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點擊加載圖片
古人常說: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人之有愧于我也,不可不忘也。
這就是君子即恩不記仇的道理,簡單來說就是別人對我們產生幫助的時候不要忘記,如果別人做了有愧于自己辜負自己的事情,不要總記恨在自己的心里,樂于忘記。
曾經有兩個人去旅行,他們走到一個懸崖的時候,一個人失足摔倒,眼看就要喪命,另一個人急忙把他拉了上來。
這個人為了表示感謝,就在附近的大舌頭上刻下了一行字,記錄了朋友救自己一命的事情。
過了一段時間,兩個人又跑到海邊旅游,誰知道因為兩個人出現了口角矛盾,這個朋友又打了他一下,他被打的眼冒金星,但是沒有還手。
而是一口氣跑到沙灘上面,在沙灘上寫下一行字,記錄的就是朋友打自己的事情。
當旅行結束之后,有一次回到家鄉,另一個人就問他:“為什么救他的時候,把字寫在石頭上,而打他耳光的時候,卻把字寫在沙灘上呢?”
這個人平靜的說:“我永遠感激你救過我一命,至于你打我的事情,我想讓它隨著海浪被沖走而消失?!?/p>
點擊加載圖片
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這樣,記恩不記仇,對于別人的恩惠牢記于內心,對于別人的傷害輕輕的抹去,因為總是記恨別人的壞處,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相反,寬容除了原諒別人之外,更是對于自己的恩典,忘掉別人對于自己的傷害,用感激來代替仇恨,內心才會有一種富足,這也是人生的福氣。
善于忘記,是人生的智慧。
《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六五:黃裳,元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六五:黃色的裙褲,大吉大利。
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人際關系中一定要注重德行,要待人和善,為人謙遜,時時刻刻的關心他人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敬重和支持,從而獲得成功。
這也說明有德行的人要處理好人際關系,將自己的德行作為獲取事業的有利基礎。
點擊加載圖片
宋朝的蘇東坡就是一個豁達大度之人,他的一生就是拿樂觀當常態,以大度當智慧。
與蘇東坡同朝為官的王安石在變法的時候,因為和蘇東坡立場不同,故意將蘇東坡降職減薪,并且還打入大牢,蘇東坡也就是在那一次,差點丟掉了性命,后來僥幸逃生又被貶官到了黃州,這一切都是因為王安石。
但是蘇軾卻胸懷大度,在王安石從宰相之位上退下來之后,兩個人的關系卻突然好了起來,而且還不斷的有書信往來,兩個人共敘舊情,共討論學問,共同勉勵人生,聊的倒是十分投機。
相比我們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官場上的險惡真的是讓人刻骨銘心的挫折,一旦被人陷害,輕則丟掉官職,重重則丟掉性命。但是古人卻能將這一切化干戈為玉帛,為什么我們面對人生的瑣碎小事的時候,卻耿耿于懷,不愿放下呢?
點擊加載圖片
豁達才是處世交友真正值得學習的態度,以古為鏡,立德修身,我們從中更要感受到人生重要的人情懷,與人結交關系不要糾結舊惡,誰沒有過錯呢。
而且從對方的角度來說,或許也是被自己主觀心思的愚昧所覆蓋,而不是有意做對不起你的事,更或者是角度與立場的不同,只是因自私之心驅使而犯下的錯誤而已,何必太過于計較。
寬容化解世間仇恨才是釋懷心靈的良藥,寬容是智慧,寬容是氣度,寬容更是后天智慧的自我克制,宰相肚里能撐船,不念舊惡,才是收獲快樂的機會。
點擊加載圖片
心中有恨的人會感覺整個世界都與他對立,必定無法快樂,以寬容面對,才能獲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