的學習、勞動,都離不開記憶。記憶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心理過程,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和再現幾個環節。記憶是知識的寶庫,有了記憶,智力才能不斷發展,知識才能不斷積累。在智力發展最重要的幼兒時期,記憶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成人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往往很容易記住,相反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則會強迫自己去記住它。而年幼孩子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很難記住。因此要孩子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不能靠強迫命令,而是要激發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2~3歲能認識很多字,有的年紀很小就成了名家,都是因為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能孜孜不倦去學的結果。
指導孩子增強記憶力的方法
記憶力的好壞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訓練和提高的。父母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自信心,有的父母常罵孩子:“你什么都記不住,一點記性也沒有,對你說了也白說”等話,很傷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要了解孩子記憶的不足之處,記不牢或記不正確的原因,耐心幫助孩子,要多給予鼓勵。父母要針對孩子的不同年齡段,進行記憶方法方面的指導。孩子記憶保留時間短,機械記憶是記憶的主要方法。要他們記住某種內容就要不斷重復,可教他們背誦一些兒歌、詩歌、繞口令,記住一些簡單的科學常識。入學前的孩子已會有意識地記憶,可以教他們運用順序記憶、歸類記憶、聯想記憶等識記方法。入學后,要背誦課文,可用整體記憶和分段記憶等方法。
很多父母都存在誤區,認為記憶力是天生的,孩子記憶力差是因為天資愚鈍。其實不然,孩子記憶力的好壞和父母對他們記憶力開發的程度,以及孩子本身記憶的條件和記憶的方法有關。此外,影響孩子記憶力的因素還有動機、興趣、身體素質、情緒等。
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兩三天就有一定的記憶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能力會獲得自然的發展,但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每個孩子天生都具備超強的學習能力,他們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就在隨時隨地接受各種信息,完善和豐富自己,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是他們自動的、穩定性的內在需要。父母要做的是,著意培養那些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的幾種學習能力,幫助孩子節省體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后天努力與培養,記憶力的優劣也是如此。孩子的記憶力固然存在個體差異,更重要的還在于后天的培養和練習。
培養孩子記憶力的六大方法
方法1:了解孩子記憶的特點
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記憶特點,知道影響孩子記憶力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增強記憶力。不可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要在孩子能力范圍內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3歲之后,孩子的無意識記憶逐漸發展,他們能清晰地記住物體的名稱、伙伴的名字、自己放置物品的位置,以及簡單的古詩和兒歌,記憶保留的時間明顯加長,能保持好幾個月,記憶的內容也變得豐富起來。隨著父母地引導,孩子的有意記憶也開始發展,父母可以明確指出識記目的、任務,這樣有助于幫助孩子記憶。孩子的興趣增加,就會努力識記一些東西。
此外,父母還要了解影響孩子記憶的因素,如孩子的情緒狀態、孩子對所記憶事物的感知程度、孩子的知識經驗、孩子記憶對象的特點、記憶對象的多少等。父母要在此基礎上,鼓勵孩子多觀察事物,增強孩子的有意記憶。
方法2:為孩子大腦提供科學營養
父母應該明白,孩子較強的記憶力需要健全的大腦以及良好的大腦環境,因此,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調整好孩子的飲食結構,增加提高孩子記憶力的食物供給。
