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上把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腦力勞動者這一階層稱為“白領”。近年來有關資料表明:腦力勞動者中慢性疲勞綜合癥有增多的趨勢。這種慢性疲勞綜合癥,是指較長時間持續存在的精神上的疲乏感,常可伴有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消瘦等軀體癥候。
為什么現代白領易于發生慢性疲勞綜合癥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諸方面:
首先,現代社會知識信息量迅速增加,白領們的工作量也隨之加大,生活節奏相應加快,雖然不像體力勞動者那樣消耗體力和流汗,但現代白領的工作大多是很辛苦的,有時遇有突擊性工作或研究任務,忙得走路帶小跑,經常需要加班加點,無暇顧及生活的其他方面,久之會感到庸碌而乏味,產生心理疲勞感。
其次,面對錯綜復雜的現代社會環境,白領們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和挑戰,為了實現自身應有的價值,需要不遺余力去拼搏,精神上繃緊的弦很少有松弛的機會,這就很容易產生緊迫感、壓力感和焦慮感,對于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再者,是負性情緒的作用。相當一部分白領由于自己像機器一樣運轉,忙碌而單調,人際關系淡漠,親情減少,亦使他們苦悶難言,引發憂愁、煩惱等負性情緒,心理上產生始終揮之不去的陰影,于是懶得做事,身心感到疲憊不堪。有 的事業上遇有挫折,便難于振作,那種“奮斗后的失敗”使他們對自我評價降低,以至否定自身價值,于是整日郁郁寡歡,引起情緒惡化,動輒對人發火,而這些劣性情緒和行為所導致的不良后果又會加重慢性疲勞綜合癥,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婚姻危機,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等因素,亦是誘發產生慢性疲勞綜合癥的“溫床”。
現代白領應學會為自已“減壓”,乃是對付慢性疲勞綜合癥的良方。以下諸法可助你“一臂之力”:
無論怎么忙,都要給自己留下一點空間。即使你每周工作都很緊張,實在抽不出整天的休息時間。但是,每天擠出一兩個鐘頭的時間卻是可以做到的。故應該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或目標,并適當留有余地。無論你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應留出一定的休息、“喘氣”的時間,抽空散散步、活動活動筋骨,盡量讓精神上繃緊的弦有松弛的機會,這樣做對減輕或消除心理疲勞大有神益。
發展一些興趣愛好。專家們指出:現代白領的業余愛好可以作為轉移大腦“興奮灶”的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能有效地調節改善大腦相關中樞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進而緩解壓力,消除疲勞,調節情緒,使你從緊張、乏味、無聊的小圈子中走出來,進人一個生趣盎然的境界。興趣愛好的內容是廣泛的,諸如琴棋書畫、養鳥養魚、寫作、旅游、垂釣等等。宜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當“投資”,最好養成習慣, 以減輕或消除壓力感。
把煩惱及時“發泄”出來。將憂愁煩惱強行積郁在胸顯然是不妥的,故心情不好時,應采取適當的方法“發泄”,這種適度“發泄”對健康是有益的。如主動找你可以信賴的知心朋友、配偶或長者,傾訴內心的痛苦,一“吐”為快,可以獲得較多的安慰和同情。遇有大的委屈或不幸時,亦不妨痛哭一場。心理學家認為:痛哭也是一種自我心理救護措施,能使不良情感得以宣泄和分流,哭后心情自然會暢快得多。
運動也是健心的良方。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有消解不良情緒的效用,更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勞、因為運動鍛煉能增加人對外界的適應力和抵抗力,在運動過程中,心理會得到調節,思慮會得以澄清,不知不覺之中疏泄了自己的不快。故心理學家指出:運動能使人達到“忘我”的境界,而忘我境界則是情緒轉移的發展與升華。
求助于心理咨詢。如果遇有難以解脫的心理危機,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詢機構。可直接向心理醫生咨詢或撥通心理咨詢電話。心理咨詢被譽為“溫柔的精神按摩”,通過心理醫生的勸導、啟發、安慰和教育,當事者的認知、情感、意志、態 度、行為等可發生良性轉化,增強信心。能使“山窮水盡疑無路”者,步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