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簡介(二)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代表作,真實生動地描寫了一位外表與內心都像白茶花那樣純潔美麗的少女被摧殘致死的故事。這是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完成的一部力作,故事就發生在小仲馬的身邊。
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了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并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她愛好文學、音樂,談吐不俗。她15歲時前往巴黎學做裁縫,十六歲即當起高級妓女,喜愛華服珠寶,偏愛茶花。
阿爾芒絲·布拉特是瑪麗在瑪德蘭路15號住所的鄰居。小仲馬第一次與瑪麗相見,就是由阿爾芒絲帶去的。逸樂淫亂的妓女生活,讓瑪麗染上了肺結核。一日,小仲馬在她的房間里,發現她正在咯血,甚是心痛,不斷地勸說瑪麗要保重身體。對于小仲馬的噓寒問暖、殷切關懷,瑪麗也非常感動,于是兩人開始了一段美好的交往。
不久以后,阿爾豐西娜便成了小仲馬的情人。小仲馬的父親曾問他說:“你同這位姑娘交往,究竟是因為愛她,還是因為同情她?”小仲馬無法回答父親的提問。但小仲馬對瑪麗的感情,還是毋庸置疑的。
1845年8月30日深夜,他給瑪麗寫了一封絕交書:“且讓我們一起遺忘,你忘掉一個你應該不會關心的名字,我忘掉一份不可能得到的幸福。”。
后來,小仲馬回到巴黎時,聽說了瑪麗離世的消息,異常后悔,也十分愧疚。在悲痛萬分之余,小仲馬將這段故事寫成了小說《茶花女》,這部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使他一舉成名。小仲馬一生中都在為此事懺悔。
在一些版本里,《茶花女》這本書的第一頁,就是小仲馬為瑪麗·杜普萊西寫的一首詩,名叫《獻給瑪麗·杜普萊西》。
在《茶花女》這部小說中,主人公瑪格麗特是個農村姑娘,長得異常漂亮;她來巴黎謀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誠地愛她,引起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親反對這門婚事,迫使她離開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尋機羞辱她,終于使她在貧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
《茶花女》在藝術表達上,獨特而新穎。組織情節時,運用了追敘、補敘、倒敘的形式,手法多變,生動有致。一個個懸念的設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釋卷。特別是作品中所洋溢著濃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劇氣氛,散發著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