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養肝的好時節,而俗語中又有“肝膽相照”的說法。由于二者間的“親密關系”,所以春天不僅要養肝,也要養膽。
“子時”前入眠 “驚蜇”起床
養肝,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熬夜,最晚別超過“子初”(23時)入睡,以保證膽經在最活躍的子時(23:00~1:00)以及肝經在最活躍的丑時(1:00~3:00)開始修復。夜晚是人體滋陰潛陽,進行睡補的最佳時段。肝血的凈化、再生,膽汁的新陳代謝都需要在這個時段完成。《黃帝內經》中指出“十一臟腑取決于膽”,可見膽的重要性。而臟腑取決于膽的哪方面?醫生表示,是升發之機。因為,膽經最活躍的時間是“子時”,正是天地陽氣初升的時候,如果這時不睡,不僅無法滋養肝膽的陽氣,還會耗傷陽氣。
“春氣與肝氣相通”,春主升發,“驚蜇” 指的是每日凌晨的5時,這時如果仍在臥睡,由于體內的氣血較旺,筋脈就容易受到壓迫。所以,平時如果起得太晚,很多人會覺得腰酸背痛,整天沒精打采,甚至郁郁不樂。即使睡眠不足,也最好5時起床,可以打坐或在室內走一走,以升發體內陽氣,困時再睡個回籠覺。
晨起拍膽經 夜晚少折騰
養護肝膽,除了應時的睡眠,還有一個“法寶”便是每天沿著雙腿的外側敲打膽經。
膽經是沿著體側從頭到腳的一條陽經,膽為少陽之氣,相當于體內初升的太陽。敲打膽經,應選擇清晨或上午,而且不宜過度敲打。夜晚屬陰,如果晚上敲打膽經,會使膽內生成陽氣,令人亢奮而難以入睡。所以,通常21或22時入睡的人,晚上敲打膽經,除了入睡慢外,還會習慣性地在“子時”或“丑時”突然醒來,這就是肝經和膽經有“熱”的一個外象。
肝火大的人按摩肝經循環至腳背上的太沖穴,可以平肝氣。肝氣虛的人也可以按摩肝經進行調理。將左腳底翻向自己,用左手手掌將左腳腳趾向上向外翻起。這時,用右手按壓左腳底,會發現一條硬筋,也是肝經循行于腳的一條路線。肝氣虛的人這根筋不明顯,而肝陽亢或有內熱的人,這根筋會較硬,缺少彈性。晨練時可按壓此筋。
常閉目則不怒
《黃帝內經》中指出“人臥則血歸于肝”,還有“肝開竅于目”、“久視傷血”的說法,也就是說肝有藏血的作用,眼睛相當于儲藏室的門閘,人在躺下的時候,都會習慣性閉上眼睛。因此,夜間睡眠是養肝血的最好方法。
肝做為疏通人體的通道,非常嬌氣而敏感,一遇到不順心的事,肝氣就會不順暢。《黃帝內經》中指出“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就是說不止大怒會傷肝,七情太過,都是傷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