在孩子的飲食方面,父母要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它是腦神經細胞間傳遞信息的橋梁,對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大有裨益,主要存在于蛋黃、瘦肉、海鮮、黃豆等中。父母還要讓孩子常吃胡蘿卜,這有助于保證孩子大腦的新陳代謝。此外,還要合理搭配蔬菜、水果,如菠蘿,里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熱量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父母還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飲水量。科學研究顯示,當孩子大量飲水時,血液中的水分就會增多,滲透壓下降,血容量增加,使下丘腦合成及神經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減少,這對孩子的記憶力是不利的。
父母在保證孩子大腦營養供給的同時,還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界環境,因為孩子所處的環境對于記憶力也是有影響的。父母要為孩子準備安靜的環境,情緒趨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從而可以集中注意力記憶,而雜亂無章的環境容易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的記憶力。
方法3:激發孩子的記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興趣的指引下,會逐漸增加記憶的積極性,對有興趣的東西往往會表現出很強的記憶力,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激發孩子的記憶興趣。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記憶效果會更理想。
興趣也是孩子求知欲的體現,是記憶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激發起孩子的興趣,才可以引導孩子增強記憶力。
有位爸爸為了給孩子講清“微笑”和“大笑”的區別,在孩子面前故意露出微笑的表情,然后問孩子:“你最近的表現很好,爸爸很高興。你看爸爸的表情是什么?”孩子說爸爸在笑,接著,孩子也露出了笑容。
爸爸看到孩子露出笑容,哈哈大笑起來,說:“爸爸表揚你,你是不是很開心啊?”孩子點頭,爸爸問孩子剛才自己的表情是什么,孩子說:“是笑哈哈的,你都笑出聲音了。”
“是的,爸爸很高興你最近這么努力。”爸爸接著問:“微笑和大笑的區別是什么啊?”孩子回答說:“微笑是臉上的表現,沒有聲音;大笑是高興得笑出聲來。”
成人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很容易記住,對于自己不感興趣,但是必須記住的東西,也會強迫自己去記憶,但是孩子就不同,他們的自制力差,需要興趣的引導,因此,父母要想讓孩子學會記憶,只能靠激發孩子的興趣,而不能一味地強迫壓制。
生活中經常會發現一些記憶力優秀或超常的孩子,他們的記憶能力是在強烈的學習興趣基礎上勤懇學習和練習得來的。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這樣孩子就會生活在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心情舒暢了,孩子的記憶興趣就會更加濃厚,記憶的效果也會更理想,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
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在興趣的指引下,輕松快樂地去記憶,而不要去強迫孩子學習、記憶,這樣記憶效果肯定不理想,孩子也會產生厭煩心理。
方法4:讓孩子掌握遺忘規律
記憶規律也是遺忘規律。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在學習過程中,遺忘是必然的,但是有科學規律可循。遺忘總是先快后慢,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減緩,遺忘的數量也會減少。
父母要根據這個遺忘規律,教孩子把握記憶的最佳時機。當孩子學習知識后,要及時指導孩子復習,隨著時間的增加,可以逐漸減少復習的次數,間隔的時間也可以逐漸延長。
父母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指導孩子選擇不同的記憶方法。對于年紀小的孩子,最好讓孩子間隔一天就復習一次;對于年齡大點的孩子,間隔的時間可以較長些。在孩子參加考試之前,父母要幫助孩子加強復習,熟悉課本知識,進行有意識記憶,以增加記憶的效果,同時還要提高孩子的記憶信心。
方法5:幫助孩子發現最佳記憶時間
記憶的特點是因人而異的。人的記憶時間有四個最高峰:早晨起床后、上午8點至10點、下午18點至20點、晚上睡覺前。這四個時間段,腦神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思維靈敏,記憶效率高。父母是和孩子最為親近、最了解孩子的人,要細心觀察孩子,找出孩子的最佳記憶時間,讓孩子在最佳狀態中記憶知識,以達到理想的記憶效果。
早晨起床后,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疲勞,記憶的效率最高,適合記憶一些比較難記的內容;上午8點至10點,大腦極易興奮,適宜學習需要很強思考力的內容;18點至20點,是歸納和整理知識的最佳時間;晚上睡覺前,適合回顧復習全天學習的知識,重點記憶難記的知識。
