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欣賞【包山楚簡】
金文書法筆法中正渾厚、力透紙背,可以克服簡帛書尖、薄、滑、流的弊端,書寫時既保持了鮮活生動又不流滑。用金文的筆法寫簡帛書,雖然表面有簡書的味道,但骨子里仍是厚重的底蘊。文字取法避繁就簡。簡帛書字形繁復,有很多字與金文和小篆相差懸殊,十分生僻,有的接近隸書。寫篆書對其他書體大有裨益,特別是大篆對其他書體的創作具有潛移默化的輔助功效。由于兼及篆刻創作,主張印從書出,印章自然就帶有篆書味道;反過來,篆書也有金石氣息和肯定果斷的力感。寫草書也與篆書筆法相互影響和補益,這是書體之間互相通悟的結果。
書法欣賞【郭店楚簡】
在簡帛書法作品臨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融會變通。寫簡帛書不可全盤照搬。取《包山楚簡》的秀逸灑脫、《郭店楚簡》的流暢生動、《子彈庫帛書》的圓潤婉勁,旁參《戰國縱橫家》的雄毅剛勁,在理解和領悟中展現楚簡的質樸和浪漫。將金文筆法融入簡帛書。如果說經典的金文具有陽剛之美的話,那么手寫的楚簡帛書就體現了篆書的陰柔之美。如果一味追求陰柔,筆下必然單薄,缺少生氣。金文與簡帛書的差異。金文氣息內斂,線條短粗、厚重圓渾;簡帛書筆調輕松散漫,不拘成法,一任自然。一種是鑄造的,一種是書寫的,形成鮮明對比。金文是源,簡帛書是流。
書法視頻【子彈庫帛書】截圖
寫象結體很容易,但寫出神采需要依賴筆法。寫金文,發揮毛筆的特性,注重書寫性,不盲目追求鑄造痕跡。實踐中,借用小篆的筆法寫金文,作品呈現出嚴謹凝練的氣象。我寫大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用筆厚重果斷,強調提按變化。寫簡帛書貴在取舍和提煉。在學習小篆和大篆后,我關注到了戰國金文,取其簡約高古,同時也關注到了黃賓虹,取其用筆、用墨上的生動變化。見到《包山楚簡》的資料時,我被這種金文時代手寫體的鮮活靈動和神秘意象所折服。
寫簡帛書,取形易,取神難。寫楚簡帛書,應有取舍和提煉,離不開金文的支撐,我以金文為里,簡帛書為表,于是書作形成當下的面目。臨習小篆可以錘煉線條的質量,鍛煉腕力,規范筆性,這是習篆的一個重要基礎。由于小篆結體較固定,具有裝飾之美,但在書法藝術水準上,很難有突破。寫大篆,掌握筆法是關鍵。由小篆過渡到大篆,要順乎自然。無論是《墻盤》、《毛公鼎》等渾穆沉雄一路的大篆,還是《散氏盤》等開張雄肆一路的大篆。
更多書法欣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