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運動醫學科醫生查看病人。(記者 夏穎 通訊員 魏忠濤 轉載圖片)
近來,天氣炎熱,可下了班,看看哪個場所人最多,一定是體育館、運動場。但運動受傷了怎么辦?2日,武漢市普愛醫院在漢開設中南地區首家綜合醫院運動醫學科。走進這里,我們跟著專家學學如何——
受訪專家:武漢市普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 張青松
采寫:記者 夏穎 通訊員 魏忠濤 荊彤 實習生唐悅 冉上
探訪;運動醫學科的新“門道”
16歲的小熊在打籃球時不慎受傷,當時右膝髕骨脫位。醫生手術時,在他膝蓋上切了個大口子,打開關節完成了手術。可手術一年半了,他的右腿仍然無法正常活動。經人介紹,他來到普愛醫院運動醫學科治療。我們隨他親歷看病的全過程。
檢查步驟精細
在運動醫學科,患者至少要經過4個檢查步驟,醫生才會給出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疼痛,受損的位置到底在哪里的結論。
小熊的檢查過程是,醫生首先進行貼身檢查,觀察到其小腿只能上下活動45度,走路時都是僵硬的;隨后,小熊被要求進行膝關節及腿部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然后再對應結果進行一次體檢;同時,醫生參考職業、病史,最終做出診斷:小熊在首次手術后,沒有及時活動康復,造成膝關節韌帶、肌腱緊繃變形。
運動醫學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非常依賴醫生對患者的體格檢查,人體的運動系統是一個整體,大到骨骼、肌肉,小到韌帶、神經,任何一處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正常運動功能,所以,檢查必須精細。
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通過關節鏡下的微創“關節松解術”,醫生在小熊膝關節周邊鉆出幾個小孔,用關節鏡對其粘連的韌帶、肌腱進行松綁,術后他的膝蓋立即恢復了活動范圍。
張青松說,運動醫學摒棄了過去那種“大開大合”的手術方式,盡量用最小的創傷解決問題,病人手術后的創口,一般只用輕輕縫幾針,就夠了。
康復也有新板眼
在運動醫學科中,術后康復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張青松告訴小熊,休息幾天后,可以逐漸在床邊活動,隨后,醫院會為其定制支具。
一般的骨科手術后,有的病人不會選擇帶護具或者就買一般的支具幫助康復,而在運動醫學科的病房中不少術后病人都在床邊活動,一些人還帶著各種各樣奇怪的護具。而這些護具很多都是根據個各人體型和關節的特點定制的。張青松表示,小熊在出院后,自己還會通過網上視頻對病人做定期復查,保證其獲得科學康復指導。
提示;科學運動有方法
不同人群適合不同運動項目
一般青少年適合游泳、慢跑、跳繩、足球、籃球等體育運動;中年人適宜騎自行車、健身操、小球類等有氧運動項目;老年人則比較適合散步、交誼舞、太極拳等鍛煉。
鍛煉多長時間才適合
炎熱的夏季最好選擇較為涼快的早晚,以20分鐘作為節點,最好不要超過90分鐘。如果每周運動四五次,最好練兩三天休息一天,有利于身體機能的恢復。青少年一次游泳時間控制在30分鐘到1個小時之間,老年人散步時間20分鐘左右。
有些運動要當心
兒童最好不要練習長跑,因為長跑帶來的持續刺激會影響骨骼、心臟和大腦的發育。
籃球、羽毛球、跑步、暴走,這些運動都很傷膝蓋,注意運動的劇烈程度。喜歡在硬地上跳繩的市民最好在柔軟有彈性的塑膠跑道上進行,以免損傷膝蓋。而對于喜歡練瑜伽的女性而言,最好量力而行,以免傷到韌帶。
對于老人來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打太極,因為有些姿勢容易傷膝蓋。
運動前后要注意
運動前最好做一些拉伸運動,特別是要針對運動部位,這樣有助于肌肉放松。運動后不要立即停止,最好慢跑慢走幾分鐘,以調整心率,同時有利于體溫慢慢下降,讓體內乳酸充分代謝。
【小資料】
無論是熱愛運動的青少年,還是身體機能退化的中老年,當發現關節、肌肉疼痛時,都可以尋求運動醫學治療。它和傳統骨科有區別,主要是治療肌肉骨骼運動系統的疾病,重點的是讓患者能恢復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武漢市普愛醫院(武漢市骨科醫院)正式成立運動醫學科之前,進行了長達5年的探索、積累。2008年,該院開展運動醫學研究,2011年,張青松率先在我省開展肩膝關節運動損傷的微創治療,至今手術達2000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