父母可以將孩子的學習時間劃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然后分析孩子的狀態在哪個階段最好,最適合在哪個時間段記憶,從而找到最佳記憶時間,讓孩子在這個時間里去識記、背誦、理解知識點,不斷重復直至記牢。
方法6:讓孩子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
孩子的大腦潛力是巨大的,父母如果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會使孩子達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可以對孩子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有效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記憶力:直觀形象法、游戲記憶法、歸類記憶法、理解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器官參與法、開頭結尾記憶法、口訣記憶法、重復強化法、情緒記憶法等。
針對記憶發展的特點進行培養
多讓孩子觀察
觀察好比是孩子攝取知識經驗的大門,記憶則是儲存知識經驗的庫房。多讓孩子觀察,在觀察中記憶具體的形象事物。例如,帶孩子外出時,事先提出要求,讓孩子記住行走的路線、方向,注意觀察周圍及拐彎處有什么特點,乘坐哪一路電車或汽車等,返回時請他帶路。
注意發揮機械記憶的優勢
盡量讓孩子多背誦一些歌謠、兒歌、短文等,同時可結合實物圖像,解釋有關的詞語,以及詞語間的相互關系,以強化理解,促進記憶。
提高孩子對所記事物的興趣促進記憶
興趣促進記憶在成年人中也比較明顯,不過孩子顯得更加突出。為了提高記憶效果,我們應想方設法地提高孩子對所記事物的興趣,用興趣吸引他,給他較強的情緒體驗。可以把要記的事物寓于故事中,讓孩子體會。孩子動手動腦相結合,更容易記憶。如讓孩子識記“貓”字時,可以引導他看貓的形態,聽貓的叫聲,摸貓的身體等,加深他的記憶理解。良好的記憶力應具有如下特征:敏捷、正確、持久,同時還應有良好的回憶能力。
可以培養孩子記憶能力的具體方法
圖像記憶
讓孩子看一張畫有數種動物的圖片,限定在一定時間內看完,開始時間可長些,逐漸減少看的時間,將圖片拿走后,讓孩子說出圖片上都有哪些動物。如果他記住的不多,可以將動物分類記,如獸類有幾種,鳥類有幾種,魚類有幾種,這樣就能記得快些。
實物記憶
觀察商店的櫥窗,然后背誦陳列的商品,觀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背誦盒中共有多少件東西;觀察公園里的花壇,然后背誦有幾種顏色的花等等。
數字記憶
從兩位數開始,任意說一些數字,如“12”、“15”、“19”、“28”,每個數字之間保持1秒鐘的間隔,讓孩子跟著說,如能跟上,則將數字增至三位,依此類推,增至四位、五位……看孩子能記住哪些數字,記住幾位數字。還可以讓孩子記憶門牌號、電話號碼、歷史年代等數字材料。
字詞記憶
讓孩子重復給父母講過的故事,看能記住多少字詞;在一定時間內說出一些孩子熟悉的詞匯(如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動植物方面的詞),看他能記住多少。有利于教會孩子要有明確的記憶目標。
記憶具有意識性、指向性。要想記住什么東西,目的必須十分明確。在學習中,要記憶一個單詞、一個概念、一個定理、一個公式、一篇詩文,都要先給自己定個目的,以“必須記住”為目標來要求自己。不能以記不記皆可,記得住記不住沒關系。無所謂的態度、應付差事的態度是不利于記憶的。
提高孩子記憶的自信心有助于記憶
有的孩子記憶之前,先有畏難情緒,擔心記不住,對自己沒有信心。這樣,就在心理上產生了抵御記憶力的因素,造成精神不集中,總是記不住。人和人的腦力有差別,但并不大。同樣的條件下,充滿自信的人記憶快、記得多。因此,必須鼓勵孩子的自信心,有的自信心,精神集中,頭腦敏銳,記憶就快。經過一段時間,形成良性循環。
教育孩子注意理解、及時復習
對理解了的東西,容易記住。除了必須死記硬背的材料,如地名、人名、年代等之外,凡有具體含義的材料都應先理解再記憶。記憶之后要及時反復復習,最大限度減少遺忘。人的遺忘是有規律的,最初忘得快,隨時間推移而減慢。因此,在記憶之后的前幾天里反復復習是非常必要的。
用單側體操增強記憶力
人的左右腦功能不一樣,記憶需要左右腦協調配合。現在孩子的學習,使用左腦比較多,右腦用得比較少,為了提高右腦的活力,可以做單側體操,有意識增加左手、左腿、左腳的運動機會,刺激右腦,使之得到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簡便易行的培養孩子智力發育的方法,如讓孩子盡早地接觸大自然,使其盡多地認識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多讓孩子和小朋友交往,學著招待客人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拿一幅圖畫讓孩子注視幾分鐘,告訴孩子畫里有什么,幾分鐘后圍繞著這幅圖畫問他一些問題,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善待孩子的“為什么”,對于孩子聽似滑稽可笑的問題要認真對待;帶孩子去博物館參觀、到郊區游覽等,豐富孩子的生活。
總之,只要父母用心,生活中有無數的事物可用來幫助開發孩子的智力,有時候這些生活細節和小游戲比知識性東西更容易讓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